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章 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目录:重生之科技洪流| 作者:奶味小布丁| 类别:都市言情

    “这些功劳都是这些企业高管的功劳,我就是一个出钱的,平时也就是当个甩手掌柜,对于他们能够将这些企业运作得这么好,我也是很满意。”赵一谦虚地说道。

    “你这就过分自谦了,俗话说得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主任笑着说道。

    “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还是主任谬赞了,这是我过来前写的一份计划书,你给过目看看。”赵一说完,递给了主任一份建议书。

    跟这些政府“老油子”这样扯下去,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谈到正事上,所以干脆就将建议书递给了他,让他先了解一下他的具体想法。

    主任接过赵一递过来的文件,标题为《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的建议书》,翻开首页,开宗明义道:“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目前我国主要经济活跃区域都为沿海城市,而内地城市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大大滞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形成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

    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但是这种经济差距,会造成大规模人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员快速地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

    形成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急速增加,资源配给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

    当这种虹吸效应一旦形成,其趋势很难逆转,连带的社会问题就会大量产生,如大城市住房紧张,房价高速增长、教育资源集聚,形成教育不公平现象、环境污染严重,增加环境治理成本和影响百姓身体健康等等问题。

    而且大城市固然可以更高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大城市病也是不可避免,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空间会大大的压缩。

    但是由于经济差距太大,又迟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最后造成大城市普遍比较臃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还未形成明显的差距,虹吸效应还未真正地形成,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铁路网络势在必行。”

    主任看到这里,神情微微有些惊讶,我国发展初期主要是发展外贸型经济,沿海城市对于外贸型经济具有天然的优势。

    而内陆城市由于交通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运输出去,即使运输出去,也是价格昂贵,没有多少竞争力。

    即便是到了后世,内地工人价格比沿海工人价格低得多,很多工厂依然不愿意将工厂内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投入到教育的资金就较多,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方面,都对内陆地区形成绝对的优势。

    后世不管内地省份的学生多么努力学习,名额终究有限,造成很多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也是一直所被国民诟病的问题。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百姓的思维开阔度,更是影响到当地的百姓精神面貌。

    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贪腐现象越明显,一切靠关系才能够办事,行政差别对待明显,形成很多不公平现象。

    这种现象更是加剧了当地人员的逃离,“惹不起,但是可以躲得起”,这句话就成为了真实的写照。

    特别是有本事的人,更是不愿意待在家乡建设家乡,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内地经济差的地区,既无人才可用,有无商人往来。

    主任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赵一,看见赵一自顾自地在饮茶,神情平和,仿佛这次提的建议并没有多么放在心上,给主任的感觉是风淡云清,泰然自若。

    继续看下去,上面说道:“我国目前主要经济模式是外贸型经济模式,将生产基地建设到沿海地区城市,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可以减少货物流通成本,对接海外市场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我认为这种形式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可持久。

    我预计未来10年到20年左右,我国的经济体量会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差不多,这种单一发展模式会造成国际依赖度增加。

    一旦国际关系恶化,特别和美国的关系恶化,对我国的经济打击会非常大,我们老祖宗总是提醒我们,‘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具有明显可预见性的结果,需要从一开始就要着手规划。

    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内需市场,也就是说两只脚走路,一只为外贸型经济,另一只为内需性经济,但是内需性经济需要老百姓口袋里有钱,而怎么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呢?

    增加百姓收入就需要给当地配置合理的产业,农业发达地区,则提供优良的农作物种子,目前我旗下的青农生物实验室正在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相信不久会有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

    而农业不发达,农业耕地少的地区,则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模式,如风景秀丽的地方,适度发展旅游经济;人口多的地区,可以发展生产型经济。

    水域面积大的地区,可以有计划,在保护水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保证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发展山林种植业,竹木加工业等等。

    以上是我提供的一些思路,但是都需要保证当地生态不会被过度破坏,造成无法恢复的情况,我们纵观世界,发现大部分都经历过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我国目前外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汇储备更是大量增加,基础条件比较雄厚,可以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路子。

    然后就是我国中心城市规划问题,中心城市一般在省级区域内或者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和多种主导功能,起到枢纽作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我国人口众多,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形成百万或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将会是稀疏平常,而现在就合理规划中心城市,则是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不能够等基本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再来规划中心城市,那样还是无法解决区域经济平衡的问题。

    预先根据交通、人口、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综合因素,选择区域中心成为为全国中心城市,然后在省级范围内选择省级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优先原则是需要具备辐射相应,如果中心城市只能够自己富裕,而无法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反而出现明显的虹吸效应,那么这个中心城市其实是失败的。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百姓的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而不具有带动效应的中心城市,反而会大规模吸纳周边城市资源而无法反馈,造成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更加糟糕,百姓生活更加困难,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以上都是我自己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点愚见,但是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通达的交通网络之上,只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才能够全国范围内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社会分工水平,增加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

    这就是我提出的这份《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的建议书》的初衷,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既然由此思考,应该就要为国献策。

    以上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角度,来说明发展高速公路网络的必然性,下面谈谈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对于当前一些问题地解决思路。

    首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都还是停留在70年代左右,容纳的就业人数数量也基本上维持在那个年代。

    但是城市人口却增加得很快,之前由于上山下乡运动,暂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农田数量也是有限,既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又无法真正容纳大规模人员的安置,只是权宜之计。

    工业发展水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既有需求端的发展制约,又有自身技术水平的制约,注定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城市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随着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和耕作效率的提高,到时候农村人口外溢不可避免,农村耕地无法满足那么多人的生存需求,到时候需要的就业岗位更多。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从基础建设开始,基础建设可以大规模增加百姓的收入。

    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相应的工业产品需求市场增加了,工业产品需求增加了,那么从事工业化生产的人员数量就会增加。

    从这个方面来看,基础建设是打开我国经济发展循环链条的一把钥匙。

    既可以加速工业链条内的产业发展,还会造成利益外溢,形成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又可以增加大量的人员就业岗位,对于我国内需经济的发展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

    这是从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内需市场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基础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基础建设种类很多,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房地产建设等等。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并不富裕,我个人能力也是有限,只能够选择一个影响力大的、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方向优先发展。

    所以我认为优先发展基础建设是第一要务,其中发展交通网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