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邻邦的阴谋 第七十八章:寿宴将至

目录:乱世争鸣| 作者:凌空梦蚀| 类别:玄幻魔法

    今天一早,赵赫就从王宫里出来,他生了一肚子闷气,前些日子张崚拜托他去找王上减免些开销,他刚和王上谈完出来,就遇上了左擎,两人见面,那自然是水火不容。

    而左擎又正好是儒家弟子,拌嘴自然拌不过他,赵赫只好忍着气回府。

    没过多久,御史大夫李杨也来到了府上,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李杨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左相,您别生气,现在朝堂上很多官吏都是右相的弟子,门徒众多,我手下的监御史也都在跟我反应这些情况”

    赵赫生气的说着:“哼,我看他左擎堪比春秋战国时的五大奸佞,应该把他还和赵高都算上,凑个七大奸臣得了。”

    两人正聊着,一名文吏跑了进来“禀大人,姚恪将军送来的简牍。”说罢递了上去。

    赵赫接过一看,顿时头痛不已。

    “怎么了?”李杨问道    “你自己看看吧”

    接过简牍,李杨粗略一读,上面说了与雪莽的武将会战败,王崇煊遇刺后失踪等等。

    李杨说道: “姚恪还问现在进不进庭尧禀报此事?”

    赵赫叹气道:“让他在随行的城池待着吧,王上的寿宴过几天就开始了,他这会要是把消息带进来,王上震怒,沈人看笑话,黔首们也会失了对国家的信心,朝堂的威望会扫地。”

    “现在只是不知道,右相知不知道这件事……”李杨说道,若是左擎知道这件事,他当然不会自己去傻傻地跑到王上面前汇报,去触碰那个霉头,但只需找个小官去,便能将二者都解决。    赵赫摆手道:“别给我提那个奸佞,听到他名字我就头疼”

    赵赫所说的五大奸臣就是能仅凭一己之力,便能毁灭国家的那几个人。

    分别是:燕国子之:子之是燕王哙时期的国相,从他是姬姓来看他应该是燕国的宗室公子,子之任相期间行事果决,深受燕王哙的信任和重用,在苏秦族弟苏代和鹿毛寿的推动之下,燕王哙不知道哪根神经错乱,居然让位于子之,子之南面而坐行使王权,国家大事均由子之决断。

    子之能力有限,执政三年燕国大乱,前三一四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攻打子之,由此引发了燕国长达数月之久的内乱,齐国和中山国趁机攻入燕国,齐军“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中山国则攻占了燕国数十座城池,燕国几乎亡国,燕王哙、子之、将军市被、太子平都死于战乱之中,最后在赵国和秦国的支持下迎立亡韩国的燕王哙庶子公子职回国即位史称燕昭流王,才结束了这场战乱,但后来也开启了燕昭王的时代,那可能是燕国最辉煌的时候了。    秦国嫪毐: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姬妾,被吕不韦送给了在赵国为质子的秦国王孙秦异人,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嬴异人不仅逃离了赵国,还成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嫡子并成功登上王位,赵姬也成为了秦国的太后。

    秦国的太后私生活似乎都不怎么检点,之前的秦宣太后不仅和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还有一位十分受宠的面首魏丑夫,赵姬也一样耐不住寂寞,因为秦王嬴政尚未亲政,所以掌握秦国大权的是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吕不韦为了攫取更多权力,于是把假寺人嫪毐献给了太后赵姬。

    赵姬不仅对嫪毐日益宠信和重视,两人还生有两个儿子,嫪毐不满足于男宠身份,被封为长信侯,在朝堂上开始和吕不韦分庭抗礼,家中门客多达数千人,嫪毐嚣张跋扈,甚至狂言自己是秦王假父,最后居然叛乱,失败后被车裂。

    赵国郭开:赵国的军事实力相当不弱,是战国中后期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硬拼却不落下风的强国,赵国也一直是抗秦的领头羊,廉颇、李牧是和秦国白起、王翦齐名的名将,按理来说赵国不会轻易被秦国所灭,可惜的是赵国有奸臣郭开。

    郭开是赵悼襄王和赵幽缪王时期的相国,郭开的乱政把赵国一步步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先是阻止廉颇重新回到赵国,接着又收取了秦国的重金贿赂,进谗言陷害李牧谋反,导致李牧被杀,李牧一死赵国也很快亡国了    楚国李园:能把春申君和楚考烈王玩弄于股掌之间,赵国人李园确实了得:他先是把自己国色天香的妹妹李嫣献给楚国权臣春申君,李嫣怀孕后他又说服春申君把李嫣送给楚考烈王,最后又刺杀了春申君,楚考烈王到死都不知道他被春申君戴了绿帽子,同样春申君到死也不明白他其实也只是李园手中的棋子。

    一环扣一环,李园和李嫣兄妹两人就这样攫取了楚国的最高权力:一个是太后,一个是令尹,两人把持楚国朝政逾十年之久,楚国被他们折腾得更加疲弱了。

    齐国后胜:齐国实力也不弱,但是在战国后期却几乎置身事外,很少参与六国合纵之事,甚至连赵国向齐国求粮草也被拒绝,原因就在于齐国也有一位乱臣后胜,后胜是齐国相国,堪称是齐国的郭开,两人一样贪财,在秦国重金贿赂之下,后胜力劝齐王建结交秦国,不要参与六国合纵攻秦,后胜的乱政使得秦国少了一位劲敌,对六国而言,少了齐国的参与,六国的实力削弱不少,更加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孙尚刚回从外面到府上,外面都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只因宏渊人的王上要过六十九岁大寿了。

    城内各色酒铺饭馆灯笼高挑,幌旗招摇,高谈阔论与喝彩之声溢满街市。

    大街上还有社舞,十多个壮汉抬在特大木车上的社神雕像缓缓行进,和善的看着在他脚下狂欢劲舞的彩衣男女,总角小儿也一群群涌上街头又唱又跳。

    外商们则站在街边檐下兴奋的指点议论,或面带微笑的听身边老人感慨的评介庭尧的民俗和社舞的优劣。

    物价也借着寿宴将至之际大幅下降,然则更令商人们惊讶的是,庭尧人根本不屑于趁此喜庆之日抢沾小利,他们彬彬有礼的走进大店小店,只买些许喜庆之物或酒食甜饼之类。

    就是这些,也是尽量在庭尧人开的店里买,极少光顾外国商人们和外地商人们的店面。一时间,外国外地商人们钦慕不止,相顾惊叹“文哉庭尧!”惊喜之余,不知哪国大商带头,外商们竟是大跌九成以谢庭尧父老。

    一家从齐地乘船而来的大商,竟然将喜庆之物与酒食甜饼摆在店门口馈赠市人,一天竟也没送出几件去。外商们既惭愧又高兴,便将店面生意交给账房先生们看管,纷纷走上街头与庭尧人同欢。

    而今日在王宫赵赫与左擎拌嘴的事,孙尚自然也知晓,他走回书房,又拿起纸笔写到:不得不承认,虽然宏渊人有些顽劣性,但在儒、法、墨的熏陶下,他们倒是变得乖顺又知礼了。

    我从战国时诸国中定下结论:当初魏国是战国初期的绝对霸主,其余六国很少能挡得住魏武卒的兵锋,不过随着魏惠王迁都大梁重心东移,以及齐国和秦国的崛起,魏国连续遭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大败,终于被赶下了霸主宝座,从此再也没有雄起过。

    而齐国是继魏国之后虽然齐、楚、秦三强鼎立,但实力最强的还是齐国,桑丘之战秦军败于齐军之手,秦惠文王甚至派使者入齐,以西藩之臣身份向齐威王谢罪,齐国的强势一直延续到乐毅五国伐齐之前。

    再然后是楚国,楚国的强盛始于楚悼王时期,吴起弃魏奔楚开启了楚国强盛之路,经过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楚国实力在楚怀王前期达到了巅峰。

    赵国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赵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开始,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文有蔺相如、平原君,武有赵奢和廉颇,军事实力不在强秦之下,曾在阏与之战和几之战中大败秦军。

    燕国的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之下燕国实力达到了巅峰,乐毅五国伐齐报了之子之乱齐国差点灭亡燕国的一箭之仇。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秦国被魏国打得没一点脾气,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本,秦国历代明君保证了秦国始终强势,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

    最后韩国虽有劲韩之称,但国力最弱小,一直受欺负,只有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期间才稍微强大过一阵子。

    不乏看出,国若图强,必要走两条路,其一:对外作战,开疆拓土。其二:变法革新,使黔首爱戴,宏渊也曾变法,但并没有成功,他们就像杂家一样,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想把各国的好都学了,但他还没那么好的胃口,光是当初一个军功爵制,宏渊人就废了又复,复了又废,宏渊国能在宏渊王朝覆灭后的绵延国祚百年之多已是逆天而行,在我看来,这个棺材板,就由我们沈国在为其盖上。

    写好后,孙尚又唤来倡喜,叫他送出去,倡喜一边接过信一边说道:“大人,宏渊的那位治栗内史送来消息说,他安排明日早晨让您与中尉董超见面。”

    “我知道了”孙尚点头,终于,自己的计划可以进入到下一步了,听着府外沸沸扬扬的人声,孙尚心中暗讽,就让你们在高兴几天。

    注释:

    杂家: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显庞杂。

    “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纪昀在《杂家类叙》中则认为「杂之广义,无所不包」。

    杂家的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 现代科学越来越细化,“杂家”这称号,现在基本上说的就是此人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