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8章 夏州之战(月票加更)

目录: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类别:历史军事

    【夏州之战】

    李嗣源眼中那个“年才弱冠,未历艰难”的李彝超,堪称英年才俊,少年英雄,李嗣源严重低估了少年李彝超的能力,更不知这场战争将会产生多么深渊的影响。

    李彝超知道李嗣源既不可能对夏州党项人心怀怜悯,更不可能容许拓跋李氏在这里割据称雄。李彝超根本不对后唐朝廷抱有任何幻想,他很务实地制定了暴力抗法、妨碍公务的对策。

    少年李彝超拥有着与他的年龄不相符的政治智慧和胆略,只可惜天妒英才,两年后(935)就英年早逝,假如他可以多活几年,也许西夏政权的建立还会提前。历史没有给出他确切的年龄,只说今年(933)“年才弱冠”,弱冠是20岁,但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弱冠”也未必是正好20岁的意思,应该理解为20岁左右,总之就是很年轻,如果他今年只有20岁的话,那么他死的时候也只有22岁,实在是太可惜了。

    下面,我们将来看一看这个20岁的党项族少年首领,是如何以“穷边”夏州来对抗后唐朝廷。

    李彝超先是给朝廷上疏陈情,向李嗣源示弱,说自己不是想拒诏,而是群众呼声甚高,实在是迫不得已,请朝廷体谅民意。

    与此同时,派自己的哥哥阿啰王率兵占据重要关隘——青岭门;集结境内党项各部落以及各蛮夷部落,做好迎战准备;派游骑兵四处游击骚扰,专门抄劫后唐军队的粮道,破坏工程器械。

    如果选择正面硬刚,李彝超无异于找死。先不论军队数量的多少、战斗力的强弱,药彦稠率正义之师,讨伐拒诏不受代的夏州逆贼,名正言顺,而李彝超则背负“朝廷叛逆”的骂名,部队难免离心离德,特别是境内的蛮夷诸部,很难说他们会为了党项拓跋氏而与后唐中央朝廷为敌。

    所以李彝超制定了一套非常稳妥的抵抗办法。

    首先,以夏州城为依托,负隅顽抗。

    夏州城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由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大王建造而成。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发动十万余工匠,在此地筑城,而他筑城时的严苛残酷简直是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据史籍记载,在筑城工程中,监工用铁镐检验城墙的坚固程度,“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如果能凿入哪怕是区区一寸,就把筑造这段城墙的工匠杀死,尸体筑入墙体。

    所以工程验收之后,城墙坚硬如铁,无惧刀砍斧剁,坚不可摧。

    筑城的材料是当地河底的泥沙,与石灰混合,经现代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竟与如今的混凝土成分类似。

    城池建好之后,赫连勃勃无比欣慰地说道:“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于是就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命名为“统万城”。

    赫连勃勃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裔,故而在407年自立建国时,国号为“大夏”,后世称之为“胡夏”,是东晋十六国之一。

    公元427年,北魏攻克统万城,431年,北魏灭“胡夏”;433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治所。

    统万城坚固耐用,历经了上千年的战火侵袭、风吹日晒,时至今日,遗址尚存。

    早在北宋初期,公元994年,北宋攻占夏州,宋太宗下令毁城,由军队进行系统性地人为破坏,可即便如此,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发现其遗址的时候,仍然惊叹于它的坚固。

    在当时,这座统万城就成了李彝超的底气。除非李嗣源可以让二营长拉出意大利炮,否则休想进城。

    除此之外,西北地区的风沙、荒漠则是夏州的天然城墙。这里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不仅没有粮草,更是没有水源。

    所以李彝超很快就摸索出一条制胜法宝——“疲敌之策”,主力部队龟缩进城,四万多游骑不与后唐主力大军接触,而是迂回劫掠其粮道。

    表面上看,是药彦稠包围了夏州城,实际则是李彝超将药彦稠反包围在无垠的荒漠之中。

    五万大军没有粮食,没有军饷,战马没有草料,更要命的是,连水都没有。而由于路途遥远和党项袭扰抄掠,使得后勤补给线不堪其扰,据记载,每运送一斗粮食或一捆草料,平均花费都要几千钱。

    前些日子,西北地区粮食大丰收,粮食价格是4文一斗,就算翻一倍也不到10文,而要把几文钱的粮食送到前线,则需花费几千文,一千倍的天价运费!

    药彦稠耗不起,于是对夏州发起强攻。

    这时候,统万城那匪夷所思的坚固令药彦稠瞠目结舌。长刀阔斧砍上去,丝毫不起作用,即便用铁镐,也只是在墙体上留下一个白点儿。

    药彦稠陷入到进退两难的窘境。

    李彝超兄弟亲自登上城墙,冲药彦稠、安从进喊话:“夏州穷苦贫困,没有什么金银珠宝,说实话,我们也不想呆在这个穷地方。只不过是祖父、父亲世代相传,才为朝廷守卫这块儿土地。您就算攻下这座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何必劳师动众、耗费钱财?还请麻烦您替我上疏奏报,如果朝廷允许我改过自新,我将全心全意侍奉朝廷,将来朝廷若有征召,我也会率领部族替朝廷充当先锋!”

    这就是李彝超的政治智慧。即便打赢了朝廷,也要主动向朝廷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向朝廷求饶,给朝廷面子,给朝廷台阶,以便朝廷就坡下驴,结束战争;反之,就像庞勋那样,乘胜说风凉话、挖苦讽刺甚至威胁朝廷,置朝廷颜面于不顾,置天子圣威于不顾,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将自己后路堵死。

    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李彝超还派出间谍,以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神秘“知情人”身份,去朝廷“告密”,说李仁福根本没有勾结契丹人,是他故意散播这样的谣言,虚张声势,以为这样一来,朝廷就不敢动他了,谁知道弄巧成拙,这才造成了今天的误会。

    李彝超太懂事了,给足了李嗣源面子。

    既然战争源于一场“误会”,那么事天敬神、有好生之德的受命之君李嗣源同志,就有了充分正当的理由来结束这场战争。

    长兴四年(933)7月8日,李嗣源诏令药彦稠、安从进等班师。夏州之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