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小县令【第一更!求订阅!】

目录: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作者:俊秀才| 类别:历史军事

    别看前两天就赶了六百里路,最后这一天的两百里路,却是足足花费了一天半时间。

    直到第四天的中午,才赶到新野县边境一个叫做渠河镇的地方。

    毕竟综合疲劳感上升,哪怕是马儿全部更换了,人也吃不消。

    为了避免到了之后大面积病倒昏倒的情况,第三天到了黄昏,柳铭淇便让他们停下来休息,饱饱的睡了一晚上才继续赶路。

    在镇外的管道两旁空地上,已经搭建起了上百个厚厚的毡房。

    一个个简易的大棚子里面,许多木匠和工人正在用器具修剪、打磨、抛光着各种木材。

    周围又有一些小棚子里散发出来的米粥和肉香——嗯,当然也带着猪骚臭味道。

    旁边还有一群衙役们在不断的巡逻。

    整个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显得非常井井有条。

    进到了大毡房里面,里面烧了十个蜂窝煤炉,分别放在正中和四周,将整个帐篷烧得热乎乎的。

    正中的五个蜂窝煤炉还烧着热水,热气滚滚的往外冒。

    这一点,对于刚刚风雨兼程,赶了八百里路的柳铭淇众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这还不止。

    等到他们一行人进来,马上就有一群农家女人们把蜂窝煤上的热水壶给拎了下来,给倒进了脚盆里面,让柳铭淇他们烫个脚。

    遇到这样的事情,哪怕是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羽林卫将军邓辉,也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脱了鞋袜开始泡脚。

    “噢……”

    脚入热水的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呻x了起来。

    三天三夜没有洗澡洗脚,甚至洗脸都没有,所以这样的温暖,简直是犹如让人到了人间天堂一样。

    柳铭淇忍不住问道,“这个新野县县令是谁啊?这家伙挺会做人的。”

    熊大宝知道一点,他说道:“他叫司马北,二十九岁,山西人,景和二十年二榜赐进士出身,五年前从翰林院来到新野县任职。”

    “嗯?”

    巫夜霜惊讶了,“二榜进士,翰林院出身,怎么可能当一个七品知县?难道犯事儿了?”

    大康朝规矩,基本上殿试的一二三榜进士就已经是国家未来的中坚了。

    最差的三榜赐同进士出身,出来都是一个七品知县。

    更别说人家还进了翰林院的。

    二榜进士都有进不了翰林院的人,但凡是能进翰林院的,未来必然至少是知府打底。

    要是你能在散馆之后出去当官,到了地方上必然是知府起步,不可能低于这个官职。

    知府最差也是正五品,最高就是苗炎的正三品。

    就算司马北最差,他也应该是正五品知府吧?怎么落得一个七品县令的地步?

    熊大宝笑道,“京畿地区级别高于别的省份,新野县也是大县,所以司马北是正六品。

    他也没有什么被打压的经历,只不过翰林院散馆的时候,他自己要求当一个县令,踏踏实实的做点基层工作。

    礼部尚书李大人觉得他挺有意思的,所以就给他安排了这么一个职务。

    之前四年的时间,司马北的考核都是上上等,列举全天下知县的前十名,去年估计也一样。

    他本来就是天子门生,还是翰林院出身,又有这么好的考核成绩,所以两年前就该调任去当知府了。

    不过新野县民众士绅集体给朝廷上书,恳求让他再多留几年,皇上看到了之后,也就答应了。”

    哦。

    明白了。

    这就是所谓的万民不舍他离开的那种好官啊。

    也不知道他是收买人心厉害,还是真正的有点能力?

    柳铭淇倒有了一些兴趣。

    “对了,你来说说,你家大人做了什么事情,才让大家直接上万民书留他呀?”熊大宝指向了刚才带着他们进来的县尉道。

    县尉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他拱手道:“回各位大人的话,我家大人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年他率领我们修建水渠,引来了白河、唐河的水流,不但使得有土地的农民连续丰收,还开拓出了二十万亩的土地。

    经过跟朝廷的申请,县令大人召集了附近几个县份的无地农民们过来,让他们免费耕种五年,然后再视情况便宜点花钱买下土地。

    第二件事情便是他带着我们努力修缮去往襄阳的小路,使得京畿地区和襄阳的距离缩短了五十到七十里,商人们也喜欢从我们这里经过,从而繁华了三个道路上的小镇,使得两万多民众因此受益。县衙里面可以用的税赋也增加了,可以进一步的稳定治安,加强对宵小之辈的打击。”

    柳铭淇听得微微点头。

    在古代你想要做一个实干的好官,那么修建水渠就是最实用的。

    当初白居易被贬到了还属于荒野地带的杭州,人家就是修建了水渠、堤坝,便从此被杭州人记着,还给立了碑。

    另一个这么做的是苏东坡,他干了更漂亮的事情。那便是治理西湖,让脏乱堵塞的西湖,变得跟画卷中一样的美丽。

    不仅仅是漂亮,而且还能方便人们饮用水,用西湖水来灌溉田野,在里面打捞鱼虾等等。

    毕竟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能吃饱饭,能好好的养活下一代,那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但凡有一口吃的,那么就不可能造反。

    凡是造反的,肯定是民不聊生了。

    司马北不但学习了前辈的修建水渠引水灌溉,还开拓新的土地,让无地农民种植,极大的缓解了无地农民的窘境,不至于让他们流离失所,造成隐患。

    只凭着这最后一条,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上上等的评价。

    至于说后面的修缮道路迎来繁荣商贸,这也是大康朝的一个特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

    比如说在西北这么干就属于劳民伤财。

    新野的好处在于他就位于京畿地区,襄阳乃至一些四川来的商队,都必然要经过他们这边去往京里,反过来亦然。

    地处交通要道上面,不好好的利用一番,简直是浪费了资源。

    让他在新野县多待几年其实也挺对。

    一个地方官的施政就是应该持续下去,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那任何的好政策,都没办法有质的提升。

    ……

    一群人说话之间,外面的布帘被掀开了来,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英武官员。

    他的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在这古代绝对算是很高的了,关键是他行走之间虎虎生威,胸挺背直,俨然跟军人一样,让人看着很是舒服。

    穿着知县官服的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对着柳铭淇等人行礼:“卑职新野县县令司马北,见过裕王世子殿下、见过邓大人、熊大人各位。”

    “不用多礼。”柳铭淇挥了挥手,“司马县令,我们之前叮嘱你的事情,现在都办得怎么样了?”

    名义上这一次还是熊大宝为主,可实际上一切都是柳铭淇拿主意。

    这个事儿熊大宝在飞鸽传书的时候就点明了的,所以对于柳铭淇先说话,司马北并没有半点惊讶。

    他朗声的回答道:“回殿下的话,新野县积极准备,如今已经搭建起了二百三十五个可以容纳十人入住的毡房、另外准备了一百二十二个可容纳四人入住的小帐篷。

    脱皮后直径在一尺的原木,已经砍伐了二百八十九根、脱皮后直径在一尺和一尺五之间的原木已经砍伐了一百七十三根。

    现在已经处理好了一百零五根大小原木,按照预定的十二个尺寸,打磨好了三百九十一个大小部件的尺寸。

    同时我们也调集了五百六十一匹年龄合适、吃苦耐劳的运输骏马,这几天都喂它们黄豆、麸糠、豆粕做好的饲料,时刻可以准备出发。

    另外,新野县一百二十七个木匠、三百三十九个木匠学徒、两千一百二十个临时调派工人,也都在方圆二里范围内待命。

    最后粮食的方面,新野县自身仓库里面的三万石粮食,除去留有五千石备用的之外,已经全部运送到此处,另外猪、鸡、鸭等也有若干陆续运抵此地。

    朝廷紧急从仓库运输的二十万石粮食,预计会在五天之后抵达新野县。

    下官同时以新野县衙门的名义,向县里的农户、地主们赊购了二十万石的麸糠,同样也在此处仓库放着,价格是每升七文,但这就需要朝廷拿出钱来购买。”

    在房间里的从京城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听得目瞪口呆。

    包括一开始对这个小知县不以为意的邓辉,也对他刮目相看。

    为什么?

    人家把所有的事项一项项的列出来,然后每一项都有着详细的数字,全靠脑子记,分门别类的给你背了出来。

    这代表什么?

    专业!

    认真!

    亲历亲为!!

    而且非常有行动力。

    从发出信鸽到现在,满打满算四天半。

    在四天时间里就做了这么多,准备了这么多,你能不惊讶?

    这可是在古代!

    渠河镇距离新野县县城还有六十多里路呢!

    换个别的官员,能做到一半就已经不错了。

    哪里像是司马北这样,一切都做得游刃有余?

    难怪人家是上上等的考核成绩了。

    这样的人不得上上等,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