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专业在网感面前黯然失色

目录:樱启| 作者:木沐王| 类别:其他类型

    林淼带着团队在等待天使轮投资到位的时间里头,进行樱花社内容制作的“第三枪”。

    这个决定经过实践检验之后,证明是正确的。

    至少,团队所有人都对时下热门的短视频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就拿一直在社区工作少有机会接触短视频的刘琳来说,这不,她已经爱上了这份虽然毫无收益,但是成就感一点都不比她当网格员来的差的“工作”。

    林淼给刘琳设计的这一季的内容,主要还是借助她的工作,为她量身定制的。

    已经投放的视频中,基本上是听刘琳讲故事。

    按照林淼原本的计划,是应该由刘琳提供故事原型,然后表演出来的剧情式短视频。

    之所以迟迟没有上剧情式的内容形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两个难题摆放在林淼面前。    第一个难题,是刘琳在镜头面前的表演能力还达不到林淼的要求。

    这是因为表演和表现是两个概念。

    在这之前,刘琳在抗疫微纪录片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但那是她“再现”自己。

    这是表现的概念,就是自己演自己。

    但表演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对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完全靠自己的表现力来表演一个故事,那不亚于让他展示什么叫当众孤独。

    所谓的当众孤独,是一个专业的表演领域的术语,就是说作为一个演员,要有这种能力,能够沉浸在他表演的那个情境里头,而无视现场的其他与戏份无关的东西。

    不经过专业的训练,是无法做到的。

    这是第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就是林淼发现有一个很尴尬的现实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他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抵不过网感。    换句话说,他的专业素养在网感面前会黯然失色。

    如果不实践,这个问题绝对不会暴露出来。

    因为提到“网感”这个词,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

    但一旦实操,就会发现,“网感”真的是一个既没有标准,又不好把握的东西。

    它既虚无又缥缈,似乎触手可及,又仿佛相差着十万八千里。    去看那些有网感的视频,你会发现,一切都那么天衣无缝,似乎这个感觉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没有丝毫刻意与表演的痕迹。

    就算是让一个金鸡百花奖的专业演员来重现,也无比能够达到这种网络原生态的表现力。

    这两个问题经过实践暴露出来之后,林淼开始琢磨起了对策。

    他迅速地调整起自己的认知。

    对一个MN机构来说,原来,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内容生产的能力,而是发现和开发网红网感的能力。

    看似这两者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最终的结果都是需要通过网红的视频内容来展现。

    其实两者的差别很大。

    一语中的地说,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基因。

    对于前者,那是制作机构的基因,即从创意、脚本再到执行的流程,这么一个过程。

    对于后者,那是艺人经纪的基因,说白了就是一个星探,能够清晰而又准确地找到网红的特质,并加以开发和打造。

    既然是基因,那么一定是唯一的,不可能两者兼得。

    对林淼来说,他显然是前者的基因。

    所以,当他物色到武琳、刘琳、申珂、阿斌、小丁等人时,是制作机构基因为驱使的。

    而现在他要打第三枪,走到这一步,他发现,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不是说这几人当不了网红,而是如何让他们成为网红。

    林淼必须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幸好,林淼过去的职业是高级策划,在4广告圈混过的。

    他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习惯以及眼界,具备这个判断力。

    就拿刘琳来说,如果给她设计剧情式的内容,她表现不出来。

    那么就必须要寻求一个变通之道。

    林淼的对策就是改为让刘琳讲述故事。

    他则通过改变场景、台词,以及动作设计和语言包装来丰富和强化刘琳的人设。

    这么退而求其次之后,林淼则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同样是讲述,但刘琳和武琳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风格,两个不同的人设,以及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

    刘琳突出的是亲和,武琳突出的是神秘。

    刘琳的故事是身边事,武琳的故事是典型性。

    刘琳的表现是自然,武琳的表现是妩媚和性感。

    诸如此类。

    实践真是出真知。

    好学敏感如林淼,他迅速地gt到一个法门。

    回到之前提到的那个看似不可调和的难题,当基因限制自己的时候,如何进行改良?

    这不是不可以。

    林淼总结出一个黄金法则。

    对一个具备制作基因的机构来说,如何靠自身的优势来弥补自己欠缺艺人经纪的短板呢?

    很简单。

    反其道而行之。

    怎讲?

    如果说,一般性的MN因为是艺人经纪的基因,他们推送出一个网红的基因是正向推演的过程的话,那么林淼的做法就是反向推演。

    进一步说,前者是挑人、做事。

    林淼是做事,按人。

    再进一步地说,林淼要用自己内容设计的优势来因人而异地确定内容的表现形式。

    把你应该这么做,改成你可以这么做。

    网感似乎就渐渐显山露水了。

    拿刘琳这几期的数据来说,虽然没有达到爆款的级别,但稳中有升。

    属于细品第二眼美女的那种效果。

    就是拼干货。

    用干货来弥补网感的欠缺。

    这一招的效果还不错。

    并且还让林淼多了一个惊喜。

    那就是他发现,在短视频最火爆的此刻,大量跟风抄袭盛行之时,他竟然看到了原创的生命力,将在未来会焕发出强大能量。

    做一个简单的比方,假设有MN机构看到了樱花社刘琳的这个视频,就是讲社区的身边事,一事一议,传递出一个抓人眼球和注意力的观点和认知。

    这就很好克隆出来。

    甚至可能因为他们的网红更具备成为爆款的“网感”,瞬间就在数据上碾压樱花社。

    但是,樱花社牛逼之处在于,他可能不会因为这几集的系列造出爆款,但他会持续输出内容,方式和花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