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举世瞩目

目录: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吕武对中行吴会不会跟自己进行没有私下动作的较量,打从内心底不抱任何的期待。

    不是什么自己内心龌龊,看待别人也会觉得是个龌龊人,纯粹是事关国祚这种大事,谁面临困境的时候不会进行各种挣扎,事先也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和准备呢。

    所以了,汉国与荀国还没有正式开打,双方在邦交上面的交锋已经进行了两年之久,各凭本事去争取列国,来回交锋着谋求列国帮助以及阻扰列国参与进来。

    总体来说,汉国对比荀国的优势更大,邦交交锋上也一直在欺负荀国这个弟弟。

    “大汉并无显现颓势,公孙攻灭绵诸,震慑狄戎,为大汉增色不少,使之楚、齐、鲁诸国得见大汉强盛,有心阻我大业也需思量后续。”崔杼讲了一句大实话。

    只要汉国没有出现太大的失利状态,当今天下有哪个诸侯敢于轻易与汉国为敌呢?

    这个就显示在汉国于东面有飞地,那边并没有多少汉军驻扎,周边各国依然不敢窥视。

    换作是汉国呈现颓势,信不信那块飞地很快就不属于汉国了?

    汉国持续保持强势,飞地不会有失去的可能,哪怕是一再败在汉国手上的楚国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敌意。

    现在楚国自己内部麻烦一大堆,关于楚王围要在楚国执行变法,并且一再派人寻求汉国的帮助,相关的事情在诸侯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

    连一再败于汉国的楚国……,也就是南方霸主都那样,其余国家就更不敢对汉国龇牙了。

    “齐必助力于荀,为我不可阻也。”崔杼是齐国的公族,尽管因为跟齐灵公闹翻,搞到了出奔的地步,他身为齐国公族的身份是永远不会变的。

    曾经的吕环……也就是齐灵公各种作,他的儿子吕光继续作,闹到现任的齐君吕杵臼就更能作了。

    可以说,要是齐国没有晏婴的话,以当前的局势而言,极可能早就领饭盒了,哪有再次蒸蒸日上的景象。

    是的,吕光已经在公元前547年薨逝,比原历史上多活了一年,现任在位的齐国国君是吕杵臼,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景公。

    根据汉国这边在齐国刺探的情报,吕杵臼是一个十分爱好享乐的一国之君,矛盾的地方在于他能够信任贤臣,本人享乐不干事也能让齐国显示出了中兴的迹象。

    当前总理齐国军政事务的是晏婴,另有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充当左右手,三人配合得很是愉快,尤其在变法上面并没有太大分歧,使得齐国上上下下变得井然有序。

    这样的齐国爆发出了极大的力量,不止恢复了原先吕武作为晋国“卿”时的各方面经济打击,还爆发出新的生产热情,尤其是在军队建设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以至于拉上鲁国、曹国以及几个三流诸侯国就能与荀国正面抗衡不落下风。

    那可是荀氏,他们虽然立国,曾经好歹也是晋国的卿位家族,武力方面再弱也不会弱到哪去。

    变法之后的齐国拉上几个列国就能跟荀国抗衡,还不足以显现变法的成果吗?

    吕武说道:“我闻齐国由济水至沂山修筑长城?”

    齐国的确是在着手干修建长城段的事情,他们打算先修泰山一带的关隘,慢慢向西北扩展到济水边上,随后又朝东南方向修,要打造出一条长度不少于七百里的长城防御线。

    这件事情在公元前555年已经有所迹象,齐国也的确开始修建各处关隘,一直到战国中期才将齐长城修成,目的是为了防范楚国。

    在吕武的这个历史版本,齐国并没有在公元前555年就着手修建长城,原因当然是吕武两次率军将齐国打得挺惨,齐国哪有那个人力物力去搞大工程。

    这不,晏婴主持变法,历时六七年让齐国的经济重新缓了过来,考虑到接下来进入到汉国与荀国大战不休的阶段,齐国有想要横插一杠子操控风云变幻,另一方面不得不为接下来汉国和荀国分出胜负做事先准备,结果是让齐国君臣将修建长城的方案拿了出来。

    作为太行令的梁兴出班,说道:“王上,齐确实有遣使相告,并求大汉使之能匠相帮。”

    什么情况?

    楚国要变法寻求汉国派人去帮忙,连带齐国要修长城也派人来请求汉国派出人手进行帮助???

    这不算什么太诡异的事情,大家有来无往而已,只要汉氏子姓的国祚存在一天,各方打归打,派人互相寻求帮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某种程度上,齐国未尝不是在告诉汉国:大佬,俺要启动大工程了,你就跟荀国安心打吧。

    楚国请求汉国帮忙变法也是相同的意思,隐晦表示无力干涉汉国想做什么,汉国只要不继续为难楚国,双方其实可以当很要好的朋友。

    在“东方世界”这边,汉国无论是在国家制度方面,还是在一些科技相关,无疑处在领跑地位,各诸侯想装瞎子都不成,不想落后太多又不知道怎么追,直接找汉国抄答案就成为一种可行手段了。

    吕武已经发现“东方世界”进入到诸侯谋求变法的时代,之前因为各种顾虑而没有付之行动的各国,好些国家已经展开实际行动,差别在于动作或大或小罢了。

    当下“东方世界”的变法模板只有两个,一个是汉国这种,另一个是郑国那种。

    排的上号的国家,大多数选择了汉国当“模板”进行模仿,一些很清楚自己底子的不入流国家则是选择学习郑国。

    什么郑国模式?就是像子产那样画饼,先吸引他国黎庶过来,能不能完成嘴巴说出去的某个伟大目标,反正将人骗过来变成国力的一部分就行。

    吕武对各诸侯求变并没有什么看法,不入流的国家求变,哪怕是变得强了一点点,后面也逃不过被兼并的命运;强国变法有可能变强,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变法的过渡期,可能得到一个“外敌来犯内部不稳”的下场。

    变法啊,哪有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列国又不像汉国是个新建立的国家,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拖累。

    “如此说来,天下皆在等候大汉与荀国大战?”吕武说完笑了起来。

    举世瞩目啊?这待遇可真是高。

    吕武这边没有任何压力,不知道中行吴那边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