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一怔:“裴少卿?”
他立刻察觉到明燎的言外之意。
陈十安的话必为托辞,皇帝此时定未歇息。 太子也不会无缘无故提及裴济,或许,他如今犹在宫中,就在紫宸殿内。
这位少卿大人的来意与他有关。
只是……太子为何要提醒他?
明昭在一瞬间发觉异样,但明燎的用意令他生疑。
姜云盈盈笑着,通身周谨散了大半,似有些慵懒和倦怠:“少卿大人果然勤政。” 见两人看了过来,她有意无意地叹了叹:“裴少卿尊师重道,与徐太傅素有联络,然而回京之前,我却从未见过他。”
明昭有些惊讶:“裴少卿曾在江南数个州县出任要职,其中应有岱州清泽县。”
姜云答道:“是,裴济大人出任清泽令时,我已在徐太傅身边。”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明昭言中流露着几分惊叹,“不愧是裴少卿。”
清泽风雅之地,徐家世居于此。不乏有人认为,裴济调任上县清泽,正是借了徐太傅的力。 若姜云所言不虚,裴济就是勤勉得无暇分身,与恩师近在咫尺,却难有拜访之时。
明燎唇角微扬:“他在清泽任上政绩斐然,却招致一身毁谤。劾他以权谋私者不知凡几,然而查到最后,反倒证明裴济务实清廉,治政有方。”
此事也曾掀起狂澜,最终却成为他的东风。
一封接一封的密折上达天听,裴济因此入了皇帝的眼。他于次年调任岱州司马,并很快被提拔入京。
太子殿下意有所指。 姜云与明昭皆能听出他的深意,只是这二人心中所想并不相同。
徐太傅名望虽高,一朝致仕回乡,便也人走茶凉。
当今天子积威深重,与为官数十载的老太傅矛盾极深。满朝上下皆以为他这一走再无回头路,时日久了,竟有人将主意打到清泽,盯上了徐家的根基。
财帛权势最动人心,既然有利可图,也能讨好皇帝,此等良机谁肯错过,连番试探之后,一场声势喧天的讨伐突然开始。
只是结局不如人意。 在姜云看来,明燎认为这样的结果当在徐太傅意料之中,甚至正是他推动而成。
同样的一番话落在明昭耳中,却成了另一种样子。
明昭虽然轻狂,倒也并非桀骜,三殿下知节行义,在京中名声不凡。再者说来,就算明昭行事不妥,也轮不到大理寺过问。
若说他与裴济有何渊源……就不得不提起他的未婚妻子。
御史大夫的小女儿,南为雅。
她的一位庶兄与父亲一样,也供职于御史台,而且,就在当年弹劾裴济的官员之列。
真相终究大白,南行谨受人蒙蔽,遭人利用,其情虽然可悯,但仍有失职之行。好在最终未曾酿成大祸,经过一番小惩大诫,他倒是也得安然脱身。
御史在此等境况之中,到底比旁人多一些优待。
何况,南家不可能将手伸到清泽。他们的处境未必安全,徐太傅就是前车之鉴。
裴济调任回京,南行谨也曾登门致歉。此后二人再无嫌隙,他们同殿为臣,也能算是朋友,这几年中多有交结。
太子殿下一言一行皆有目的,莫非此事与他有关?
两人各怀心思,虽不曾暴露出来,但明燎何许人也。他当然看得清他们的心,不如说,在他开口之时,就已经料定二人的反应。
明燎漫不经心地说道:“人心自古如此,心中有鬼之人,担忧裴济挟私报复,生怕哪一日犯到他手中。将他调至大理寺,京中倒是太平许多。”
姜云失笑:“殿下言之有理。”
言罢,她想起连日风波,忍不住微微叹道:“裴少卿匆忙进宫,想必是又有变故。”
“待上了朝,自有分晓。”明燎专注清茗,随意地应了一声,心思似乎皆在茶里,“裴济断案有术,或许他已然查得关键,才急于入宫面圣。”
他下颌轻扬,也不顾忌明昭,如往常一般看向姜云。
姜云会意,笑着为他再添一杯。
明昭知分寸,稍稍垂下眼,避开长嫂的满面温情。
明燎倾杯入喉,止了无谓之谈笑。
分明是他挑破此事,但太子殿下失了兴致,姜云和明昭也只能跟着噤声。
他的目的已然达到。
而他们都是聪明人,不至于逼他说出不该说的话。
“殿下。”
明昭心里颇为复杂。
明燎的暗示极为明显,他在提醒明昭,这位出身南家的御史,必然牵扯某些大事。
而且,此事必将牵连到他。
明燎一贯严厉,他已有很多年不曾见过这样的长兄。即便在幼年时,太子对他不乏维护,但也是管束更多,绝不会徇私纵容。
身为储君,教导弟弟是明燎的职责。
但在他们渐行渐远之今日,明燎竟肯坦言示警,将不能查、不能听的事直白相告。
南行谨此人慎重小心,除却当年的错判,他身上再无污点。满朝上下无人掌握他的把柄,除却断案如神的裴少卿,恐怕也只有明燎看出端倪。
东宫太子,神通广大。
无论此案是裴济查纠,还是天子交办,都不可能经过旁人之手。裴济的行踪和来意皆属机密,暂且不论明燎如何得知,他又怎敢将此等秘密宣之于口。
何况此事与他无关,就算提前查之,他大可以静观其变。
明昭的未尽之词卡在心口,一时竟不知是谢是劝。
明燎轻笑:“三弟方才口若悬河,此刻为何吞吞吐吐?”
“殿下就莫要打趣臣弟了。”明昭无奈,借姜云的茶舒缓心绪,“弟弟此来,本意是为躲懒,反倒听您讲了一番家国大事。”
他要做的事尚未成行就被打乱,备下的真言挚语已成云烟。
停了片刻,明昭似讨饶一般地绷着脸,做一副躲避姿态:“求殿下放过弟弟。”
明燎扫他一眼:“油腔滑调,毫无规矩。”
明昭眉梢轻扬,似是有心争辩,最终却不敢多言。
“三殿下性情爽朗。”姜云看了许久的戏,终于肯为明昭圆场,“兄弟独处之时,您也不必过于苛责。”
明燎挑眉:“太子妃果然温柔,当得一声长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