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京。
刚过完六十大寿的太后,回寝宫后,屏退四周。从枕下暗格里取出巴掌大的羊皮卷,缓缓摊开。
里面站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纸,智商画着一个中年男子,面目儒雅,眼神温润,赫然是秦正。
这是武国记录在册的官员肖像,被她暗中取了过来。
重活一世,依旧意难平。
本以为贵为皇后,前世不甘已能放下。没成想。皇帝武晊极竟然对太子太傅……
更可笑的是,这个名叫薛丰的太子太傅竟然是自己失踪多年早该死亡的嫡亲舅舅!
呵!近在咫尺的人抓不住,心里却越发放不下前世在意之人。
这么多年,成为这个世界权利最高的女人,让对自己不屑一顾的人俯首称臣!
一转眼,自己已经鬓生华发,眉眼低垂。
“太后,童贤妃昨日顺利生下三皇子。”
“进宫这么多年,总算是生了!皇帝可有表示?”
“皇上人没去,今日一早,给三皇子赐了名。”
“还想着给起名字,可见心中还是放不下。叫什么?”
三皇子武苍穹百日宴上,皇帝亲口称其为太子。
三年后,皇帝禅位与太子,行踪成谜。
时年,楼筝阳八十四岁,这个由她的嫡亲外孙与嫡亲曾孙女所生的孩子,成为一国之君。
与他的父皇一样,朝政把持在太皇太后手里,他只是一个傀儡。
武凌泽禅位后,人不知所踪,娴太妃童妍英被幽禁后宫,不得与武苍穹见面。
楼筝阳八十八岁这一年,大余小余相继离世。
童延棕的儿子天真地问道:“娘,曾祖母为什么会死?”
“人老了,总会死的。”
“可为什么老祖宗这么老了,还不死呢?”
周围鸦雀无声!
童言童语,最为伤人!
好多人都在问:是啊,这个家死了这么多人,为何她就活得好好的呢?
父母丈夫子女一个个都死了,就她还好好的活着。是命好,还是命太硬?
大余死后半年,童岗也病倒了。
躺在病床上,他消瘦地身子只剩松垮的皮肉和骨头。
“娘,儿子要走了,不能再陪你了。以后啊,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走吧。去找你父亲和哥哥哥姐姐们吧。家里有我守着,告诉他们不用担心。”
“娘啊,儿别的不怕,就怕我走以后,没人给你……”
“想那些干什么,娘不在乎。”
“娘,跟你说个事。三姐还活着,她现在是南武的、太、太皇太……”
话没说完,人已经没了气!
“岗儿!岗儿!”
三女四子,这是唯一一个死在自己怀里的孩子!
楼筝阳像失了魂似的走出屋子,任身后一众晚辈哭声震天。
白幡升,黄纸落,棺木下地,亲跪别。
“阿烈,岗儿也去找你了。他和岇儿是双胞胎,好认。他们都走了,你什么时候来带我呀!你们走了,把我一个人丢下,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这日子怎么这么长,总也过不完……”
又纯从冥想中起身,惊动了正在黯然神伤的楼筝阳。她快速擦擦眼泪,后知后觉道:“桑榆,你还在啊!”
又纯点点头:“我还要陪着你呢。”
“对啊,还有你陪着我呢。”刚刚伤心之时,她一度忘记了楼桑榆这个人,看来真是老糊涂了。
童岇死后,童家人陆陆续续迁往渡京定远侯府。
谢殊娴让楼筝阳跟她去,楼筝阳没答应。
可她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没人敢让她一个人留在老宅。
当然,大家几乎同时忘记了又纯的存在。
这些年,又纯越是无作为,周围的人就越会忘记她,忽视她。就像她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唯一还记得她的,就是日日相伴的楼筝阳。
最终,留下两个签了死契的仆人照顾楼筝阳。童家,人去楼空。
同年,北武出兵突击南武。童家平字辈的临危受命,再度出征。家中男儿凡事年满十六的,立即成亲。成亲三月后,赶赴战场!
战事一起,足足打了十年。
武苍穹从九岁受制于人的孩童长到十九岁的伟岸青年。三年前,太皇太后驾崩,他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太后遗嘱,让他务必娶冀州秦氏女为后!
他不懂,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只能答应!
三年后的今天,战事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他需要冀州相助,否则,功亏一篑!
这时候,他想起太皇太后的遗嘱,连忙修书一封送往冀州。
已经六十八岁的秦歌,早已经把秦王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父亲三年前寿终正寝,走的时候无病无痛。临走时叮嘱他,秦家想长盛不衰,只能摘掉这个王字。
南北武国打了多年,眼下即将一决胜负。不论谁胜谁负,一定会掉头攻打冀州。
这个时候,收到南武皇帝的信……
“来人,把王爷叫来。”
“父王。”
“家中适合婚配的姐儿有哪几个?”
秦长恭问道:“儿臣的幼女绵姐儿十七岁,还未婚配。再有就是儿臣的嫡孙女贞姐儿十五岁,只有这两人。父王,可是要与南武联姻?”
“你知道了。既然如此,你看着办吧。”
“从外租一家来算,南武皇帝乃是儿臣的表妹之子,这辈分上,绵姐儿较为合适。”
“可。”
三月后,南武皇帝武苍穹突然大婚,迎娶冀州秦王幼女秦慕绵为后。
同月,冀州出兵助战南武。
半年后,北武兵败,皇帝来领一众妃嫔自焚与皇宫之内。
历经几十年,南北武国再度统一。
于此同时,秦王自废王位,献冀州与武国。
自此,二十岁的皇帝武苍穹正式改国号为大武,年号宣武,称宣武大帝!
武苍穹为表感谢,封秦长恭为忠义王,世袭罔替。
童平愉被封为定国侯、童平恪被封定安侯。
尚伯冀被封忠勇侯、尚季扬被封忠国侯。
没被封的,都是战死的。
宣武二年,秦歌、平愉、平恪相、尚伯冀、尚季扬相继去世。
新朝建立,有人上奏,楼山境内,有一百岁老人独居山脚,乃大武祥瑞之兆。
宣武帝闻言,忙命人前去楼山接百岁老人进京。
楼山,又纯重重叹息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