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章节,不要订阅,家里的猫丢了,找猫中,今天一个字没写,争取明天六点前写完,诸位晚安!
这节课,俞先生并没有人让苏亦起来回答问题。
而是他讲苏亦听。
唯一的互动就是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
苏亦也不需要站起来长篇大论的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这是苏亦喜欢的节奏。
啥都不用干,单纯的听讲,就很美好。
不过快下课的时候,俞先生也给众人推荐一些论文。
比如: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2
驹净和爱.邯郸: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东京:东亚考古学会,1954.
北大、河北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考古.考古,195910.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探,考古学报1965.1
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5;
……
发掘简报不算太多。
因为建国以后,关于战国的都城城址发现的并不多。
日后,也会陆续发掘当中。
不过那都是八十年代以后了。
这些论文,苏亦有些看过,大部分的都是没看过。
比如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苏亦是看过的。
要研究洛阳东周王城,这份报告是没法忽略的。报告后面的附录上还有夏鼐先生的批语。
这篇论文,早在之前,苏亦到粤博实习,杨式挺先生跟他分享当年到洛阳参加考古所的培训班经过的时候,苏亦就已经翻阅。
再次看到俞先生把他列出来,苏亦有些感慨,学业上的每一个积累,在未来都会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回馈。
此外,就是燕下都遗址。61年的时候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保单位。
燕下都是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1949年之前有过调查及小规模发掘。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首次考古调查,之后一系列勘察发掘相继展开。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探,这份报告早在1965就在考古学报发表,这也是研究燕下都故城必读发掘简报。
此外,还有中山灵寿城。位于平山县三汲乡。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始建,公元前296年灭于赵。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陆续展开。
说到河北,大家都习惯性说燕赵之地。
提到燕下都遗址,肯定少不了赵邯郸故城。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迄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始于1940年日本人对赵王城的勘察发掘。
20世纪50年代后期,河北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对邯郸故城进行初步调查与勘探,不过这部分给调查报告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知道84年才在考古学集刊发表。
严重滞后。
到了70年代初发现大北城,这部分报告也是八十年代整理出来,所以俞先生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列出发掘报告。
不过赵邯郸故城大量的成果还是80年以后发掘整理出来的。
这些文章里面,唯一跟北大有关系的,就是北大、河北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的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这是北大考古培训班跟邯郸考古发掘队联合发掘的墓葬报告。
里面主要讲述邯郸百家村的战国墓葬,这些墓葬之中,少数较大墓葬有封土、殉人和车马坑,随葬铜器、陶礼器等。
可以给同学们认识战国墓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算是提前了解,因为战国墓葬相关课程要放在后面才讲述。
发掘报告什么的,对78级的本科生来说,太过难读。
对于苏亦来说,也有难度,毕竟他前世不研究商周考古,对春秋战国部分的内容也局限于了解,再深入,就不知道了。
但要说太难,看不懂,也不算。
毕竟,他也算是两世为人,也接受过完整的考古学训练。
不过这部分文献报告,苏亦也只能先列出来,后期慢慢看。
眼前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
需要排一个优先顺序。
如果说以上这些文献只是有些难度的话,那么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这本发掘报告就让众人蒙圈了。cascoo.net
因为这是日本学者驹净和爱写的。
台下的同学们,看到这分发掘报告乱入,都有些蒙圈。
这里面就是涉及到一个前面说过,40年代日本人曾对赵邯郸故城进行发掘。
这些发掘成果就放在这份报告里面。
三十四年代
。,国内大部分的遗址都是日本人在发掘,赵邯郸故城就是其中之一。
跟宿先生一样,俞先生的日文也很好,不过两人学习日文的动因是不一样的,宿先生是在日占区上学,后来又读伪北大,日文不学都不行。
而俞先生则属于爱好。
因为俞先生一开始在北大读的是博物馆专修科。
读博物馆专修科,自然而然,一天到晚都研究博物馆。研究博物馆,要研究啥?
光研究陈列这些东西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些玩意,来来回回就这点东西,研究不出啥东西,重点依旧是放在陈列的内容上,而不是陈列形式。
所以,早些年,北大博物馆专修科的学生都读了不少的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俞先生。当年,有一个开架的阅览室,日文书籍全部都放在那里,这些书都被俞先生读完了。cascoo.net
这就很恐怖了。
读完这些,懂多少东西,就可想而知。
当许婉韵跟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苏亦都感慨不已。
估计俞先生喜欢读世界名着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也正是如此,俞先生的懂东西非常多,瓷器、刺绣、剔红这些都懂,这也是为什么在研究楚文化的时候,俞先生能从漆器工艺等方面着手的基本原因之一。
跟宿先生一样,俞先生也鼓励大家学点外语。
有条件的话,可以读一些日文文献。
今天他不是分享者,而是跟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倾听者。
所以也没有什么人缠着他问问题。
倒是,王讯跟张新两个家伙喜欢跟在他的身边,看着下课以后,俞先生站在教室外面朝着他招了招手。
苏亦就对着张新跟王讯俩人说,“俞老师叫我,你们帮收拾一下书,谢谢啊。”
“没有问题。”
“小师兄,你放心去吧。”
最后一句话,不用想都是王讯这逗逼说的。
到了门口,俞先生便说,“咱们一边走边聊。”
苏亦点了点头,跟在俞先生的身后,十分老实。
俞先生只好放慢脚步,笑,“你这是干什么,又不是犯错的学生,低走头走在后面干什么?”
苏亦不好意思笑,“走神了,我在想俞老师你有什么事情找我,又不好意思问。”
俞先生笑得更欢,“其实,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聊聊,主要是想知道你这段时间都在看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这样的问题,确实是闲聊了。
苏亦说,“因为要研究佛教考古,所以,这段时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这本书上。”
俞先生不意外苏亦的回答,他说,“抗战期间,此书与陈寅格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同获民国政府教育部学术研究评奖哲学类一等奖。”
说着,他由陷入回忆。
“我读本科的时候,就很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两本书,在这两本书中,他反复强调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关键。在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关系上,他提出“北朝胡汉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种族”的论点。这对研究中华民族融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说完,俞先生问,“陈寅恪先生这两本书都读过吗?”
苏亦老实回答,“读过,我这段时间在跟随着周一良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史,所以,陈先生的相关着作都在看。”
俞先生意外不已,最终感慨,“你愿意跟周先生治史是好事,当然,周先生愿意教你更是难得。周先生是有大学问的,曾经在美国留学,又曾经出访过多个国家,极具国际视野。我之前还担心你基础打不牢固,还想着,有时间帮你夯实一下基础,现在想来是多余的了。”
苏亦连忙摇头,“俞老师,你可不能这么说,我还想多多跟您学习呢,苏主任之前可是说您是咱们北大的天才,让我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跟你学习。”
俞先生又笑起来了,“说到天才,在咱们北
。大,谁又能比得上你啊,不过,少年成名,却不能为盛名所累,不然,于己不益……”
苏亦郑重地点头,“嗯,俞老师,不会的!”
俞先生点了点头,“苏先生对你也很关注,不过他的事务比较忙,就交代我对你多些关注,现在看来,对你关注还是少了,连你跟周先生学习的事情,都不掌握。”
苏亦解释,“主要是周先生不想受别人打扰。”
俞先生不深入,而是说,“周先生很快就要回讲台了,你好好珍惜这段时光。”
分别的时候,俞先生又说,“以后有时间,可以跟同学们去我家做客,不止宿先生跟周先生,其他先生的家里也可以多多走动,比如高铭先生,就一直盼着你去做客,可你小子倒好,这段时间,连个影子都没有,这样不好。”
这就尴尬了。
要论北大考古专业诸位师长之中,在复试的时候,谁表现得对他最感兴趣,那肯定是高铭先生莫属。
当初,在复试现场大部分都是高铭先生跟他互动。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考的是古文字学研究生。
其实不是。
高铭先生只是单纯的对他感兴趣。
要是高铭先生有招研究生资格的话,说不定也会跟苏秉琦先生一样,打算跟宿先生抢他。
结果,开学那么久了。
跟战国秦汉考古一样,他一节古文字课都没有去上。
这就真的很尴尬了。
俞先生倒是了解他,“知道你忙,高铭先生也对你没有什么要求,他甚至觉得你在古文字上的造诣都可以直接读研究生了,上不上他的课都无所谓,毕竟,你未来研究的是佛教考古,你现阶段掌握古文字基础,已经足够胜任你未来的研究了。所以,不一定在课堂上见面,去家里做客也挺好。”cascoo.net
说完,俞先生也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指着身后的王讯跟张新俩人说,“去吧,同学们都等着你呢。”
俞先生离开。
苏亦却留在原地,若有所思。
就在苏亦沉默的时间段,王讯张新俩人也抱着他的书走过来了。
王讯问,“小师兄,要帮你搬到宿舍吗?”
苏亦摇了摇头,“不用,直接去食堂吧,不然,糖醋排骨都被抢完了。”
一听到这话,这两个家伙都流口水了。
苏亦刚打算接过书,王讯这货连忙摇头,“不用,不用,小师兄,我帮你搬。我们也去食堂。”
张新啊了一声,“我们不是要去中文系找方灵她们吗?”
接过他刚说完,就被王讯撞了一下,“你记错了。”
然后到了食堂,看着苏亦点了糖醋排骨,这两个家伙眼冒金光,口水直流的模样,苏亦就知道他们打着什么想法了。
直接把饭盒推过去,“一起吃吧。”
王讯说,“不好吧?”
苏亦望着他,“那算了!”
“小师兄,别啊!”张新直接下筷子。
王讯也顾不上客气了。
瞬间,苏亦刚刚打过来的糖醋排骨就被消灭一大半,要不是不好意思,这俩货都要把排骨给干完了。
苏亦也没闲着,因为他也动筷子了,手慢则无。
看着桌上只剩下糖醋汤汁的餐盒,苏亦也只能感慨,堂堂穿越者,沦落到跟别人抢肉吃的地步,也真是落魄了。
不过也没法子。
谁让年代不对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娇憨的声音。
“苏亦,你这个大骗子。”
啥玩意?
苏亦下意识抬头,发现竟然是熟人。
是那天在三角地因为写燕园建筑保护倡议书说想认识他的姑娘,没有想到又在食堂撞见了。
而且,看这架势,似乎是在堵着自己。
苏亦立即收起饭盒,然后深情的朗诵,“同学,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