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熬 不 过 去

目录:重生之1987| 作者:若凡飞刀| 类别:都市言情

    “梅梅,我们不拍了。”

    雪梅终究没有听秦凡的劝说,坚持拍完了婚纱照。等拿到那不知是谁的照片时,雪梅还觉得非常满意。

    “这不像你们俩啊?”秦妈仔细端详着相片,摇头道。    秦凡懒得再回答,只要雪梅高兴就成,不过当相片挂在床头的墙上时,秦凡总感觉自己走错房间。

    以后世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这时的一切,不忍着点那会郁闷死。

    -

    新盘下的饭店终于开始装修,外婆经常挪着小脚到工地,指点着蒯师傅,这里该装成什么样,那里应改成这样的。

    “老婆子,有凡子在,你操什么心?”外公有些心疼地说道。    “他们小孩们那懂!”外婆念念道。

    外公摇了摇头,知道老伴越老越怀念旧时的光景。按照外婆的要求,秦凡不断地跟蒯老师傅商议、改动。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九月初,离开学没几日,秦凡忘了静茵飞走的日子。直到腰间寻呼机一阵嗡嗡作响后,绿滢滢的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凡,姐走了。茵。”

    当秦凡急忙回电寻呼台问来电号码时,那边告知的是省城火车站附近的公用电话。

    握着小小的寻呼,凝视上面的五个字,秦凡心里惆怅叹息:也不知今生今世还是否能再见到她。    -

    校园仍是原来的样子,可熟悉的人却......

    研究生的生活并没有秦凡想的那么轻松,上课基本没有教室,上课的地点在安老的办公室里,没有课桌,只能与老师的近距离亲密接触。然后每门课的第一节课安老会发下一张课程安排表。

    每次课有一个学生来做读书心得分享(也就是讲课)。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然后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讨论。最后导师进行补充。

    要读的书目来自第一节课发的那个课程安排,差不多每次课每个人要讲的内容包括23本书,运气好时可能1本书。    这也是是很常见的课程安排。

    可关键的是包括秦凡在内只有三人,另外二人都是从外校考进来的学生,一位男生叫廖雨,另一位是女生:施若澜。

    安老的说法是当他的学生,他绝不容忍学生是来混日子的,说着还意味深长地瞥了秦凡一眼。

    照安老的安排,意味着在一个学期的10-12次课中,秦凡他们每个人要讲23次课,每次包括23本书。

    即使这周没有轮到讲课,而是由其他同学主讲,还要在他讲完之后参与讨论,问对这本书的看法如何,有何感想,有什么批评意见一类的。也就是说秦凡对其他的书也不可不看。    秦凡觉得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三人出了安老的办公室,施若澜看到愁眉苦脸的秦凡,不禁笑道:“秦凡,研一都是这样,到研二要轻松多了。”

    “关键是怕研一我都熬不过去。”秦凡挠挠头道。

    廖雨像是个书呆子似地问道:“怎么能说是熬呢?我们考上研究生,不就是来深造的吗?”

    秦凡也懒得跟这书呆子辩论,只好说:“您说得对。”

    施若澜抿嘴笑道:“大家都是同学,有空多交流。”

    等耐看的施若澜走远,秦凡碰了碰廖雨:“有没有女朋友?没有就赶快追。”

    廖雨鄙视地看了秦凡一眼,哼了一声独自离去。

    再鄙视二人还在同一宿舍,宿舍里还有两位另外专业导师带的学生。

    秦凡还如以前一样,在宿舍露个面,基本上是不去的,学校对研究生的管理相对宽松。

    一个月下来,廖雨和施若澜只在安老的办公室见到秦凡,其余的时间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施若澜好奇地问廖雨:“你们不是在一个宿舍里,难道他不住校?”

    廖雨耸了耸肩道:“自开学露了一面后,就再也没见着他,他的床铺一直是空的。”

    实际上秦凡还是找到了空隙,每周四下午和每周五一整天都不需要到安老那里报到,那是留给他们查阅资料的时间。

    趁这几天的当口,溜回去看看新店装修的进展,或是陪陪老婆孩子。

    董敏有什么事情也只是电话联系,九月底,董敏告诉他,海南的椰岛鹿龟酒找上门,要求他也给他们出一份广告创意文案。

    “他们的鼻子真灵,养生堂的电视广告刚出来,他们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是我们给的创意。”电话里董敏有些自豪地笑道。

    这年头自从宗庆厚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三年便销售过亿元。

    放在后世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气功横行的90年代,人们对保健品的狂热绝对超乎想象的狂热。

    生命一号、太阳神、红桃K这三大巨头也在这前后问世,此后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大大小小的保健品,加入到割韭菜的行列。

    也许后世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这时的钱是如此的好挣!

    经典案例一:505神功元气袋-十万元投资的505还是个小作坊,一天销售额就高达500万元,甚至已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当天生产的产品不够当天卖的。

    经典案例二:娃哈哈-宗庆厚十四万元借款起家,后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在全国29省市建有58个基地150余家分公司,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30000人......

    经典案例三:哈慈杯-郭立文四万元起家,从1989年到1993年,哈慈销售收入由139万元猛增为亿元,利润由万元增长到2000万元,全国有4000万人用上了哈慈产品......

    经典案例四:广东太阳神-怀汉新五万元起家,几年间企业资产总值已达7亿元,在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中销售额首先冲破了12亿元,形成了行业内绝对龙头的地位,造就了中国妇孺皆知的保健品牌......

    经典案例五:......

    秦凡把笔一扔,郁闷地想着这些人是不是也是重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