第七百六十一章 论大明灭亡的缘由 (下)

目录: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作者:上善若无水| 类别:历史军事

    “自古以来,粮食就是全天下最重要,最稳定的生意。因为只要是人,他就要吃粮食。”

    “农业社会里,粮食就是那个唯一,没有例外可言。”

    “所以了。”王霄笑着说“人人都想要做粮食生意。”

    “想要做粮食生意,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要有种粮食的田地。”

    “第二个,就是要有种粮食的人。”

    “秦汉之勋贵,两晋隋唐之世家门阀,宋之士大夫,明之缙绅。这些都是强烈想要兼并土地的主力军。”

    王霄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就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资料。

    这些朝代末世的时候,不是外寇入侵就是百姓们揭竿而起。

    再联想到之前王霄说的,他死之后明亡,流寇与外贼轮番上场称王。

    内忧外患全都撞一起了,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那就是MMP啊。

    “说到大明,咱们先说各地宗室藩王。”

    “这么多年下来,大明的宗室总数,怎么说也超过百万之众了吧。”

    面对王霄的询问,崇祯皇帝也是不太清楚,目光自然而然的转向了骆养性。

    原因很简单,锦衣卫的工作之中有一项,就是专门监管各地的藩王宗室。

    “回陛下,的确是已过百万。”

    王霄笑着说“虽然我的数学不算多好,可简单计算一下,现在朝廷供养宗室的禄米拨给,肯定已经远远超出了京师的岁贡。是也不是?”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之后,亲王禄米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

    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郡主及以下贵女丈夫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

    这套制度,一直沿用到了如今。

    补充一点就是,哪怕是有罪革爵的宗室中人,只要人还活着,每个月都会给予禄米。

    二百多年来,宗室藩王被限制不许出城,不许做任何吃喝玩乐之外的事情。

    结果就是,历代藩王都是可劲的生孩子。

    一代代的繁衍下来,现在玉蝶上登记在册,能吃皇粮的就高达百万之众。

    从这方面来说,老朱的的确确是做到了将自己的基因最大程度的遗传下去。

    崇祯知道大明的宗室数量极多,可也没想到会多到这种程度。

    一想到每年要发给这些亲戚们的生活费,他就有些摇摇欲坠。

    “如果只是发放禄米,或许还可以勉强接受。”

    一旁的王霄,又在崇祯皇帝的心头上插了一刀。

    “可惜呢,各地藩王都是贪得无厌。他们除了生孩子之外,就是用各种办法去兼并土地。巧取豪夺都算是给面子,直接下手去抢的更是数不胜数。据说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从福王府邸里运走的财货足有数百辆车之多。而其拥有的田地,更是高达数十万顷。”

    “原本属于百姓的田地被抢走,然后百姓们还要做牛做马的做佃户,为王爷们干活劳碌到死。陛下,换做你是百姓,你会怎么做?”

    崇祯皇帝的面色铁青,却是一言不发。

    这事情他已经看过不少的奏报,御史和当地官吏的弹劾什么的。

    不过出于面子问题,毕竟是皇室宗亲,所以他一项都是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

    可他真的不知道,藩王宗室的问题,居然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

    “大明的藩王们强占土地,还要把百姓们捆在土地上做佃户。算上为大明的流民大军,做出了一份贡献。”

    王霄一番总结,然后转向了正题。

    “不过比起那些缙绅们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谓缙绅,实际上指的就是明朝的封建权势阶层。

    包括各级官吏,致仕官,封赠官,捐纳官以及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生员等等。

    甚至于,他们的妻子也享有相应的特权待遇,诰命夫人嘛。

    缙绅的地位仅次于宗室勋贵﹐是明朝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年景好的时候,他们勾结粮商与官府,拼命压低粮价欺农。灾荒年的时候,他们就囤积粮食,勾结粮商高价卖粮。百姓们吃不起,他们就假惺惺的过来借钱给百姓们。借的钱会越来越多,直到还不起为止。”

    “还不起的话,那就是要卖田还债。田卖完了,那就只能是卖自己一家子,去做佃户。遇上灾荒兵乱什么的,吃不上饭那就要跑。”

    “陛下知不知道,这些缙绅们都仗着自己有功名在身,既不缴税也不服徭役,而是全都推到了普通百姓们的身上。百姓们交不起,要么破家,要么逃亡成流民。”

    “现在这些年来天灾兵祸连绵不断,各地百姓都已经是被逼上了绝路。在缙绅们与宗室们的联手摧残下,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源源不绝的流民大军。”

    崇祯皇帝深吸口气“读书人免税赋之事,朕是知道的。此乃太祖的祖训。可太祖祖训,是有数量限制的。并非是说,只要是读书人,就能一辈子不交税赋。”

    “对啊,这事情大家都知道。”

    王霄哈哈笑着“可大头巾们就是假装不知道,然后说太祖当初说的就是读书人有多少田亩都不用交税赋!”

    “本来就是天灾人祸了,可百姓们还要负担缙绅们的税赋,再加上县衙税吏的各种龌蹉手段。百姓们不是被逼死,就是逃亡成流民。陛下,你说朝廷兵马再能打,还能打赢全天下万万百姓不成?”

    今天王霄说的这些,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不亚于醍醐灌顶,在他心中来了一场地震。

    “难怪皇兄的时候还能收入千万两岁款,可到朕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几百万两。”

    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难怪每次加饷明明不多,可却都是激起大乱。难怪一说加税就各种怨声载道...”

    往日里那些似似而非的东西,现在他全都弄明白了。

    原来真相是这样。

    “熹宗的时候还能压得住那些大头巾。”王霄跟上就是一刀捅了过去“那是因为有魏忠贤做皇帝的狗,在办皇帝不方便办理的事情。”

    崇祯皇帝面色一僵,随之而来的就是懊恼之色。

    当年天启皇帝临死之前,可是告诫过他不可废掉魏忠贤,他没有听。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被那帮子东林党给骗的太惨了。

    “众正盈朝,呵呵,众正盈朝!”

    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四周之人都能理解。

    毕竟被人骗了这么多年,而且骗的就快连祖宗基业都丢光了。换做是谁也接受不能啊。

    至于那些众正的东林党大头巾们,不是自己私通后金贩卖染血的违禁品,就是本身派船出海做大海商,却激烈反对开征商税。

    再不行就是超级大地主,为祸家乡的恶霸家族。

    这样的众正,简直就是把这个词都给玩坏了。

    “大明正在的内忧外患并不在北虏与流寇,而是在于那些养寇自重的,造成大规模流民的。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剩下的事情,都是迎刃而解。”

    听完王霄说的话,崇祯皇帝当即起身重重行了一礼,转身就想要离开。

    “陛下意欲何为?”王霄出言喊住了他。

    “既然已经从真人这里得知万般事由皆为东林党,自然是去处置他们。”

    崇祯皇帝鼓起了干劲,决心为大明,也是为自己努力一把。

    “先坐下。”

    王霄抬手招呼他。等到崇祯皇帝坐下了,他这才说“东林党代表不了所有的大头巾。可几乎所有的大头巾,都是和东林党一样的存在。你处置东林党可以,但是你能处置全天下的读书人吗?”

    读书人之中,的确是有海瑞,包拯,魏征,诸葛亮,文天祥,于谦等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可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所追求的只是颜如玉和黄金屋。

    尤其是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全天下以百万计的读书人,几乎都是这种人。

    崇祯皇帝说是要去处置,可他能处置得了这么多的读书人不成?

    真要这么干,人家立马就得让他失足落水,或者干脆起兵讨伐昏君干掉他。

    当皇帝也是一项高危职业,除非是有着王霄这样强悍的实力。否则的话,失足落水,吃药嗝屁什么的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听完王霄的话,回过神来的崇祯皇帝,再次陷入了否定与自我否定之中。

    纠结了许久,他抬头看着王霄,极为认真的向着王霄行礼。

    “真人在上,还请真人救我大明!”

    王霄叹息摇头“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还好说。可是现在,大明早已经病入膏肓,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崇祯皇帝听完,心中一片冰凉,感觉万念俱灰。

    神仙都救不了大明,那他还能做什么,默默的等死吗?

    失魂落魄的崇祯皇帝,偶然间看到了一旁不远处的王承恩。

    这位忠心耿耿的太监,此时正在拼命的给他使眼色。

    顺着王承恩的眼色看过去,崇祯皇帝就看到了对面的王霄,正在悠悠然的喝着茶。

    然后,他也看到了就在王霄左近的骆养性,也是在给他使眼色。

    毕竟三十多岁了,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了。

    曾经的中二少年,也已经成长了。

    崇祯皇帝瞬间就心有所悟,急忙起身撩起龙袍下摆,郑重其事的向着王霄行大礼。

    “恳请仙师,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