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七十九章:陈松的办法

目录:洪武年间小神医| 作者:数沙人| 类别:历史军事

    “唉!”

    听完了陈松说的那些话之后,朱标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他非常赞同陈松所说的这些,可问题就在于,自己的老爹不听啊。

    “本来这事情不应该给外人讲,可如果说是你的话,说给你听倒也无妨。

    天下开始承平,百姓们开始安居乐业。这事情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可这些各地的官员,生怕我们这些人忘了他,一个个的时不时就上书。

    有用也罢了,可大部分都没有用。什么祥瑞,什么天降异象,这些东西我见的太多,有什么用?

    这些东西,屁用都没有,除了浪费时间,还有什么作用?”

    朱标无奈的摇摇头,想起最近这段时间当中,遇到的那些奇葩奏折,心里就一阵的反胃。

    这样的事情陈松也能想明白,永远都不要小看这些臣子们。

    当年茹太素,甚至都敢给朱元璋送上那种奇葩的万言书,其他的官员,就算没有茹太素那么过分,可也不会差太多。

    朱标一面往外面走,一面对陈松说道:“恐怕一时半会之间,这种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这越往后,太平日子就越多,这样的奏折只会越来越多!”

    朱标叹了一口气,脸色很阴沉。

    如今的很多奏折都是朱标在处理,那些恶心人的奏折全部都聚集在一起,这让朱标深感厌烦。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将此事解决掉?但又不能触及到丞相之职?”朱标目光炯炯的看着陈松,开口问道。

    陈松没有急着回答,他皱眉沉思。

    这些官员为什么敢这样上奏折?为什么敢说这样的废话?

    那是因为这些官员有持无恐,他们上这些奏折,没有触犯任何律法,更没有贪污腐败。

    尽管朱元璋被后世的那些人说成暴君,可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如果你人的本事很大,些许缺点,只要不是那种触及底线的缺点,朱元璋都可以容忍。

    当年茹太素的万言书,那满篇的之乎者也,将朱元璋气得够呛。

    可到最后也不过是把茹太素揍了一顿而已。

    “殿下可曾想过,用一种规章制度,将这些官员限定死!既然他们喜欢上这样的奏折,那就让他们上,但是,要让他们明白,上这样的奏折是什么结果!”陈松开口说道。

    朱标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急忙追问:“你真的有办法?你要是真有办法的话,赶紧说出来!”

    朱标甚至都有一些失态。

    “臣以为,可以将这方面的事情,归纳在考成之内。朝廷现在对京城的官员,每六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地方的官员,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

    臣以为此法稍有不足之处,六年之期太长,就算是三年,也很长。”

    陈松分析着当下的政策,将这些政策分析完之后,陈松说出了考成法。

    考成法,陈松思考了很久。

    这个东西可是官场上的大杀器,只要将这个东西拿出来,那么如今的朝廷,满朝上下文武官员,将会哀嚎遍野。

    其实说到底,各地官员之所以会上那种毫无意义的奏折,就是因为约束太少。

    朱元璋的那些约束,都只是一些杀戮。杀戮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另辟蹊径。

    考成法是张居正提出来的,张居正将此法提出来之后,整个朝堂上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咒骂张居正。

    对官员的考核是由吏部进行的,而这个考成法,直接摆脱了这种单一的模式。

    考成法的主要内容: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各地官员上奏之事,会提前进入六部进行归纳,根据事情类型不同,进入六部分别处理。

    处理不了的,再呈报皇帝。

    这样一来,六部的权利就会再次膨胀。

    可六部又通过六科来控制,也不怕出现什么问题。

    当时张居正在内阁当中说一不二,他通过六科,来控制六部,让此法通行下去。

    他也通过此法,将权力集中在内阁当中,以至于那个时候皇权旁落。

    不可否认,张居正对明朝的贡献,但他那大肆集权,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那个时候的万历小皇帝,对他又惊又恐。

    陈松将考成法做了略微的改变,缓缓的说了出来。

    将内阁这个机构隐没了,陈松不能说这个机构。

    如果陈松说出内阁的话,那么就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通过控制六科来控制六部,此法甚妙啊!”

    朱标的眼睛瞬间大亮,脸上的沉闷一扫而空。

    这个办法最关键的地方不是在于内阁,而是在于控制六科和都察院。

    只要控制了这两个部门,那么考成法就能够彻底的实施下去,同时通过此法将六部死死地关在笼子里。

    皇帝都是权力生物,朱标虽然仁德,可经过朱元璋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或多或少对集权这件事情也比较热衷。

    朱标敏锐的发现,这个办法能更好的集权,而且也能更好的管理官员。

    陈松对考成法的变革不止于此,当年督察院的那些御史,不停地参陈松,让陈松头疼了好长时间。

    风闻奏事本来是出于好意,可一旦应用于党争之上,那么只会助纣为虐。

    而且大部分时间,风闻奏事并没有什么用。

    明朝中期之后,这些清流御史们甚至为了博名声,屡屡顶撞皇帝。

    不管皇帝做的是对还是错,他们都会顶撞。

    如果皇帝能够打他们廷杖,那正中他们下怀。

    虽然廷杖很危险,搞不好会有毙命的下场,可一旦活下来,这个不畏权贵,貌似忠谏的名声,将会为他带来大量的收益。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陈松要从根子上将御史的风闻奏事报销。

    “如果想要将此法落实下,那么必须控制六科以及督察院。臣以为,可以将都察院下放,在每个地方,府一级设置都察院分院,用来检察官员。

    同时,臣以为,官员要是犯法,应该和普通百姓区别开来。赐予都察院审判官员之权,用以审判和惩处官员。”

    明朝的御史制度非常严密,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分管纠察十三布政使司官吏的贪腐渎职和其他违法情事。

    监察御史有权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劾任何朝臣,而且每位御史每年必须举劾两次,否则以怠职论处,轻则调迁,重则罢官免职。

    这样一来御史们必须钻山打洞地去找寻官员们的错处,而且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写明某事发生在何年何月,有何人作证,御史挟嫌诬告,一经查出罪加三等。

    这样的设置本意是好的,可不能长久。永乐年间之后,这些御史们就开始跳了。

    尤其是嘉靖年间往后,这些御史们更成了党争的先锋。

    所以说,必须要取消掉他们风闻奏事的权利。

    “地方上的督察院分部,只有搜集侦查证据的职责,至于缉捕审判之职,只能由朝廷的都察院进行……”

    陈松不停的说着,他说的这些糅合了后世的监察制度。

    放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破天荒的。

    朱标听着陈松所说的这些内容,越听越兴奋。

    虽然督察院失去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但却拥有了审判官员的权利。

    而且还将缉捕审判和搜集侦查两个权利分开,双方相互制约,在更大的程度上限制尾大不掉。

    朱标听得很明白,如果将这个都察院死死的握在手中,那么就相当于变相的控制了天下所有的官吏。

    都察院这个衙门,和锦衣卫不同。

    里面的人都是文人出身,按道理来说,屁股和天下的文人应该是一边的。

    所以,接受度也要比锦衣卫更高一些。

    就算全天下的官员都反对,但督察院里面的那些御史们,恐怕会迫不及待的让朝廷实施这个政策。

    风闻奏事的权力,哪里有实权来的爽快?

    只要是个人,都喜欢那种手握大权的感觉。

    “可以将督察院的所有职责全部写进大明律,用律法来规定衙门的运行!

    考成法和都察院以及六科之下,各地的官员不可能这么跳脱。

    而且根据考程法,各地的官员所上的奏折,会进入六部先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会大大的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陈松最后说道。

    陈松来自后世,他更习惯法制。

    朱标的思维显然比陈松还有活泛,他很快就想到了制约督察院的办法。

    那就是现在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

    用督察院来控制百官,然后再用锦衣卫来控制督察院。

    天下官员有不法事,用督察院来处理。督察院有不法事,用锦衣卫来处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再怎么闹,皇帝也不会和官员们直接对上,中间还隔着一个督察院和锦衣卫。

    朱标想明白这些事情之后,直接将陈松扔在了原地,头也不回的朝着暖阁跑去,甚至连一句招呼都没打。

    陈松看着远去的朱标,摇了摇头,往前走着。

    朱标很快就来到了暖阁,站在朱元璋的面前,脸上满是兴奋。

    朱元璋睁开眼睛,看着去而复来的朱标,皱着眉头说道:“怎么又来了?不是让你出去吗?”

    朱标猛吸几口气,急忙说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难道是将丞相再放出来?不可能!”朱元璋直接呵斥。

    朱标急忙喊道:“不是将丞相直接放出来,而是另外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朱元璋不置可否,他并不觉得朱标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想到什么好办法。

    朱标也没有浪费时间,将陈松刚才给自己所说的那些全部说了出来。

    起初,朱元璋还不在意,认为这只是朱标在胡言乱语。

    可听着听着,他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当朱标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朱元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重复一遍,赶紧再重复一遍!”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急切,迫切的想要让朱标再次重复。

    朱标二话不说,开始重复这些内容。

    这一次,朱标的速度很慢。

    朱元璋也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不过这些观点,朱标很多都没有办法解决。

    当朱标再次将这些内容全部说完之时,朱元璋的脸上涌现出各种各样复杂的表情。

    过了好久,朱元璋道:“你说的这些办法,不是你想出来的吧?”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了解,他不觉得这个以仁德著称的太子,会想出如此阴险的办法。

    没错,在朱元璋的眼里,这个办法非常阴险。

    但同时,朱元璋就非常希望这个办法是朱标想出来的。

    如果这个办法真的是朱标想出来的,那么就代表,自己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潜移默化,终于有了成果。

    朱标哪里敢隐瞒事实?他将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常青?!俺就知道是他,这个家伙,在俺面前畏畏缩缩,什么也不说,倒是在你那里喋喋不休!”

    朱元璋瑶瑶头,开口呵斥。

    只是,这呵斥声中并没有多少埋怨,更没有多少愤怒。

    要是其他的皇帝,遇见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责罚陈松和朱标。

    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件事情无所谓,尽管虽然让他不爽,可无伤大雅。

    朱标是他的继承人,是他最看重的儿子。

    陈松能对朱标说出这些话,说难听点,陈松和朱标是一派的,是朱标的铁杆。

    这样不好吗?这样很好,朱元璋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历史上的蓝玉嚣张跋扈,不是一天两天,但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都能捏着鼻子认了,更别说陈松了。

    朱元璋想让朱标将陈松叫过来,话还没有说出口,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看着朱标,说道:“这样吧,这件事情俺就交给你了。反正最近这些时间里,你大部分都在处理政事,让俺看看你处理的怎么样。

    如果你能将这件事情彻底的办好,拿着大明江山,俺就可以放心的交给你了!”

    朱元璋一脸期盼的看着朱标。

    陈松刚才所说的那些,朱元璋可以明显的听出来,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

    如果想要将这个办法彻底的落实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间要经历的事情也很多,这件事情也非常考验帝王心术以及帝王手段。

    如果朱标能够将这件事情完完美美的办好,那就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说句难听点,就算朱元璋在朱标搞出来这些之时驾崩,朱元璋都会死而无憾,都会放心的将江山交给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