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零六 爪哇海战 上

目录: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类别:历史军事

    永历六年八月四日,辰时三刻,大舰队与巴达维亚舰队发生目视接触,情报通报全舰队,巨大的喧哗声成为了这片海域唯一的声音,憋闷许久的海军官兵终于找到了发泄的目标,李明勋传令全舰队,宰杀牲畜,发放酒水,准备应战。

    半个时辰之后,处于先导舰位置的青龙号旗舰瞭望手确定了荷兰舰队的大体规模,舰船数量约有七十艘,其中战列线上的船只数量在五十五艘左右(部分舰船参与袭击爪哇沿海,未归),显然,在舰船数量上,巴达维亚舰队远超大舰队,尤其是战列线上,荷兰人拥有五十五对三十一的绝对优势。

    “记录航海日志,壬辰年(1652年永历六年)八月四日辰时七刻,南纬五度八分,爪哇海,徐风十一节,航向西东偏北两个罗经点,风向西南偏南,与敌舰目视确认,海军远征大舰队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元首命令旗,旗语:中国兴衰,在此一战!”航海长下达了记录航海日志的要求。

    此时的巴达维亚舰队排列战列线纵队向东航行,航向基本正东,与大舰队相向而行,巴达维亚舰队有两列纵队,其一为战列线纵队,其二纵队不明,但可以确认,第二支纵队全部为纵帆船,单桅双桅都有。大舰队也是一列战列线纵队接敌,以旗舰青龙号为先导舰,以十一号序列舰为副旗舰,以马尼拉号为后卫舰,巡护舰队以搜索幕队形开始收拢,以备参战。

    在目视确认之后,双方确认实力,此时两舰队先导舰相距不过四海里,由此可以造成的局面有二,其一,继续相向而行,在双方战列线交错的时候,利用短促的时间窗口进行火力纵射,然后转向一百八十度,继续交错,继续射击。这样的作战方式下,难以取得战果,射击窗口太短,而双方的舰队皮糙肉厚,可能打一天也不会有一艘船沉没。

    其二便是转向,以战列线战术迎敌。无论转向南还是转向北,都是巴达维亚舰队占据上风。

    李明勋想要兼而有之,先进行一次交错射击,让合众国占据西面阵列,再转向北方,以战列线迎敌,这样通过一次交错射击,大舰队就可以占据上风向,但巴达维亚舰队统帅哈鲁斯显然不会接受这样的局面,他既不是来和敌人跳海上芭蕾,玩回合制游戏的,既然要分胜负,自然要转向迎敌,索性直接转向,占据上风向。

    巴达维亚舰队规模实在是庞大,转向也不是轻易可以操作了的,而且哈鲁斯面临两个纠结的问题,向哪个方向转向,何时转向。

    这里距离爪哇岛不过十五海里,转向之后,最快的速度在三节左右,意味着五个小时就必须再次转向,五个小时,对于两支如此庞大的舰队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根本不足以分出胜负。

    但向北转向的问题更大,如果提前转向,大舰队可能不转向,继续向西航行,巴达维亚舰队便是直接让出了上风向,如果逼迫着合众国舰队一起转向,那就是给李明勋一次突破战列线的机会,一旦战列线被突破,那就是一场乱战,纠结之后,哈鲁斯选择逼迫大舰队一起转向,只不过其选择在双方相距两海里的时候转向,这样即便是李明勋真的冒险突击战列线,也是突击的后卫舰队,前卫舰队和中坚舰队还可以顺风转向,扑向合众国的后卫,造成两支舰队的整体乱战,这对于巴达维亚舰队来说是优势。

    巳时一刻,哈鲁斯升旗命令转向,其旗舰金狮号开始向北转向,战列线上所有战舰,依次跟着旗舰‘走位’,顺风转向,航向正北偏西两个罗经点,西南风与战舰中轴线形成约四十五度左右的夹角,全部帆装都可以为舰船提供动力(实际上很难维持如此精准,因为风向也在变化,而在这个角度,前桅杆主帆的右下角是无法提供动力的,因为其被面积更大的中主帆的左下角挡住。)

    在巴达维亚舰队转向之后,大舰队也开始顺势转向,并未如哈鲁斯希望的那样直扑巴达维亚舰队战列线,引发大混战,李明勋很清楚,合众国的舰船数量不足,混战并不占便宜,而且大舰队中的战列舰生来就是为了战列线对决,他自然选择对合众国有优势的一面,虽然被挤进了下风向,但大舰队的劣势并不是很大。

    双方舰队转向用了近三刻钟,双方舰船相距最近距离在大约两海里,超出了所有火炮的射击距离,因此一直很和平,转向之后,双方各自调整阵型,毕竟战列线转向会造成战舰之间的距离在扩大,战列线拉长使得阵线不再紧密,不利于发挥战列线对轰的优势,

    只是不同的是,哈鲁斯一边命令收紧阵型,一边借助上风向的优势缓慢的向大舰队贴近,而李明勋的命令则很简单,收拢阵型,准备对决。

    一直到这个时候,双方的差距显现出来,大舰队接下来的战术动作让哈鲁斯在内的荷兰海军将官全部傻了眼睛。

    用了两刻钟的时间,大舰队完成了队形重整,原本的阵位序列仍旧没有变,只是战列舰的紧密程度远远超出了荷兰人对战列线阵型的理解。

    在调整过后,大舰队三十一艘主力舰长度不过三点三海里,也就是说,每艘船只占据二百米长度的阵位,要知道,瑞兽级战列舰的火炮甲板虽然只有五十米长,但是加上前后舱室、船艉楼、船舵和斜刺天空的船艏斜桅,达到近七十米,也就是说,每艘船之间相距只有一百三十米,这还不到一链距离。

    (一节等于一海里等于1850米等于十链,一链等于185米)

    这是可怕的密集程度,密集到哈鲁斯都不敢相信,在这个战列线战术还在摸索的时代,哈鲁斯为代表的欧洲海军将领还都以为所谓战列线就是排一排,但却没有想到,还能排这么紧密,合众国海军就不怕撞船吗?

    实际上,大舰队有如此紧密阵型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训练,还在于有实力作为基础,大舰队之中包含了两种战列舰,两种主力舰,一种巡航舰和一种武装商船和两种盖伦船,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实际上还是有船型可以依据的,这与荷兰舰队那种杂七杂八的舰船相比,整洁多了。

    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巴达维亚舰队也没有相同的两艘船!

    合众国海军中,同一船型中,排水量差距不会超过一百吨,如果不考虑旗舰的话,排水量差别会在五十吨之内,而且,大舰队之中多数都是专业军舰,多数水手也都是专业的海军水手,与巴达维亚舰队那种商船水手为主,另抓壮丁加强的情况完全不同。

    除了舰船质量和船员素质,速度与战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临近中午,又逐渐远离爪哇岛,风速略微有些降低,张开全帆装之后,大舰队速度在三点五节左右,刚刚走出低速区,这是最舒适的作战速度,也是船员们最适应的。当然,李明勋的战术也很重要,他要的就是战列线对射,不想转向、不想突击、不想接舷,既然不会变换阵型,那就不会留下机动空间了。

    大舰队阵列密集带给荷兰人的可不只是震惊,还是作战的无可奈何,首先,号称拥有世界最多最娴熟水手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可没有玩过如此密集的阵型,更别提这支舰队中充塞了许多临时招募、抓捕甚至诱骗来的水手,实际上,在从巴达维亚出发前,登上这支舰队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晕船,否则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毕竟不是本土,把所有欧洲人和欧洲后裔塞进船里也不够。

    在三点三海里的战列线上,大舰队摆开了三十一艘船,而巴达维亚舰队呢,在调整之后,也只是摆开了十八艘,哈鲁斯再次命令舰船收拢,也只是让二十四艘船进入了这个火力对射区间,如此,巴达维亚舰队舰船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无论你有多少船,限于射击角度和射击距离,能加入对射的就那些船,船不如敌人多,炮不如敌人强,防御不如敌人坚固,那如何能取得胜利呢?

    而李明勋下达了下一个战术命令,则让哈鲁斯彻底绝望,甚至有了避战的想法,这个命令就是全帆全速前进。

    一般来说,战列线对阵,战列舰只会升起少部分的船帆,特别是在‘绅士般决斗’的对轰阶段,只会升起三根桅杆的中帆。一来,战列舰决斗不需要太高的速度,速度快了,命中率低,二来,大部分的水手要去火炮甲板操炮,一门火炮需要九到十五个人,再刨去不参战的军官、匠人、陆战队员,甲板上能操帆的人不多(也不敢太多,实在是太危险了),当然,张开更多的帆就更有可能的遭遇打击,没了船帆就失去动力。

    但是李明勋就是违反战列线战术的铁律,要求全帆前进,原因无他,就是进一步把巴达维亚舰队逼入劣势。

    大舰队虽然船少,但阵列密集,哈鲁斯想要突破战列线就很困难了,想要取胜,唯一的办法就是包夹,让前卫转向或者后卫加速,前往大舰队的右舷,火力夹击或者索性接舷,都可以获得优势。

    但大舰队加速之后,这一战术也没有了优势。

    驶往赤道无风带的双方舰队将会面临风力越来越小的境地,风力弱,速度自然就慢,这对主动进攻的一方本就不友好(进入阵位速度慢,要遭遇多轮炮击),而巴达维亚舰队在平均速度上,也低于大舰队,毕竟这支舰队中有太多的大肚子货船,货船本身速度就慢,帆装更是简易,可以看出,很多东印度大帆船的纵帆都是临时改装的,更可怕的是作为动力来源的横帆。

    与战舰上,最少上中下三层横帆,多则四层横帆(顶帆,但一般海军官僚不承认,在术语中没有顶桅,只有旗杆,但因为顶部气流稳定,所以海军多有顶帆使用)横帆帆装不同,商船的横帆帆装都很简易,许多远洋航行的帆船上,只有上下两块横帆,东印度大帆船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商船和军用船就不是一类船。

    大部分的远洋商船,在公海大洋上的航行状态是,升起前桅和主桅各一道横帆,留七八个水手和舵手看管,其余人在舱内睡大觉,在顺流且天气好的时候,远洋商船甚至不靠帆只靠‘浪’前进。

    这样的工作状态,商船的帆装怎么会好呢?这就造成,以武装商船为主的巴达维亚舰队的速度远不如大舰队,而大舰队现在全速航行(实际并未全速,而是根据木桶原理,以舰队中速度最慢的,也就是自由贸易级最高速为准),巴达维亚舰队速度跟不上,后卫舰队如何转向包夹,而双方几乎是同时转向,大舰队也没有机动,导致巴达维亚舰队的前卫舰队并不比大舰队突出多少,所谓转向包夹,那就是直接撞在大舰队前卫舰的炮口上。

    哈鲁斯陷入了两难境地,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一时手足无措。

    在巴达维亚舰队进退两难的时候,李明勋下令舰队左转向,贴近敌舰,为了避免破坏严密到敌人无从下口的阵型,转向的角度非常小,基本保持了阵型的完整,所以,一直到午时末的时候,已经接触小半天的中荷舰队才发出了第一声炮响。

    第一轮纵射由大舰队中的七艘战列舰率先打出,在距离一千二百米之时,七艘战列舰下层火炮甲板上的炮门全部打开,已经装填完毕的海军三十二磅舰炮开始纵射,这是世界海军最强火炮,在第一轮射击的时候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爪哇海战也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