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姓冯,奴隶封建社会非极具盛名者,妇女多称氏不称名。冯氏带着十三在慕容将军的帮助下很快在青城一隅有了自己的小屋。民舍偏僻虽小,二人却很知足。一切安顿好,很快冯氏就接手了照料老先生日常起居的差事,每月也有不错的工钱。老先生计明微是青城德高望重的名仕,居住青城多年,在军营里身居要职(军饷司农),负责管理军队的军费花销外,还独自在自己府邸开设了一间名为温学堂的私塾,专门教授官军子嗣识字读书,延续至今已然有三十多个年头,青城内上至将军下至伍长多数受过老先生的熏熏启蒙。
城内中央,道路曲干交错纵横,商铺琳琅,幌旗猎猎,来往商贾客民络绎,叫喊吆喝声鼎沸,闹腾的狠。老先生的府邸恰好也在其中,这种环境对于年轻的学士不利学习,但是年迈的老先生总是淡然处之,从未有过更换府邸的想法。
曾有众多慕名拜访过的士子离开后,感慨这种淡定自若的态度:这大概是一种大隐隐市物我两静的境界吧。 两月后,入春。
十三今年也刚好满了十岁,他年纪尚小,平日里趁着冯氏出门,常常偷偷跟过去。一是耐不住孤独,二是好奇看看每天冯姨跟他提起的知识渊博的老先生。
十三起初是不敢进去的,犹豫的围着院落走了一盏茶(五分钟)的功夫又转回原地,想了想冯姨在里面,心里默念一声怕什么,才微微鼓起勇气进去。老先生的府邸在达官显贵的人眼里并不大,但对于从未进过府邸的十三来说,却大的惊人。越过影壁墙,走进外院,小院约莫有五十平,院内没有一个人影,虽然外面喧哗,空旷的小院却显得相对冷清,突然耳边能够听见阵阵朗朗读书声: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
声音是从内院传来的,十三小心翼翼的傍着内院门,斜着身子将目光投了进去,发现里面是比刚才的院子要大上几倍,里面约莫坐着二三十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有男孩女孩,女孩只有三个,多数穿着比较精致华丽,显然是富贵人家子嗣,少数穿着朴素的,整洁干净,略显庄雅。反观十三满是补丁的衣服,粗鄙不堪,比他好的不止太多。此时他们跪坐在一条四尺长案旁,用心诵读: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十三非常羡慕他们,他羡慕他们不是有书可读,而是羡慕可以有许多同龄玩伴,这样的童年充实且欢愉。 正当十三投来羡慕的目光,一名孩子发现了院门外伸出的小脑袋,对着案前一位鹤发苍颜,短须老者道:“先生,门外有人。”其他孩子目光纷纷被十三吸引过来,十三猛地缩回脑袋,吓得直接逃走。
老先生只是撇了一眼门外,并未有何反应,神色淡然的敲了敲木案,“不要分心,认真看书,先自己试着独自解释刚才读的话是什么意思,等会挨个上来翻译。”
众人一听老先生要求他们轮流上来翻译,全部紧张了起来,哪里顾得院外出现的人影。
老先生授课平时是比较严苛的,不喜有分心的行为,不然容易受到责骂,孩子们心知肚明,很快众孩童们恢复注意力继续诵读,空旷的院落又响起孩童孜孜不倦的读书声。
十三回到家里,等待冯婶回来,无聊闲暇时间抱着小白毛狐在村里转悠,他母亲给小白狐起了个可爱的名字——毛毛,边转悠便嘴里念叨今天从老先生那里学来的几段文章:“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 这几段寥寥不足百字,读起来晦涩难懂,就算是学识渊博之人也不可能在听完一遍后立即记住,可十三却记得分毫不差。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十三琢磨着陷入了沉思。
从午后起十三便像一截木桩,蹲在村口等着冯氏回来,直至暮色四合。漫长的等候,十三昏昏迷糊,昏沉的晚霞让他的眼皮愈发承重,朦胧的画面里略微有了些熟悉的记忆。数月前他也是如同现在一样,在自家的篱笆墙外等候父亲回家的身影,那高大蹒跚的身影回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摸摸他的小脑袋,从怀里掏出一两块用粗布包裹的食物交到他的手里,眼神里充满了溺爱。
十三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一阵瞌睡猛然让他窜倒,他激灵的起身,甩了甩脑袋,意识完全清醒了过来,这时发现村外冯氏迟迟归来的身影,正逐渐清晰。十三身形似箭,跑去迎接。毕竟是外乡迁移过来的,冯氏见到村口外的村民都会打声招呼问候。村民也紧接着问候一声,不忘提醒道:“冯氏你每天早出晚归的,这孩子每天都在村口等你回来,一等就是一天,孤零零的,看着怪心疼的。”冯氏一怔,心里一阵纠痛,像是心脏被人狠狠捏了一把,“谢谢乡亲提醒,愚妇会注意的。”说着见到飞奔过来的小不点。
十三兴奋的小脸充满喜悦傍着冯氏的胳膊,即使每天都会重逢,但是十三就是止不住的开心。冯氏温柔的摸了摸十三的小脑袋,从怀里掏出一块白布包裹的东西递给十三,十三拆开白布发现里面是他喜欢的甜食,小脸开心极了,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十三小脸一拉,眼睛竟有了些湿润。 冯氏寻摸着今天偶然买些孩子爱吃的甜食,竟然让孩子有如此奇怪的反应,于是问道:“怎么了十三?”
“没什么,冯姨,我们回家吧。”
冯氏本想继续追问,奈何架不住十三牵着她的手一顿腻歪。
“好,回家。”
冯氏牵着十三的小手,在村中小路上边走边说道:“今天你有去过老先生的学堂吗?” 十三歪头看向冯姨,不知冯姨怎么突然这么问,难道是自己冒冒失失闯进去,惹了人家不高兴。于是十三怯怯点头。
“怎么了,冯姨。”
冯氏是今天听学堂的孩子们谈话时无意间听到有个孩子在院门外偷听,至于是不是十三,他也是猜的。学堂的孩子身份相比她和十三,身份金贵,十三冒然的进去,定然会引起那群孩子们的不满,更何况老先生的课堂不喜打扰,也会让老先生有些隔应,这样自己的差事还没落定稳健,如果丢了差事她也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养活她和年幼的十三了,毕竟穷苦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在老先生的学堂有任何听课的资格的。
哪有孩子不想有同龄的孩子一起读书识字,一起嘻笑打闹的童年。
一想到这里,冯氏叹了一口气,停下脚步,双手搭在十三瘦弱的肩膀上,语重心长的说道:“以后没有冯姨的吩咐,不能去老先生哪里了,懂了吗。”
为人处世的道理,十三不懂,只知大人说的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也不想给冯姨招惹麻烦,于是点点头。
“嗯。”
冯氏见十三非常听话,摸了摸十三嫩红的小脸蛋道:“等来年,冯姨存点积蓄,冯姨找个会识字的先生教你,好不好?。”
听到冯姨的话,十三顿感欣慰,“不用了冯姨,十三会识字,您还是把钱存着吧,这样将来还能有用。”
“你会识字?”
“嗯,我爹娘教的。”
冯氏感到惊讶,什么样的父母能教出这么懂事的孩子,不禁感叹。
冯氏笑道:“那好吧,等冯姨有了积蓄,给十三讨老婆,买田。”
十三低头小脸通红,牵着冯氏温暖的大手说不出话,冯氏玩笑的笑着,伴着笑声,两道身影渐渐被暮色吞没。
第二日,冯氏听得村民的提醒,不想丢下孤零零的十三在家,索性带着十三在身边帮衬她的差事,同时嘱咐十三千万不要打扰那群金贵的孩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老先生府邸虽然不大,但是院落里除了冯氏,别无他人,冯氏的差事就是平日的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再无其他。
这日,冯氏吩咐十三给她打水盥洗衣物,十三身板小,从院外的水井到院内百步距离,一次来回折腾也就拎来小半桶,来来复复十几次才勉强够用,虽然辛苦,却很充实,不至于每日漫无枯燥的守在村口等着冯氏回家。
完成冯氏交代的任务,十三便会隔着一座院子,竖着耳朵细细倾听老先生的讲课,声音虽小,却也能听得清。
课堂之上,老者目光扫向台下众孩童,孩童们被这目光扫中无不胆战心惊,埋低脑袋,生怕被单独点名。
老者道:“三日前我布置一题,可有人解答出来了?”
台下鸦雀无声,无人吭声。
老者摇摇头失望道:“难道你们回去并没有做?这几日只顾贪玩嬉闹忘到脑后了?”
有孩童道:“先生出题太难,城内皆知先生善于算数,我们只是毛犊小子初学先生皮毛,怎么解答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