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82章:何尊铭文

目录:我在北大学考古| 作者:莫鞑| 类别:都市言情

    “何尊是一个青铜器,一个具有传奇性的青铜器,可以说是国内最为珍贵的青铜器之一,而,其价值并不比司母戊鼎差,司母戊鼎大家应该有耳闻了吧?那么高38.5厘米,口径28.9厘米,重14.6千克的何尊凭凭什么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千克的司母戊鼎相提并论呢?这就跟它身上的铭文有关了。”

    “听我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好奇,何尊身上的铭文都有那些啊?别着急,我现在就跟大家写出来。”

    说着,苏亦拿起粉笔转身就在身后的大黑板书写何尊的铭文: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爵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惟王五祀。

    一百多字写下来,前排的学生看得一脸懵逼。

    因为都看不懂。

    后面的学生抗议了,“学长,我们看不见。”

    喊学长的都是初中部的学生,他们都被安排在后面。

    苏亦说,“别着急,我这边准备了一些铭文资料,现在就发给你们。”

    说着,就把坐在前面的一个女生招呼过来帮忙分发,结果,这姑娘一站起来,恰好就是张心悦,也不知道她啥时候蹿到前排了。

    苏亦说了声谢谢,就把资料递给对方,又招呼旁边的男生起来帮忙。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学校方面竟然把他初中班上的同学都调到前排来了。

    难不成是为了他壮胆子?

    这些资料,他来之前特意准备好的。

    前世,讲座或者参加论坛都会有会议资料。

    而现在又没ppt,他也只能之前准备演讲资料。cascoo.net

    不过不是手写,而是油印的。

    还是最为老式的纯手工滚筒油印机弄出来的,这玩意,前世帮他经常用,现在嘛,也经常用,尤其是前段时间备考北大,没少用,所以,用钢笔来刻写蜡纸,苏亦已经用得很溜了。

    “大家都学过古文,可以尝试这翻译一下,然后我稍会公布答案,看是否跟大家的一致。”

    结果他刚说完,就有人喊,“学长,你不是何尊上都是铭文吗?怎么都是简体字啊?”

    不止他疑惑,很多人都疑惑。

    苏亦回答,“铭文太复杂了,我就不给你们准备了,这些文字都是经过专家翻译的,”

    何尊的铭文,早期大概有两个版本。

    第一版是唐兰著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第二版则是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不过这两本书,现在都没有出版,甚至,唐兰先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直到他去世,都没编写完毕。

    不过苏亦前世查找何尊铭文资料的时候,都是引用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的版本。

    而这次,苏亦写的却是唐兰先生版本。

    在众人的期待中,苏亦很快就公布了答案。

    “王初迁宅与成周,自天室对武王举行裸祭。在四月丙戌日,王于京室诰训同宗小子,说:“过去你的先人公氏辅佐文王,文王受此大命。武王既攻克大邑商,则敬告于天,说:我要居于中国,从这里来治理人民。呜呼你小子无知,看公氏有功劳于上天,达成使命,要恭敬地祭祀啊!”王谦恭的品德如天,教训我这个不聪敏的人。王全部诰训完后,何被赏赐贝三十朋,用来做公宝贵的祭器。时为王的第五个祭祀年。”

    这是苏亦参看了唐兰、马成源两位先生的释读,翻译过来的。

    生怕大家听不太明白,苏亦又说,“整个铭文,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王迁宅于成周与祭祀武王;二是何的先人公氏曾辅助文王;三是武王克商后说要居住于中国;四是王勉励何能像其先人公氏并加以赏赐。”

    说到这里,苏亦又说题外话了。

    “整个铭文是记录一个叫何的人被周康王赏赐贝三十朋之后,何铸造何尊记录下来整件事情。”

    所以这个铭文,

    。涉及到的人物就有点多了。

    先是周武王,最后是周康王,剩下才是周人何。

    “那么古文为什么喜欢铸造青铜器记录这些大事件吗?他们是闲得慌吗?还是想要向后人炫耀显摆呢?其实都不是,这跟中国古人的祭祀习俗有关。”

    “我们拥有非常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很多青铜器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像何尊这样拥有铭文的青铜器特别多?那么这些青铜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铭文,也就是一些记录在青铜上的文字,当时的古人把一些他们认为最为需要记录的内容用文字铸在青铜器上?好端端的,为什么记录在青铜器上呢?”

    “那是因为,文字的保持相当的不容易,当时,没有纸,文字只能篆刻在竹简、竹简、木简,或者刻在骨头上,龟板上,或者写在丝织品上,然而,篆刻在这些载体上的文字,并不容易保存,很容易就腐烂了。这样一来,怎么办呢?”

    “铸造在青铜器上!”台下有学生喊道。

    “是的,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说到点子上了。”苏亦给台下的学生互动一番之后,继续说,“这些文字不仅可以铸在青铜器上,其实也可以刻在石头上,我们先人认为只要这样才可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并没有错,这些文字确实传承下来了,也真是因为这样,才有何尊,有了司母戊鼎这些国宝。而,我们国家的青铜器之所以被称之为国之重宝,并不仅仅是因为青铜器是古董,收藏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重要的历史,让我们这些子孙后代都可以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国宝作为重要的记载,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最为悠久绚烂的文明。”

    “说到这里,咱们说何尊,何尊其他的铭文,咱们可以忽略,但,宅兹中国这四个字确实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把中国当我家了,这是现存文献最早记录中国的出处。”

    “何尊铭文,记录的是武王克周之后,向天祭祀,说武王说宅兹中国,统治了那里的民众。而,这话却是康王引用了武王的话,然后被作器者何记录下来。”

    说到这里,苏亦简单提一下,“宅兹中国是武提出来的,但具体是不是康王引用,这里面是存在争议的,因为有学者认为这是成王说的,也就是说,何尊是成王时代铸造而成的,至于是成王还是康王,我个人倾向于康王,如果各位同学感兴趣的话,未来学习考古的话,可以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至于我是认为是康王,主要是出土了一些康王时期的的青铜器跟何尊的制式有点相似,这些方面,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咱们回到宅兹中国。”

    何尊的年代,早期是存在争议的。

    一些学者根据根据“唯王初迁宅于成周”一句,认定即传世文献记载周公、成王营洛邑为成周,而定为成王时期。但实际上,这句话里面的成周?是不是对应成王营居成周,是存在争议的。

    同样,李学勤、王恩田及涂白奎先生均从铭文或器物形制指出成王说的矛盾,认为见尊应属康王时期。

    其他人就不说了,先说李学勤,清华简的发现者之一,同样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19年去世的时候,让各大高校的考古专业考研真题高频率的出现“清华简”,如果对学术史稍微有点研究的话,应该知道李教授跟陈梦家先生之间的故事。

    他也是国内当代非常古文字方面的权威。

    苏亦当初研究何尊的时候,大量参考了他的专著。

    不过,这个时候,李教授还没有那么出名,苏亦也略过他的名字。

    苏亦继续回归宅兹中国,“武王克商之后,把商朝的首都称为中国,那为什么把一个首都称为国呢?主要是当时的城池都被居民称为国,这样一来就形成万国的局面,那么国王居住的国,必然是作为中心的地方,也称为中国。所以,所以可以从这些铭文信息去推断何尊的年代,大致的时间就是公元前11世纪后期,离现在三千多年了。”

    &ldq

    。uo;说到这里,大家都比较好奇,为什么古人为什么需要花费那么多精力来记录这些历史,他们是为了谁记录?是为了子孙后代吗?或者是为了我们这些考古研究者记录的?甚至,记录这些信息就是为了让我来给大家做这一次演讲用的?”

    “其实都不是,古人记录历史,是为了祭天、神、祖先,向他们祷告。这里面涉及到古人的祭祀习俗,前面说过,武王克周之后,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就是祭天,把一些大事件记录在丝织品上,然后烧掉,这一切就是为了祭天,为了让老天爷知道。而为什么要铸造在青铜器上呢?青铜器实际上也是礼器,其目的也是为祭祀,不管文字铸在青铜器还是石碑上,目的都是为天、神让祖宗看得到。而且,一般都要放在最高处,所以往往都是放在山顶,这也是为什么山顶多石碑大鼎的缘故。”

    “这也是为什么泰山被称为封禅之地的原因,古代帝王喜欢跑泰山去祭天,就是认为泰山最高,是距离天神最近的地方。甚至后人曾经在河南嵩山上发现武则天当时把有些内容报告上天,是铸在黄金的金册上,埋到嵩山顶的。为什么要向天、祖宗、神报告呢?因为当时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很有限,所以他们希望依靠天、神、祖宗来保佑自己,所以要把自己做的告诉他们。万一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也要向他们报告,请求他们的宽恕,继续保佑你。”

    “然而,记录这些事情的人又是谁呢?”

    “史官!”

    台下有人说。

    苏亦笑,“史官已经是后面的事情了,一开始是巫师。”

    “巫师?”台下学生惊讶。

    “对的,就是巫师,一般人没法跟神、天沟通,只能巫师来,这样一来,就有了甲骨文了,商朝留下特别多的甲骨文,甲骨文上记录的多大是人们想要占卜的内容,也就是人们想要问天的内容,问什么?问,凶险福祸,比如,行军打仗,是吉还是凶,吉就出兵。甚至,还有甲骨文上记录着晚上天阴无法猎象,因为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估计是国君要打猎,天阴了,还能不能打,这样的事情要问神,谁来问呢?只有巫师才有这个能力。但后来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因为这个部落扩展成了国家,成了政权,统治的范围大了,需要占卜跟记录的事情多了,而,巫师又太少,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史官就诞生了,“史”是象形文字,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块记录的板,这个就是“史”,也就是记录者。”

    “到了这里,就是史官的内容了,史官怎么记载历史,这就是历史研究者的事情了,史官如何记录历史?皇帝是否真的可以干涉史官记录历史的真实性,这里我就不展开了,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史官记录历史的故事吧,是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关于崔杼弑其君的故事……”

    故事说完,台下学生无比动容。

    苏亦回归主题。

    修史传统的根源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大家可能很疑惑,为什么咱们中国从先秦时期,就有那么历史记载,为什么我们的先人如此敬畏的传统呢?其实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君权神授,神赐天命,是为了解释天命。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皇帝就是真命天子,然而,皇帝真的是天选之子,他们的权利也真的是上天给予的嘛?其实不是,都是靠战争得来的,但是要告诉大家是天授给他的,是神授给他的。所以历史记录的内容就要能够解释这个天命,这也是中国这么重视历史的根源。”

    “这些历史的纪录,有什么好处呢?为了稳定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铸就了咱们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我说了,那么多,是想让大家了解历史,了解咱们国家,让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怎么来的。”

    “那为什么要知道这一切呢?当然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爱护这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