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训话

目录:攻掠天下| 作者:余观鱼| 类别:历史军事

    秦国官员中,能称得上是真正大文官的人,屈指可数,章公佑绝对算是其中一个。

    这不仅要有文人的基本风骨,还要有贞良之节。

    萧远刚开始,对章公佑是有些生气的,可现在水落石出,那怒火便消的无影无踪,又成了一番叮嘱交代。

    与其长谈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又与章公佑巡视了其他一些地方。

    在此期间,章公佑自然向他讲述了农桑、商业,以及桓地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事宜。

    两人的身后,亦是跟着一大帮官员作陪。

    巡视桓地结束,有了结果,萧远也没在这里过多停留,便返回了秦都。

    半个多月后,秦国早朝。

    “臣等参见大王,我王万年”众臣齐齐跪拜。

    “众卿平身。”

    萧远身穿王服,头戴王冕,额前九串玉珠,于王位落座,没等众臣说话,他已拿起了王案上一卷竹简,举在手上道:“此乃桓州令章公佑的上书,上官文若,你来念念,让这满朝公卿大臣都听听。”

    “是。”后者连忙出列,恭敬上前,双手高举,接过竹简后,又深施了一礼,这才回转过身,将其展开,大声念道:

    呈君上书,桓地之所以乱政者,不在政弊,皆于官员沆瀣一气,不治于民,而利于己,臣受命于大王,今治不效,臣之死罪。

    而闻扬汤止沸,不若去薪,溃痈虽痛,甚于养毒,及非常之时,乃行非常之事,吾王圣明,令下其词,以彰其咎……

    这封上表,内容非常长,上官文若读了很久。

    等他念完,一众大臣也都纷纷对视了一眼,开始小声的交头接耳起来。

    萧远则是示意上官文若回列,接着道:“章大人的上表,众卿都听到了,今次桓地之行,也让本王看到了地方上的严重问题,官员的虚报瞒报,致使国家蒙蔽,无法体察下情,此等行为,实比贪官更加可恶!”

    众臣微微低身,都没敢轻易接话。

    萧远又道:“明明民生疾苦,可偏偏要说自己治理极佳,搞一些表面想象,说白了,就是想博一些所谓的政绩,获得自己的升迁之路嘛。”

    “近段时间来,本王有一些耳闻,说是你们这些官员中,盛传一些为官论。”

    “什么左右逢源,与人为善,恪守中庸,这些为官论,流传至今,都是老前辈们的官场经验,乍一听,确实合情合理,甚得人心。”

    “基于升迁之路,我们的许多官员,一心想的只是头顶的官帽、政绩、税收,可唯独没有把百姓放在心里。”

    “偏偏是这些没有把民生当回事的人,坏了大秦社稷!”

    “做个官,只有心系民众,心系国家社稷,才能打开后面的局面,否则,站的再高,你也会摔回地面!”

    “这个观点没有,书读的再多,也没有用!”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众臣闻言,身子更低。

    接着,丁荣第一个站了出来,正色说道:“大王金口玉言,臣,受益良多,此生定当克己勤勉,谨记教诲。”

    他这话一说完,众臣也都跟着异口同声道:“臣等谨记大王教诲”

    “好了。”萧远摆了摆手,道:“今天说了这么多,还是桓地的问题,如果没有查实这些虚报瞒报,可以想见当地的民生。”

    “这一次,虽一些奸佞作茧自缚,但以后,我们的官员,为了获得升迁局面,还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因而,在舞弊问题上,本王思虑许久,决定以郡为单位,增设监御史一职。”

    听到这话,许多大臣都忍不住对视了一眼,接着,江仪出列道:“大王的意思是,要在各地方,设一监察机构。”

    “没错。”萧远说道:“这个监御史,直属于中枢机构,它也没有权利干涉郡中政务,主要职责,只是监督地方官员是否存在贪污舞弊的情况。”

    “至于品级,暂定为四品,当然,这也只是本王的一个提案,具体的实施,还需众卿磋商。”

    说白了,这就是地方反贪局。

    众臣闻言,先是交头接耳了一番,随后刘玉之说道:“臣赞同大王的这个决定,如此一来,可有效杜绝地方腐败问题,秦国,已不再是当初之地,随着国家的强盛,贪腐问题,已是越来越多。”

    穷的时候,大家上下一心,可一旦富了,有些人就经受不住诱惑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另有大臣问道:“增设监御史,好是好,但主辖机构,是否也要增设。”

    萧远想了想,道:“暂不增设,由御史府下辖吧。”

    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权,监御史属其下属单位,其实也是正常的。

    可这样一来,那上官文若的权利可就大多了!

    一众大臣闻言,都暗吃了一惊,上官文若则是慌忙出列道:“微臣惶恐。”

    “行了,今日朝议,到此为止吧,监御史一职,具体的落实方案,就由上官大人操持,尽快整理公文,呈于本王过目。”萧远说完,也有些疲惫了。

    上官文若身上,虽然有一股文人的傲气,虽然太过注重礼制思想,但其可谓真正的大文人,萧远对他,是非常信任的,后者的忠心,亦是毋庸置疑的。

    这场朝议,不仅训话百官,更是提出了地方监察机构的成立,下朝之后,众臣三三两两,自然就此事讨论了起来。

    李正方忍不住低声说道:“大王此次提议,虽有利于社稷,但却将主辖机构给了御史府,他上官文若本就清高,这一次,更是权势大增啊。”

    另有人微微摇了摇头:“此决定,无从辩驳啊,因为人家御史府,本就有监察百官之权,自然近水楼台啊……”

    “算了,不说这些了,倒是章公佑的那道奏章,说什么扬汤止沸、不若去薪,其话中之意,多有请求王廷撤换官员之心啊。”

    “且大王让当众宣读,是何用意?一在对桓地之气愤,二来,怕是心里已经准了章公佑的意见。”

    “那照此说来,恐怕桓地官场要大换血啊……”

    众臣这边,议论纷纷,出得王府,萧远下朝之后,则是去了一趟顾雪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