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东明之誓

目录:黄天之世| 作者:罗小明| 类别:历史军事

    陈都街道之上,一队车队正在快速的行进着。

    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响在街道之上不断的回响,沿路的行人早已经被先行的羽林骑驱散了一空。

    刘协坐在青盖车上,脸色凝重,不住的朝着车外探视着。

    车驾的四周围满了盔插着白羽,罩袍束带的羽林骑,他们所要前往的目的地正是盖勋的宅邸。

    刘协知道内情,当初董卓乱京之时,盖勋曾经和皇甫嵩两人策划,想要进攻洛阳,驱逐董卓,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盖勋对于汉室确实一直是忠心耿耿。

    而且如今正是风口浪尖之时,刘协虽是天子,但是毕竟年岁尚幼,很多时候面对着群臣汹汹的谏言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刘协并不希望豫州牧的职位落在除了孙坚或是盖勋其他的人手上,本来要替换孙坚豫州牧的职位刘协都很犹豫。

    汉室能够再兴,到如今占据豫、扬、兖、徐、荆州五州之地,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孙坚的功绩。

    除去荆州是刘表统一之后归于朝廷之外,豫州还算安定,其余三州无不是孙坚带兵稳定或是攻取。

    随着年岁的上涨,学识的增多,刘协也越能了解到孙坚的不易。

    孙坚当初是乌程侯,关东联军组建之时,也起兵响应,一路从荆南带兵北上勤王,本来的驻地是在荆南,后来刘表单骑下荆州,获取了整个荆州的控制。

    孙坚和刘表本应是水火不相容,但是刘表归附之后,孙坚也没有再说其他,也没有弹劾或者是针对刘表,没有因私废公之举。

    但是刘协也确实担忧过,孙坚在军中的名望实在是太高,总领兖徐两州战兵,兵威权重。

    若是孙坚北伐成功,覆灭魏庭,那么孙坚如今已经是万户侯,征北将军,又当如何封赏。

    升无可升,赏无可赏,也必然会将孙坚推上了一个风口浪尖的地步。

    孙坚可以相信,但是谁又能知道,孙坚麾下的那些军将如何作想?

    程普、朱治、孙策、孙贲他们又如何作想,他们可有不臣之心?

    刘协此时才明白,当初自己确实是太过于年少,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懂该如何处理。

    给予孙坚的封赏实在是太高,也太重了。

    应该稍微压低一下封赏,也不至于走到如今这一地步。

    可惜刘协能够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了,原本发出的诏令不能收回,木已成舟,无法还原。

    皇甫嵩之前谏言,暂时让孙坚卸任豫州牧,其实也可以让孙坚所受的压力减轻。

    而且在外统兵之将,若是还领一州州牧,尤其是在如今州牧权柄如此之高的情况之下,实在是有些不妥当,所以刘协才答应了这一提议。

    刘协正在思索着,突然感觉身下的车驾缓缓停了下来。

    一阵恐慌袭上了刘协的心头,就在车驾停下的时候,刘协心中的恐慌也达到了最大,似乎有什么极坏的事情已经发生。

    “国家?!”

    刘协猛地掀开了车帘,车驾上驱马的侍从被刘协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

    车队之前,王越已经是从战马上落地,正向着车驾的方向走来。

    刘协身形一晃,他让王越先行去了盖勋的宅邸中等候,查看盖勋的病情。

    但是现在王越却是单人独骑来迎他的车驾,这代表着什么刘协心中已经了然。

    “元固公……”

    王越走到了近前,他的声音沙哑,头颅低垂。

    刘协面色微凝,重新坐了车驾之上。

    车帘垂下,再没有人能够看清刘协的面容和神色。

    停顿了许久,车驾在刘协的命令下继续向前。

    在这一片凝重的气氛之中,车轮的滚动的声音似乎都带上了一层肃穆,让人心中的情绪不由的沉重了千斤。

    葵城之役,朱儁身死。

    卢植死在了无名山道之上,埋骨于青山。

    盖勋亡故,病逝于陈都。

    前朝的老臣陆续凋零,九年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般,如今的皇甫嵩也已经是满头的白发。

    刘协的心情沉重无比,他不知道是如何回到了皇宫,甚至忘记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

    盖勋的身死,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喧嚣。

    很多人都觉得盖勋的身死有很多疑云,谏言让廷尉详查。

    这些所有的上表全部被留中不发。

    刘协的沉默并没有人群臣收敛,反而是让舆论不断的恶化,绣衣使者虽然掌控着陈都,但是鹰狼卫和魑魅也开始了反击。

    流言蜚语没有出现在陈都,却是出现在了其余各地。

    事情在鹰狼卫和魑魅的双重推动之下,再加上盖勋的突然身死彻底打乱王允和刘宠的计划。

    盖勋的病情突然恶化,任谁都没有想到。

    流言汹汹,人言可畏。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阴谋论在陈都的各地不断的流传,不断的发酵。

    初平四年(193年),十一月十七日。

    孙坚上表,言称身体不适,请求返回陈都,并要辞去豫州牧一职,又请求让皇甫嵩担任之后北伐军主帅之位。

    消息传到了外庭,外庭都认为应当批准孙坚的请求。

    以皇甫嵩担任北伐主帅的职位,定然可保北伐无忧。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皇甫嵩年事已高,长途跋涉的军旅生活已经不再适合。

    十一月十八日。

    孙坚的上书被刘协驳回。

    原本一直没有定下的北伐章程,也被刘协定下。

    刘协下诏,诏令孙坚为北伐军主帅,统领北伐一事,全权总理。

    北伐时间也被刘协定下,依照当初递上的方略将时间定在了初春雪融之时。

    并赏财帛百车,以犒赏北伐众军。

    次日,刘协再下诏书,命全国各地官吏止住流言,再有妄议阴谋论者,以鹰狼卫、魑魅安插奸细之罪处理。

    朝中还有人在反对,但是刘协直接结束了朝议,返回了皇宫。

    伏德、卢毓两人掌管禁军,天子手中并非没有兵权,虽然如今刘协不过十三岁,一直以来他都是虚心纳谏,愿意听从群臣的建议。

    但是这一次刘协选择了拒绝,独断专行,这才让众人发现,原来天子手中掌握的力量并不小。

    而当今的天子,也不能以寻常孩童视之。

    刘宠和王允两人选择了沉默,如今正是北伐的紧要关头,他们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徐州牧陶谦在兖徐之役之后,便鼎力支持孙坚。

    北伐之事,兖州牧曹操也是倡导人之一,对于临阵换将之举也是颇为抗拒,更何况他和孙坚两人也是故交,在皇甫嵩帐下虽然争执过,但是那只不过是在争抢先锋,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差。

    荆州牧刘表和扬州刺史刘繇两人都没有发言。

    扬州刺史刘繇沉默是因为他是刘宠一系,刘宠都选择了沉默,他自然是也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

    而荆州牧刘表虽然在很多时候都支持刘宠,被被归属到刘宠一系,但是实际上一直都掌握着相当的自主权,这一次重议豫州牧之事,他根本没有掺和进去。

    刘表此时已经将整个荆州都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包括南阳郡在内,荆南五郡的宗贼势力已经都被其清扫了一空。

    汉室威信重立,军力强盛。

    荆州与原本的时空有着很大改变的是,这一次,刘表所能仪仗不仅仅是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他也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并不小。

    现在在荆州,蔡瑁、黄祖等人都是依附于刘表,他们对于刘表做出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原本的时空之中,因为北方的动荡,使得刘表不得不警备北方,和袁术的大战也让荆州消耗了不小的力量。

    太平道占据了益州,益州州内的豪强世家在太平道强大的军力之下尽皆臣服。

    南阳郡之战,也让刘表真正见识了传言之中黄巾军的战力,现在的刘表正在州牧广募军兵,并编连水师,以防备益州。

    ……

    诏书传到濮阳之时,帐中众将皆是沉默不语。

    刘协对于孙坚的信任,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程普面色有些复杂,他本来打算若是刘协应了孙坚的上表,便联同众将再度劝说孙坚。

    扬州刺史虽然已经是刘繇,但是孙氏和周氏在扬州的影响深远,刘繇就任扬州刺史不久,将扬州掌控在手中并非难事。

    至于兖州牧曹操,如今领兵屯驻于青州的平原郡南部,现在孙坚驻兵在濮阳,兖州的州内,控制兖州并不困难。

    徐州牧陶谦本就是扬州丹阳郡,和他们同州,当初朱治救援徐州就已经是让陶谦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更不提现在孙策麾下那六千丹阳兵和陶谦的渊源了。

    他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不过是陈都的两万余名禁军,再加上一个荆州牧刘表。

    十数万魏军都败在了他们的手中,区区数万荆州兵加上近半都没有上过战场的两万禁军又如何能挡住他们的兵锋。

    只是如今一切却是出乎人的意料。

    诏书宣读完毕,孙坚应诺受诏。

    传旨的天使走上前来,将诏书庄重的递交到了孙坚的手中。

    孙坚接过诏书后,送天使走出了府衙。

    “都先回去。”

    孙坚送别了天使,驱散了跟在身后的程普等人。

    那传诏的天使在给他的诏书的时候,还将一封帛书放在了他的手中。

    等到众人离去,孙坚重新坐回了席上。

    缓缓展开帛书,帛书之上的汉字也出现在了孙坚的眼前。

    帛书上的字形孙坚认识,孙坚曾经见过刘协所写的字,而如今帛书上的字正和昔日刘协所写的字是一样的笔迹。

    帛书之上,并没有长篇大论,只写了短短的八个字。

    “东明之誓,从未忘怀。”

    当初刘协和孙坚还有袁术会面的殿阁正是东明殿。

    “我刘协在此郑重起誓。”

    “若有朝一日,我背弃今日之誓言,听信谗言,而杀害功臣,则天命永不眷我汉室!”

    孙坚看着手中的帛书,再度回忆起来了昔日在殿中刘协郑重无比发下的誓言。

    “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

    第七百二十一章:东明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