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避重就轻

目录: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类别:历史军事

    而且黄琼也认为自己该杀这句话,说的并没有错。上这两份密折的人,明显就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说,用其心可诛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这两份密折早两年上,事情是断然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几乎可以说已经是无法挽回的情况。

    “什么?你说什么?”听到黄琼,并未提及端王与景王,这可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谋反行为,反倒是主张杀这两个上密折的人。一时心绪没有转过来的皇帝,一时也不由的有些愣住了。他没有想到,看完这两份密折的黄琼,居然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

    见到皇帝满脸诧异的看向自己,黄琼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道:“父皇,儿子不知道,写这几份密折的人究竟是什么人,特别是此人在二王身边究竟是什么身份。但儿子想问问父皇的是,之前此人有没有过类似的密折。”    “儿子以为,二王在封地又是聚敛钱财,又是拉拢朝中重臣,又是招募训练私兵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打造兵器。这些,都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招募私兵,既要不引起朝廷注意,又要招募到足够数量的私兵,绝非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从这几份奏折上来看,早在二王在京城之时,便已经秘密开始着手布置。如此大规模的举动,就算进行的再秘密,但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这可能吗?如果之前都没有上奏的话,为何现在却突然上奏?”

    “是渎职,还是此二人已经暴露,被二王挟制或是收买?父皇,您有没有注意到一点,这几份奏折上奏的时日,正好是您去二王藩地流民在京城聚居的地方后不久。难道说这些人,在您去了那里一趟,就忽然良心发现了?”

    “父皇,事态发展到什么时日最好处理?那就是还处在萌芽状态,是最好处理的。无论是对朝局的影响,还是对父皇父子之间,都不会伤筋动骨。可眼下二王势力几乎已经成型,此时却把此事掀开,却是直接将父皇放在了火上烤。”

    “派大军清剿,不仅生灵涂炭、兵灾连绵不说,而且会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天家?会不会认为天家子弟,为了一己私利便不惜大动干戈?甚至搞不好,会引起天下大乱。不派军清剿,一旦让二王势力做大,朝廷便再难以控制,甚至这天下有分裂之危险。”    “而且如果二王认为朝廷,也就是父皇处事不公的话,随时都可以兴兵作乱。最关键的是,给其他的宗室也做了一个极其坏的表率。父皇的儿子,可以蓄养私兵,那么其他的太祖、太宗,以及历代先帝的子孙,为什么就不能做同样的事情?”

    “到时候,前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会在我朝重新上演。到时候,骨肉之间相互厮杀,不仅会造成我朝严重的内耗,甚至会造成异族入侵、社稷的倾覆。现在对于父皇来说,已经是处在进退两难之地。”

    “无论父皇想怎么高举轻放,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两个人既然身负重任,之前却是一再对父皇虚以伪蛇?为何直到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并错了处理此事的最佳时机才上折子?所以儿子只能说,此二人其心可诛。”

    “正是因为这些原由,儿子认为这几份密折既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儿子想,如果二王真的在封地搞出如此大的动静,那么郑州和汝州的地方官员,怎么没有任何的奏报?难道那些知府、防御使、同知、通判,以及各州县官员都已经被二王彻底收买了不成?”

    “当然,毕竟事关重大,儿子也不能完全的否认。所以儿子认为,父皇还是选派一心腹之人,去二地实地查看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而且儿子认为,这两个上密折的人,应该越快押解进京越好。否则儿子担心?”说到这里,黄琼将手中的密折,又放回了皇帝的书案。    尽管对于皇帝这些秘密监视下属、儿子的手段,已经是两世为人而且皆熟读史书。知道这种事情,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黄琼,也知道自己是触摸不得的。但既然皇帝已经问到了头上,他也只能选择避重就轻。

    至少在他看来,虽说这些同样是皇帝的禁脔,可总比去触碰威胁更大的另外两个,可能引发的后果要轻的多。自己在皇帝面前得罪了那些密探机构,他们不会拿自己怎么样。要是得罪了那两个虎狼之性的哥哥,没准他们明天就会想法子,派人把自己给做了。

    对于黄琼来说,无论今天皇帝让自己看这几份密折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东西他始终看的很明白。那就是自己那些兄弟,都不是眼下的自己能够触碰的。有些事情虽说最终还是无法避免的,可毕竟越晚爆发越好吗?

    既然他们的视线,现在都集中在太子身上。那么还是让他们继续将目标,锁定在太子身上为好。自己没有义务,更没有实力去为太子做挡箭牌不是?最关键的是此事涉及到两个中宫嫡子,万一自己那句说的不对,让自己这位本就多疑的皇帝老子,在多心怎么办?

    谁告诉你君无戏言,就代表着皇帝真的不能说谎话?就算他到时候翻脸不认账,自己又能真的把他怎么样?要知道,他可不单单是自己这一世的亲生老爹,更是这大齐朝的一国之君。天子一怒,可是要伏尸百万的。    捏死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郡王,还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所以黄琼压根就没有当皇帝,让自己看这几份就连太子都无权看的密折,是什么天大的恩惠。还是那句话,他得时刻提防自己这位皇帝老子,在给自己挖什么坑。

    “朕在这件事情上,与你的看法并无不同。此二人在之前的密折上,虽说也上报了二王的一些聚敛事宜。可在大多数时间之内,上报的都是二王的遵纪守法。即便是那些荒唐聚敛事宜,大部分也都是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

    “最大的一件事,不过是端王纵奴行凶。直到朕与你出宫走了一遭之后,这密折上的内容才为之一变。这风向转的,简直比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竟然还要快上许多。”对于黄琼刻意的避重就轻,皇帝也许听出来了,也许是没有听出来。

    而对于他的这些分析,更是出于黄琼预料的没有大发雷霆。也许是早在那次出宫之行后,皇帝便知道了自己的情报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黄琼猜到的那些东西,皇帝明显也是同样看了出来。所以黄琼在回答之后,皇帝也只是斜了他一眼,没有在继续追问下去。

    其实皇帝不知道,从这两份奏折上黄琼看到的东西更多。在黄琼看来,这两个有权上密折的人,身份不仅早就已经不暴露,甚至可以说被人收买的可能性并不高。最大的可能性,他们早就已经被人控制了。    而且黄琼从奏折上的种种蛛丝马迹认为,控制这二位的绝对不是端王与景王,背后肯定另有他人。因为这几份与之前内容大相径庭的密折,看起来只是向皇帝通风报信,实则里面隐藏的东西更多。

    之前的密折虽说看起来貌似在包庇二王,以证明控制此二人就是端王与景王。毕竟向皇帝隐瞒实情,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的受益人,除了二王也没有别人人。但暴露真正幕后主使不是二王的,却是恰恰是这几份掀开所有内幕的奏折。

    这几份奏折,明显就是在告诉皇帝,自己之前被人控制了。如果此二人真的在二王控制之下,这种奏折根本就不可能会发出来。如果二王真的就那么一点能耐,能让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能上奏折揭开自己最隐秘的事情。

    那么这二位也不可能在与太子争之中,不仅搞的不分上下,甚至还有些略占上风。二王没有那么的愚蠢,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所以从这一点上,黄琼就认为控制了皇帝派往二王封地密探的人,恰恰却不是二王,绝对是另有他人。

    甚至黄琼认为,即便是自己那次没有带着皇帝出宫一行,这个幕后主使人也会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将二王真实的所作所为,直接暴露在皇帝的面前,以便给二王最致命的一击。搞不好,还可以将那位京兆尹背后的太子一并拉下水。

    能布出这种局的人,应该是对皇帝自负的性格很了解,才能布下这种几乎相当于绝杀的局。如果不是对皇帝的性格很了解的话,这个人绝对布不出这样以皇帝,为整个棋盘上最大的棋子,逼着皇帝自己主动出手的局。

    原因很简单,此事一旦掀开不论别的,哪怕是二王在封地蓄养私兵,打造兵器的事情都是真的。但对于自己这位父皇来说,都没有控制他派出去密探对二王带来的杀伤力大。因为这意味着,他整个密探系统都出现了问题。而这一点,却绝对不是皇帝能够容忍的。

    最关键的是,黄琼认为此事绝对不会到此为止。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今天自己看到的这几份密折,只是这个幕后人打击二王的第一步,后续肯定还会有此二人的谢罪折子。甚至搞不好,是地方官员上报的此二人自杀谢罪的折子。

    这两个人,黄琼可以断定,这几份密折上完,无论结果如何都活不长了。无论是觉得被出卖的皇帝,还是认为此二人居心叵测的二王,恐怕都会对此二人除之后快。而那个幕后主使者,更不可能让他们活着见到皇帝,甚至是二王。

    估计这几份密折上完,也就到了他杀人灭口的时候。一旦两个人都死了,以自己这位皇帝老子的性格,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认为,这是二王在事发之后杀人灭口。如果给皇帝造成这个印象,二王就等于成了两支死老虎,几乎再无翻身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