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如隔三秋

目录:盛京| 作者:浅本| 类别:其他类型

    出了户部,季景西快步来到马车前,提前一步候着的无风套好了马,随口问道,“主子,回王府还是去青石巷?”

    青石巷是信国公府所在之处,季景西脚步顿了顿,出乎意料地摇头,“去宗正司。”

    无风诧异地与无霜无声对视一眼,一言不发地调转马头朝宗正司方向而去。    到了地方,季景西一进宗正司大门便吩咐道,“将琅琊王氏近十年的名册搬来。”

    跟在他后头、只来得及匆匆施礼的宗正司主簿顿时动作一滞,“……琅琊王氏?不是,小王爷,王氏早没了,那些嫡系余孽这十年可都在漠北啊?”

    季景西脚步一停,回头望向主簿,“余孽?”

    主簿面色微变,哎哟一声给了自己一巴掌,“瞧臣这烂记性,王家早平反了,呵呵呵……”

    季景西嗤笑,“说话不过脑,谁给你的胆子在宗正司任职的?”    主簿此时懊恼不已,连连告罪,他这才后知后觉想起王谢二家还是太子殿下亲自主持翻案的,话说错不要紧,怕就怕眼前这位喜怒不定的爷随随便便给他按个藐视皇命的罪,那才真是哑巴吃黄连。

    “行了,闭嘴,滚去办事。”季景西不耐烦地打发人。

    主簿擦着冷汗领命,然而走出两步又犹疑着停下,“小王爷,王氏这十年的名册,咱们宗正司没有啊,您看这……”

    首座上,季景西挑起眉梢,“再说一遍,什么没有?”

    主簿下意识咽了咽口水,尽职尽责地回答,“小王爷有所不知,虽然咱们宗正司历来都兼掌世族名册,但举族落罪的,名册都会另行整理后交到御史台封存,除非其东山再起,否则不再归档。因此琅琊王氏嫡系去了漠北后,咱们宗正司这边就不再统计了,五年前王谢翻案,汉翁大人(那位实际主事的皇叔祖父)派人去北境府问过一次,但那时王家已没什么踪迹……”    这话说完,季景西直接气笑了,“所以你们就没再查了?”

    主簿噎了一下,讪讪不语。

    “好,真是好的很。”景小王爷冷笑,“来来这宗正司的确是只管季氏亲族了,不如本世子干脆秉奏皇伯父,从此宗正司不再兼盯世家可好?也正好为你们省些力气。”

    主簿浑身一抖,吓得直接跪地,“小王爷,万万不能啊!这、这样,虽然没再建新名册,但臣记得当年北境府提供了一份王氏已殁族人的名单……您看,行吗?”

    季景西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主簿被盯得一动不敢动,埋着头,只觉自己舌根都在发苦。怎么这位小主子今日突然想起王家了……这下可好,一下就抓了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把柄。怎就别的不问,偏问起了王家!你问谢家也好啊!谢家笼统就剩一个长孙谢卓,这他是知道的啊!

    当年汉翁吩咐他们去漠北打听王家幸存族人以便建档,可事实上到了漠北之后,别说寻人了,就是问北境府,那也只能拿一份已殁名单啊!而北境府能有那份名单,还是因着统计徭役中殁去人员名单顺带的……

    那名单他倒是粗粗看过,凭着记忆里的印象,再对照名单,几乎找不出遗漏,能死的都死了,还建个屁的档?汉翁大人交代了事就不管了,事后审查也没想起来,实际也是没将琅琊王氏看在眼里。可如今追责,却是追不到汉翁大人的。

    结果五年过去,居然被季景西抓了他玩忽职守……早知当年就应该随便做一份糊弄一下了。

    主簿在宗正司待了十年,上头只有两个主子,一是好说话的汉翁,一是不管事的燕王。起先燕亲王是正卿,但他托说自己常年不理政事而自行让位,如今燕亲王回来了,还要给儿子保驾护航,汉翁年初时就已主动将正卿之位还给了燕王,自己渐渐放权,过上了养老日子。    季景西没来之前,主簿在宗正司可谓一手遮天,而他能有这个职位,正是因着当年王谢二家忽然出事,大半个朝堂被清空,才让他抓住机会补位进来。加上自己也同季氏皇族沾亲带故……

    好日子,是不是要到头了?

    “小王爷。”主簿缓慢地直起身,“还有一事,老臣一直想找机会同您商量商量,您若是不急,不妨听一耳朵可好?”

    首座上,红衣男子依然定定看着他,良久才忽然一笑,道,“本世子很急,不过主簿的面子要给,您说,晚辈听着。”

    主簿勉强扯了扯唇角,“是这样,去年入秋后,老臣的精神头就越发不如从前,这一冬天还病了两场。宗正司虽清闲,但遇上大事,以老臣这样的年纪却是应付不来的。所以臣想着,是不是……是时候递折子请辞致仕了。”

    季景西唇角带笑不为所动。

    主簿擦了擦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话既出口,后头就越说越顺了,“如今燕王殿下已回京,汉翁大人已退位,您又是正当好年纪,这宗正司,终究需要些新鲜血液才能焕出新面貌。臣在此地待了十年,自认有些眼光和资历,临走前为小王爷推举二人,还望您慎重考虑。”

    “……哦?”季景西饶有兴致,“哪两个,说说看。”

    主簿呼了口气,敛眸,“咱们宗正司地位特殊,寻常断不敢轻易任之,忠于朝廷、不怕麻烦,这些老生常谈就不提了。如今您主事,怕是没什么冲劲的老人家您也不喜,因而臣推举的这两人,也是皇戚,但关系颇远,年轻气盛,与京中的贵人们牵扯不多,可谓白纸一张。有您带着,当可用。”

    季景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

    “这两人,也是当初得知您要来宗正司后,汉翁大人提过的。”主簿道,“一是岭南柳家子,名曰柳东彦,其父乃是柳家家主,有一妹妹,正是如今后宫的柳嫔娘娘。还有一人,则是武义伯郑诚之子,名曰郑晔,其……”

    “等等,谁?”季景西打断他,“郑晔?郑晔是皇戚?”

    主簿点头,“郑晔的表姑姑是已逝的芳妃娘娘,十一皇子殿下论亲,要唤晔世子一声表哥。”

    一头雾水的季景西:……我圈真乱。

    郑晔,一个差点成靖阳公主名义上未婚夫之人。

    柳东彦,如果他没记错,好像被他扔进过宣河里……

    可以,没毛病。

    说完了,主簿又将季景西需要的名单找出来,之后不等他给个准话便退了下去。季景西暂时抛开了郑晔、柳东彦的事,翻着手上的名单,看了三四遍,终于确定了心中的猜测。

    “照这份已殁名单来看,那个叫子归的,很可能是王家幸存的族人。”他轻声道,“但究竟是谁,就说不准了……怕是还要翻一翻王氏嫡系的族谱才能确定。”

    “属下可去查。”无霜在一旁开口。

    季景西缓慢地摇头,“有人会查,不用你我费心。今日之后,宗正司该动起来了。”

    “为何不直接问县君?”无风疑惑,“县君定然知晓那个子归的身世。”

    “不能问。”季景西神色郑重地合起名册,“这人究竟是自己来京城认亲的,还是信国公府派人找回的,都不知,阿离在这中间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我也拿不准。若不小心犯了她的忌讳,谁赔?”

    无风摸摸鼻子,退下不语。

    “去青石巷。”季景西丢下一句话,将名册折起放进袖笼,抬步走出宗正司。

    虽然经过甜粥一事,无霜无风都猜到自家主子会坐不住,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季景西竟能耐着性子先回宗正司查子归,顺带解决了主簿,之后才去青石巷。而到了之后,更是连门都没进,墙也没翻,连明城县君的影子都没见着。

    他命人将马车停在青石巷以北的一条胡同里,信国公府的后墙。从这里看过去,恰好能瞧见锦墨阁那个三层藏书阁的房顶尖子。

    季景西很了解锦墨阁的结构。杨缱就寝的闺房在西南边,平日里做功课的地方则是藏书阁的一层,那里有一间又大又宽敞的书房,她若是想看书,只需要拐个弯就是藏书阁。

    今年盛京的冬日极长,如今已是二月底,房顶上的雪还没化完,冷风呼啸着穿过胡同,吹起了季景西的马车车帘,吹起他的衣角,将丝丝料峭的春雨吹进车厢里。

    季景西索性走出马车,撑起伞站在车前,仰头望着不远处的藏书阁。

    “主子,不去瞧瞧么?”无风立在他身侧,“咱们来时,没人注意到,属下特意绕了路。”

    季景西明显有些意动,但还是沉默,良久,忽然问,“我与阿离,最长有过多少时日不见面?”

    无风不确定地看另一边的无霜,“一年半?”

    无霜道,“一年半零一个月三天,十八里坡分别后直至次年太后寿诞。”

    “挺长了啊。”季景西讶异,“这次呢?”

    无霜答,“二月二祭典后至今,二十五日。”

    “啧。”红衣男子咂嘴,“感觉过了三年之久。”

    空荡荡的胡同里许久都没人说话,好一会,季景西将伞递给无霜,转身上车,“走吧,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