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7章 高手皆寂寞

目录:剑问九州| 作者:卫河| 类别:玄幻魔法

    “要你管!”剑侍阿琴翻了翻白眼,“公子还是多操心自己的事情吧,我的志向是成为北境的大剑豪,白泽少侠是我的偶像,能不能嫁出去,我都不操心,公子倒是没事天天放在心上。”

    “这话说的。”陈守仁笑道,“白泽是没读过几本书,可到底肚子里还是有三两墨水的。当年在学宫进修的时候,这小子还题过诗,虽说没啥文采,可毕竟能写一首。你把白泽当偶像,不跟公子我读读书,以后见了他,一开口都是些粗话,岂不是教他看轻了去?”

    “白泽少侠还题过诗?”阿琴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咧嘴笑道,“写的是啥?”

    “唉,我看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陈守仁摇头叹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道理你岂不懂?女孩子家的,豪放一些倒也不是不可,但总归还是文静些更好,明白吗?”

    阿琴把两只眼睛一瞪,看着陈守仁,说道:“别酸了公子,什么关啊鸠的我是听不懂。我就想知道,白泽少侠当年写的诗是什么。”

    “行吧,既然你反复追问,那我就告诉你吧。”陈守仁说道,“说是叫咏雪。诗是这么说的: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阿琴听得一呆,“没了?”

    “没了。”陈守仁点了点头。

    阿琴陷入沉思,将那首诗反复读了一读,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惊讶道:“哎呀,公子,我今天才发现,原来我也有作诗的天赋啊!”

    陈守仁嘴角一抽。

    可到底是不忍伤害阿琴那脆弱的小心脏,这位稷下学宫的小先生还是友善地喝了口茶,说道:“作来听听?”

    不确定的语气,就连陈守仁自己都听出了其中的心虚。

    所以这位儒门书生又喝了口茶。

    “公子你且听着!”阿琴睥睨寰宇,看着关外的无边月色,念道:“天地浑茫茫,月亮像大窗。大河哗啦啦,披着白月光!”

    陈守仁差点被那一口茶水呛死。

    剑侍阿琴仍兀自一本正经地说道:“这首诗,就叫咏月吧!公子,我不会写字,要不你帮我把这首诗写下来,省得过两天我给忘了。以后要是有机会见着白泽少侠,我就拿去给他看一看,省得人家看轻了我,觉得我没文化,给公子丢了人。”

    你要是真拿出去,那才是丢人。

    陈守仁的脸色无比精彩,只推脱道:“没问题,等公子闲下来了,就给你写下来。到时候还找人给你装裱一番,好挂你在房间里时时品鉴。”

    “那公子可别忘了这事。”阿琴嘱咐道。

    “放心吧,忘不了。”陈守仁哭笑不得。

    这位来自稷下学宫的青年将领将视线转向关外宋军驻扎的营地。

    最近宋之问的举动很反常。

    而那个反常的原因,陈守仁很清楚,只因为一个人,那就是张宴。

    陈守仁太了解宋之问了。

    虽然两人在此之前,从未谋面过。可无论是出身还是成长经历,他们都太过相似。

    少年成名的人,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

    这种孤独不是寂寞,而是无人能够聆听他内心深处声音的孤独。

    换句话说,便是知音难觅。

    陈守仁本来可以有一个知音,可那个知音只在稷下学宫待了一年时间。时间太短,短到他还来不及长大,短到这位美名为小先生的青年人,还来不及和那个不学无术的小师弟多交流两句。

    所谓高手皆寂寞,就是这个道理。

    稷下学宫里,也只有夫子和那些老学究们才能看到陈守仁内心深处的孤独。

    可那种孤独他们都已经经历过了,过来人和还在路上的人,总是没法多说的。

    因为大家的内心都足够骄傲,谁也没法动摇对方的信念。

    宋之问在求一败。

    儒剑之名,绝不是一个虚称。

    陈守仁虽然在此前从未和宋之问见过面,可整个北境,能勉强在学问上和稷下学宫比一比的,也只有岳麓书院。

    虽然这种比一比,仍是云泥之别。

    可至少,岳麓书院还有比的资格。

    作为岳麓书院五十年来最负盛名的儒剑,宋之问的心性远超过他的年纪。可牵绊他前行道路的坎坷太多了,他的出身也好,他的名利也罢。

    不管是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的读书人,还是抱元守一,问道于心的修道士,亦或是青灯古佛,诵经撞钟的佛门弟子,想要在道上有所精进,必须遵守先出世再入世的规矩。

    所谓山上修行,山下问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俗世牵绊太多,容易让人忘记初心。

    初心一乱,则离道日远。

    宋之问年纪轻轻便登临四境大圆满境界,多年来修为无法寸进,得入五境贤者,其原因就在这里。

    陈守仁和他一样。

    所以这一战,宋之问扛起战旗的时候,就没想过赢。

    他想用一次失败,摘掉自己头上儒剑的帽子,摘掉自己身上所有的牵绊,成为一个山上人,问道于心,完成修行上的蜕变。

    宋之问如此,陈守仁也是如此。

    可他走的路却和宋之问恰恰相反。

    他想用一次功成名就,配小先生之名,从而做到德配其位,问心无愧。

    如此这般,他便能斩断身上的诸多枷锁,跃升五境。

    所以陈守仁很懂宋之问。

    他们两个同样都想通过这一战,完成自己的问心之路。只是两人不同的是,一个想赢,一个想输。

    对于陈守仁来说,他的山上,与宋之问恰恰相反。

    陈守仁的山上,就在这尘世当中。

    所以夜深人静的时候,陈守仁总会想,宋之问不像是个儒生,更像是个修道士。

    宋之问想杀他是真的,因为杀了他,不管这一战的胜负如何,他都会输得很彻底。

    可宋之问错失了杀他的最好时机。

    陈守仁赴汜水之会,便是给他那个机会。

    因为机会是平等的,他想杀陈守仁,输得彻底,陈守仁也想杀了他,赢得干脆。

    所以到最后,张宴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变数。

    宋军从张宴到来之后的改变,陈守仁都看在眼里。

    张宴来之前,宋军也干过烧杀掳掠的缺德事,可那时候宋之问没有袖手旁观,反而是及时干预,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可张宴来之后,宋军的种种作为,异常残忍。

    如铁城的屠杀。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今宋军的指挥权,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不在宋之问身上了。

    此前即便是宋军将领里,有诸多声音暗地里对宋之问不满,认为他德不配位,如此年纪,根本难当大任。可碍于宋王君子启对他的信任,以及宋军将领里路云山、杨承等人对他的支持,那些人明面上也不敢多说什么。

    宋之问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那些人纵容手下兵士干出烧杀抢掠这等恶行时,宋之问只是制止了这种行为,并没有大动干戈,摆置这种恶行背后真正的主谋。

    眼下不同了。

    张宴的到来,将分割军权一事摆到了台面上。那些暗地里对宋之问不满的宋军将领自然乐得两人明争暗斗,而且风向一致地都偏向了张宴那方。

    张宴夺权夺得很顺利。

    可大概这位宋军的督军按察使到死都不会明白,他以为宋之问已经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了,任他牵制。实际上,他才是宋之问手里的棋子。

    军权不被夺走,如何输得一塌糊涂?

    只是以宋之问的心性,又绝不会坐视宋军一败涂地,伤亡惨重。

    “儒剑啊儒剑,想必你此刻的内心,正饱受煎熬吧。”陈守仁透过迷蒙的月色,看向宋军绵延在汜水河那方的阵营,轻声说道。

    月光凄凉,寒风吹尽远天的乌云。

    陈守仁知道,宋军即将开始的第十次攻城,就是两军最后一轮较量,也是他和宋之问在这片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交锋。

    此战之后,胜负便将成为史书上的一个定数。

    功败垂成和功成名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长夜漫漫。

    宋军阵营。

    深夜会晤之后,众将领连带那位趾高气昂的督军按察使都已经离去。

    宋之问挑灯按剑,在几案上展平信纸,亲手研墨。

    烛火轻轻摇曳,这位青年将领神色疲倦,将手中狼毫蘸饱了浓墨,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下笔。

    “余姑娘亲启。”

    “郑宋之战,已经接近尾声。就在方才,军事会议中,张宴拿出了一瓮深渊黑火。这东西余姑娘应该知晓,威力恐怖。张宴想要用它来敲开汜水关城门。我想,如果不出意外,我与小先生的最后一战,汜水关将沦为人间炼狱。”

    “睢阳城那边传来消息,因为汜水关久攻不下,君上已经对我起了嫌隙。家主责令我务必在张宴抵达汜水关之前,结束战争。只有这样,我才能赢回君上对我的信任。可我没能做到。我在想,或许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我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日子。或许这样说你会觉得矫情,可睢阳城对我来说,的确只是一个巨大的枷锁。我被困在其中,无法挣脱。这些天,我不止一次在想,或许这场战争,是我唯一的解脱方法。”

    宋之问笔未落尽,军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

    这位青年将领眉头微皱,粗略在信纸上一吹,将那封信收进几案下藏着的匣子里。

    烛火摇曳,只见那一方木匣里,压得整整齐齐,满是写好了,却从未被寄出去的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