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只有在给他足够空间的前提之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能。
冯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高贤几乎没有干预之下,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宣传和营销,并且把驰风牌自行车,真正地推了出去。
“发布会的结果怎么样?”高贤询问面前的吴志。 他想知道冯锦在完成前期这么良好的宣传造势之后,能获得怎么样的收获。
吴志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了高贤:“老爷,冯锦把这次的成本和利润,都详细地写在里面了,您请过目。”
高贤接过账本,翻看着里面的内容,越看就越是心惊。
腾龙系列自行车,目前只出产了一辆,由于耗费大量黄金,造价在一千二百两银子,这些银子,是白送出去的。
但是侯爷府的几个后辈紧接着就送来了六个订单,都是腾龙系列,不过给他们设计的自行车,造价略低于保定候的那辆,在八百五十两银子左右。 但是订单的报价,是每辆自行车两千两白银。
保定候的面子让冯锦给他们打了个八折,就是一千六百两,净赚将近一倍。
接下来推出的民用自行车,梦回千古系列的造价在二百两银子左右,展望未来的造价比梦回千古大概多了五十两银子。
但是梦回千古系列定价,一千两银子。
展望未来系列定价,一千三百两银子。 足足五倍的利润,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着实恐怖!
然而即便如此,冯锦还在账本中做了描述,因为此次是初次尝试这种营销模式,所以没有太过于注重利润,选择的是比较“亲民”的定价。
高贤心中吐槽,你可真是太亲民了。
不过此举赚的是那些本身就富得流油的人,高贤也没有太多的心里负担,若是针对平民,高贤是绝对不允许冯锦这么干的。
说得好听点,那叫竭泽而渔,说得不好听了,那就是趴在人民身上吸血吞肉的饕餮。 高贤决不允许高家变成这样丧尽天良的饕餮。
“不知道这个价格会有多少人接受。”高贤嘀咕着,翻开后面的一页。
顿时,他倒吸一口凉气。
梦回千古系列,预售一百八十九辆。
展望未来系列,预售两百三十二辆。 两者加在一起,再加上卖给保定府后辈的六两腾龙系列,总共三十三万零一百两银子!
除去生产成本,宣传成本,人工费等,预估净利润二十二万两白银。
恐怖如斯!
一个自行车而已,都快赶上了高贤上次精心准备的织布机发布会的直接利润了。
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的有钱人哪。
高贤自从穿越以来,大部分目光都在底层民众身上,他忽略了一件事情,这个时代的穷人虽然经常吃不饱饭,还有的冻死饿死。
但是上层阶级的富人们,许多都肥的流油,穷尽奢华。
此时他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数据,说是在明朝末年,国内百分之一的人,占据了整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财富,贫富差距如同九天比较于黄泉。
想到这里,高贤不禁咬牙道:“看来以后在全面布局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这群整天在酒池肉林里面打滚的家伙,一定要把他们身上的油脂剐下来几层。”
说着,高贤看向吴志,道:“你最近多留意一下烧制琉璃方面的人才,如果有可用之人,直接挖过来!”
他准备把某些计划提前了,精美的玻璃制品,现在仍旧是上层社会流行的稀罕物,高贤决定把这个大招放出去,先吸一波这群人的血。
吴志愣了愣,点头道:“行,不过老爷,这件事情,我们是在明面上做,还是暗地里偷偷地来。”
明面上做的话,首先肯定会得罪现阶段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比如保定府的郑家,郑家已经经营奢侈品的生意许多年了,琉璃在他们的产业中也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公然招募烧制琉璃的工匠,郑家一定会心生警惕,甚至在背后做些小动作,阻拦高家招募工匠,或者在高家的琉璃生意上面使绊子,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在明面上做的优点,就是能很快找到合适的人,把这个产业建立起来。
而在暗地里面做,就不用过于担心某些有心人的算计,可以先自己闷头发展,等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以雷霆之势拿下市场,在那个时候,郑家再想做些什么已经来不及了。
就如同初期高家布料产业的起步一样。
不过这种做法的缺点,就是会发展得比较缓慢。
高贤仔细想了想,最终决定,直接明着来,不用顾及其他人的反应。
高家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雏鸟了,在那个时候,一个陈星海,就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高贤只能悄悄地闷头发展,一旦暴露,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经过多次大事件之后,现在的高家,人才众多,财力雄厚,产业种类不再单一,而且都是一些高精尖的产业。
在商业上,高家与庞大数量的商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保定府第一商人家族廖家,逐渐恢复过来的大商贾陈家,都是高家的第一第二合伙人。
而在政治层面,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高家是直接受到保定候庇护的,只此一条,在保定府境内就没有人敢明着找高贤的麻烦。
所以,如今的高家,有着绝对的实力和背景,跟保定府这群高级玩家们正面对决。
丝毫不惧。
于是高贤和吴志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吴志点头,想了想说:“老爷,那您看要不然这样,万民报社马上就要开始运转了,我后面把招工的信息,直接登录在报纸上面,这样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将会更大更快。”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万民报总算是要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了,吴志最近在做最后的内容审核。
第一期的主要内容,是通云里至三石镇的道路建设,里面主要记述了道路的施工情况,百姓们的薪资,以及未来将会给几个镇带来怎么样的好处。
其次是新农村村民的一些日常生活,还有几个小故事等等。
再加上一条招工启事,也就把万民报的基调定了下来。
“行,就这样办。”高贤最终拍板,决定了这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