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世镇的好处

目录: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类别:历史军事

    王尚文显然没有领悟高务实说这番话的意思,他还以为高务实与许多读书读傻了的文官一样,因为对方表现得很服软的模样,就心满意足,要开始讲仁厚、搞怀柔了。

    作为一名武将,王尚文对这种文人心态很是鄙夷,只是不敢表露出来罢了。因为在他这些年的从军生涯中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对于这些土民,不必跟他们讲什么仁德,他们也不理解什么是仁德,他们所认识的、所承认的,唯有力量而已。

    但对于这一点,高务实也是清楚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仁厚是一种美德。但高务实也知道,仁厚并不是全部,什么时候可以表现自己的仁厚,还得看对象,看时机。

    如果世上的人,不是君子就是淑女,那么仁厚一些,自然是一种教养、一种善意,因为对方能懂。

    懂什么?懂得不是你不行,只是不想表现得太行,因为表现得太行,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就会把人家逼得太尴尬,甚至逼得无路可走,只能困兽犹斗、负隅顽抗。

    然而这世上的确有一种人,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什么叫畏威?威就是强权、强势,畏威就是害怕你用强权对付他,你越是欺负他,他对你就越畏惧。

    什么叫怀德?就是你对他好,他懂得心怀感激,明白你的作为,是一种美德,从而肯以忠心、诚心来报答。

    遇上畏威而不怀德的人,对他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只有让他怕你,他才会老实。

    这就好比后世的日本人最怕美国人,但凡美国爸爸把眼一瞪,日本就怂了,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原因何在?无非是因为挨过美国人的原子弹,给打怕了,所以美国人哪怕放个屁,他们都会哈伊哈伊说是香的。

    高务实就是生于那样一个势利的时代,所以他一贯的态度,就是仁厚必须看情况。

    比如先施之以威,然后再怀之以德。威德必须相辅相成,断然不能只有一项,否则便可能瘸腿。

    说起来,大明其实跟历代中原王朝都有所不同,大明对待“蛮夷”,怀德其实反而是少数情况下才做的事,大多数时候,施之以威才是大明的主流。就好比刘显平都掌蛮,都掌蛮直接被灭族了……

    算不算一劳永逸?算,但是不划算。

    这种统治方法,高务实觉得“不经济”。区区一个人口并不多的都掌蛮,大明前后发大军十二次,历经大小数百战,从太祖、成祖、英宗、代宗、世宗、穆宗一直打到万历朝,前几年才终于将其灭族。

    这划算吗?经济吗?要是天下“蛮族”都要这样统治,大明自己把自己磨死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高务实对大明的“征服统治”最欣赏的,其实是“云南模式”,而最糟糕的“征服统治”,则是“安南模式”。

    云南地区从唐朝到宋朝,近七百余年时间里,经历南诏,大理,俨然有和中原分成两国的趋势。但是到了元的时候,讨平了大理,然而实际控制区域,远不如大明广大。

    大明攻灭元,大都已下,元云南王拒命。于是明军攻入云南,元王自焚。而当时的“彩云之南”,恐怕还不到后世云南的五分之一。

    大明才是真正建立起了中枢对后世云南全境有效控制的朝代。

    而大明对云南的逐步加强控制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步步展开的。大明首先在云南建立了36个土司。因为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互不统属,所以大明的大云南土司官有如小王国,比广西更甚。

    其中后来真成了国家的两个大土司:老挝,缅甸,当时也不过是36土司之一。这些土司之中又以陇川土司最强,经常侵伐缅甸等土司。

    洪武二十一年,陇川土司叛乱,西平侯沐英率军讨伐。其时叛军30万,驱赶战象百头来战。沐英和将领商议,认为叛军士气所在,乃中原未见之战象,战象所没有见过的,是中原的火铳火器。

    于是沐英下令,在开战的时候神机营的火铳火箭一定要作到如满天星斗,络绎不绝地撒向大象。又下令军中,明天作战,有进无退,凡退者全队处决。

    次日,陇川军蔽野而来,大象被明神机营猛烈攻击,果然奔溃,然而土司军犹然严整不乱。沐英在高处,看见有土司大将某,拼死作战,而土司军以其为气。沐英遂命亲兵精锐杀入,提此人首级来见。

    土司大将既被袭杀,叛军大溃。沐英于是进围其都而灭之,于是百夷震服。大明因为云南地区太过复杂,于是世封沐家镇云南,终于建立了对现在云南地区全境的有效统治,鞑清后来继续治理,云南终于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核心领土。

    自从对安南有了想法之后,高务实不止一次的仔细思考过一个问题:云南和安南的情况,明明看来其实差不太多,为何云南终于成为“中华”,而安南最终却得而复失了呢?

    按理说,安南自汉时起便为中国郡县,到唐亡后五代才开始立国,尚不如云南南诏立国之早。到宋时,云南的大理国更是远强过安南。元朝时,大理、安南均被征服。安南复国略早,其人复国口号类似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洪武初,陈氏安南入贡。到成祖的时候,陈氏国乱,成祖送陈后入安南为王,安南诱杀大明使节和陈姓王。于是大明出兵50万,攻入安南。安南耆老千人迎于军门:说安南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何必再立陈王,干脆还是变为中国郡县得了——有没有私下的安排不必去说,反正成祖欣然从之了。

    然而大明处理安南却没有像处理云南地区那样,派人世守当地。在张辅征服安南以后,很快就被召回,安南于是乎叛心复起。当时安南的监军使太监马麟又是个大贪官,收受贿赂,杀辱无辜,几乎可以用坏事做尽来形容,终于导致安南叛乱蜂起。

    张辅至,则叛乱平,张辅又被召回,则叛乱复起。到了最后,成祖驾崩,而安南之乱再不能定也。

    高务实觉得大明失去安南,第一在于没让张辅效仿沐英当年一样世镇安南,这也是成祖不如太祖之处,倒不是别的不如,而是对亲人的关怀不如——沐英是太祖养子。

    第二在于选择守安南的官员贪暴异常,这一点倒不必细论,总之就是用人之失。

    第三在于宣德群臣根本没有远见,胡乱去作历史类比,而不看见保有安南的大利。其实黎氏安南不过两代就内乱不断,安南内部山头林立,莫氏杀黎氏,而郑氏又假黎氏之名与莫氏相争,搞出一个安南版的南北朝。

    然而宣德帝终于还是放弃了他觉得统治起来不划算的安南,承认安南独立。

    从此安南变成了越南,和中国永绝。

    可是为什么高务实认为有没有派大将“世镇”当地,跟“威”与“德”有关呢?派大将世镇,不应该就是“威”吗,这和德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

    因为世镇就意味着这块地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你的“祖产”了!

    既然是祖产,那还能不好好经营吗?既然要好好经营,那还能对当地百姓动不动就一杀了事吗?显然不行,人都杀完了,谁给你缴税,谁供养你啊?

    哪家做地主的会把自家佃户全杀了!为了自家的统治地位,只能又打又拉、边打边拉。

    而这也是世袭官相对于流官而言最大的优势所在:流官对当地的长治久安是不需要负责的,他很可能只图眼前;世官对当地就必须着眼长远了,否则丢了祖业,不光他自己一无所有,自己的后人也都一无所有。

    用世镇来将边地核心化,这就是大明稳固了云南的根本。而现在高务实想的,则是用另一个不明显的“世镇”来处理安南。

    ----------

    感谢书友“夜深人静还在睡”、“sugarsugar”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