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过于抢手,怎么办

目录: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别怪楚君熊招喜欢吐槽,着实是楚国明明可以更强,偏偏有各种陋习在拖后腿。

    再来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楚共王熊审突然薨逝在狩猎途中,致使熊招的上位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过程也是充满了各种曲折和风险。

    在熊招继位之初,一群公族鬼心思太多,甚至一度有公族想要推熊围上位。

    这个熊围是楚共王的次子,为人方面极度的顽劣,平时总是跟一帮狐朋狗友不干正事,却也因此而有了一批拥护者。

    继位之初的境况对熊招是一道考验,对于楚国不幸的是他们输了第二次“芜湖之战”,打输了则是让熊招有机会对一帮大臣进行发难。

    目前楚国的令尹已经不再是子庚,换成了公子午为令尹。

    在公子午担任楚国令尹不久之后,楚国又在熊招的强硬出招下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熊招以安定国人的理由,挑选了一批对自己表现过亲善态度的人上位,罢免了那些在继位之初有各种小心思的人。

    经过一次大清洗之后,楚国当即发动第三次“芜湖之战”,辛亏楚君熊招在亲征之下打赢了,要不然楚国还有得乱。

    亲征获得大胜让楚君熊招坐稳了君位,新官职人选上的任命,杂声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在楚国新的职位变动中,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他们成了“新一朝”的权贵。

    这些各种“尹”,以及“莫敖”的官职名称是楚国独有,某种程度也能用来证明楚国的文明体系跟中原列国不一样。

    另外,那个“莫敖”原本是楚国作为人臣的最高官职,后来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90年在位给改了。

    没有成功上位的熊围怎么样了?他并没有被杀死,遭到流放去了云梦泽。

    “晋人已至,会盟台可建也。”楚君熊招还是没能前往晋军营寨。

    一帮楚国的大臣,他们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大王玩那么一出?并不是担心自家大王去了晋军那边的安全没有保障,主要是那样做着实太过于丢脸了。

    事实上,一国之君跑去敌军那边,除了患上失心疯之外,谁会对送上门的一国之君怎么样?别说熊招还是楚国的国君了。

    使用诡诈手段控制一个国家的首脑,该国家就会屈服吗?别说是现代那些依靠选举上位“临时工”了,封建时代俘虏一国之君就全国投降的例子太少,顶多就是出现类似“完颜构”那样的状况罢了。

    搞卑劣手段?更加可能发生的事情是,逼得首脑遭到“绑架”的那个国家奋起玩命。

    当然,通常拼命只是一时的。新的首脑上位就该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了,拼一场展现态度来意思意思,接下来进入打嘴炮的大戏,不然还真的将旧的首脑救回来啊?等旧的首脑获救,到时候国家该是由谁说了算。

    楚君熊招刚才提到了会盟台?

    春秋时期,不管是前、中、后的阶段,会盟的确是需要用到“会盟台”这个道具。

    他们先行抵达,又是作为会盟发起的一方,为什么不在晋人到之前就建造会盟台?原因在于建造会盟台也是展现国力的一种方式。

    刚刚抵达的晋人在大肆伐木来建造营盘。

    楚人营地这边涌出一大群人,他们牵马拉牛,一些车辆上堆着很多进行土木工程需要用到的工具,大型的土木工程设备则是人力去合力抬或扛。

    会盟台该怎么建造?其实就是不断地弄来泥土,一层又一层的夯土,慢慢给夯高。

    建造一座会盟台很考验协作分工,人力物力用得越好,工期自然会更短,再来就是验证会盟台的质量了。

    到现代,去到某个春秋时期曾经举行会盟的地方,也许某个土山包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座会盟台。不是开玩笑,有考古学家证实过

    当然了,很多帝王、名臣的墓葬经过时间的考验,不管曾经的墓葬是多么高的规格,过上几百上千年一样会变成一个土山包。

    吕武在这一段时间过得比较怪,不是阴氏出了什么事,也不是晋国出事了,更不是他身体不舒服,主要是到了饭点的时刻会有楚人送来各种食物。

    送食物到吕武这边的楚人讲得很明白,食物就是楚君熊招特意命人往精细了做,再送过来给吕武品尝。

    什么情况嘛!?

    食物用了很多青铜器来盛放,看青铜器的做工明显是宫廷用物,出现“鼎”这种玩意一点都不稀奇。

    晋国“卿”是有资格享用“鼎”来盛放食物的,无法解读成楚君熊招是在玩什么泼脏水的手段。

    食物方面以楚国那边的餐饮特色为主,碍于现在的烹饪手段过于匮乏,离不开“炖”、“熬”、“蒸”这些花样。

    今天楚君熊招派人送给吕武的食物中有一条蒸鱼。

    需要了解一个事实,也就是中原的贵族一般并不吃鱼,认为所有的肉食中以鱼肉最“贱”。

    为什么?不太好说。可能是因为鱼肉有刺?又或者是无法去腥味的关系?

    “我知道楚人喜欢吃鱼,昨天给楚君回送了一道蒸鱼作为回礼,今天他也弄来了一道蒸鱼?”吕武看着那条叫不上来名字的蒸鱼有些发愣。

    之所以表情有些迷,是因为鱼挺大条,然后鱼的嘴巴里伸出一根剑柄。

    这种菜式吕武好像在哪见过?不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是“上一辈子”在哪部影视作品里面看过。

    那一部影视作品里面,主角与配角就是楚国人,背景是秦帝国即将崩塌,他们在一个叫“鸿门”的位置进行群体趴体。

    士匄得到同意入帐,看到的就是吕武对着一盘蒸鱼在研究。

    “楚侯再赐食?”士匄从羡慕到发狂,慢慢转为一种麻木。

    一国之君给人“传菜”这种事情,历史上是有过前例的。

    只不过,互相“传菜”仅限于“君”与“君”之间,并且还只有一次,哪有天天换着花样送的。

    吕武一脸的哭笑不得,说道:“我亦不知楚侯为何如此。”

    楚君熊招一次次这么搞,每次都不说理由,搞得吕武死了不少脑细胞进行猜测。

    晋国这边的其余贵族也不是没在思索楚君熊招为什么有那些操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楚君想要撬晋君姬彪的墙角。

    他们得出的结论并不搞笑。

    春秋时期类似的事情发生太多次,还出现过成功的例子。

    所以了,吕武现在不但每一餐都能享受到来自楚君熊招送来的美食,连带晋国公族帮晋君姬彪进行了补救,也就是一样会在每一个餐点给吕武这边送来食物。

    两个霸主国的国君较上劲,挺有趣的。

    换作是大一统时代,吕武要么是立刻起事,不然就等死吧!

    现在是春秋时期来着,出现这样的情况,吕武非但不用有任何的担忧,甚至还要为之感到骄傲。

    吕武伸手握住剑柄拔了出来,刚有动作那边的士匄就已经出声制止,只是吕武的动作太快,来不及了。

    一柄泛着铜光的剑被吕武握在手里,他用不解的目光看向士匄,问道:“何事?”

    士匄指了指那盘蒸鱼。

    放在巨大铜盘上的鱼已经四散,变成了一块块四四方方的鱼肉块,并且看去一根鱼骨头都没有。

    原来剑是用来固定住鱼肉的?

    “此吃食不可过早拔剑。”士匄一脸的可惜。

    昂!

    然后呢?

    士匄又说道:“阿武不曾听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吕武当然听过啦!

    这一句话被记载到《论语.乡党》上面,全句是: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吕武一边品鉴青铜剑,一边听士匄讲缘故。

    原来这种蒸鱼应该先从尾巴开始吃,下筷每次都要考验眼力,看看能不能将已经切好却看不到纹路的鱼肉夹起来,吃到露出剑身再对藏在鱼腹的剑进行品赏。

    这一把青铜剑不含剑柄,长度约在二十五厘米左右,宽度约八厘米,称之为宽面匕首更合适。

    它的剑身两面都有花纹,并不是后面才铭刻上去,是锻造时就给形成的纹路。

    “此剑乃是鱼肠剑。”士匄看来还懂不少?

    不过,说起来也是,老范家的历史比阴氏悠久,士匄比吕武多懂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简直是太正常了。

    吕武脸色比较怪,问道:“鱼肠剑?”

    鱼肠剑在后世很出名的啊!

    话说,鱼肠剑不是专诸刺王僚的绝勇之剑吗?楚君熊招给吕武来这么一出,干么呢???

    然而,后世窥探古人只能从有限的文献中去窥探冰山一角,以为很稀奇的玩意,也许在古代是烂大街的货色。

    专诸刺王僚,可能那道菜色就是需要一柄剑藏在鱼腹,因为这一件事情太过于有传奇性质,鱼肠剑也就借此在历史留名?

    根据一些文献所记载,古人本来就有专门用来吃鱼的利器。这是体现在一种吃“脍”的文化上。

    吕武在那柄剑上发现了什么?

    他发现这柄剑非常不简单,制作过程中用了镀锡和镀铬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