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2章、前鉴

目录:蜀臣| 作者:茶渐浓| 类别:历史军事

    众所周知,曾任西海(居延属国)太守的庞淯,在施政牧民、处理汉胡纠葛令其相安等政略上,可称为一时良吏。

    但几不曾参与过军争筹画或将兵临阵。

    如今,他却言之凿凿声称戎马半生的贾栩出兵败局已定,委实令李简诧然。

    虽说李简自身也不谙兵事。

    但他知道,攻防之战,作为攻方天然处于劣势。

    如汉军将士赴近千里而来,无论粮秣补给还是士气,都难以持久。而贾栩与魏平两部占地利与兵力优势,且能南北相互呼应,彼那汉军如何能胜之呢?

    事实上,许多河西豪右及羌胡部落首领,都有着与李简类同的见解。

    他们响应贾栩及各郡太守的征募,聚众备战,就是觉得此番战事汉军胜出的几率不大。

    哪怕汉军主将魏延,乃是享名已久、多有战功的大将。

    是故,李简踌躇片刻,便拱手发问道,“先生之言,以何为断邪?简不解也。”

    “呵~”

    轻嗤作声,庞淯笑颜潺潺,目视李简而道,“我之断言,缘由有四。”

    “其一,今之时,源于故大司马兵败陇右,魏将凉州戎卒皆蜷缩金城郡,令河西士庶人心惶惶。而汉军来伐,贾督将不思安抚黎庶,反而聚豪右部曲、贼寇为兵,令河西扰乱更甚,此乃败笔也!古往今来,焉有邑民不安而将兵出得利之事?”

    “其此,乃是人心不齐。自古趋利而聚者,利伤则散。河西各郡联军近三万之众,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犯了禁令不行之忌。我虽不长于兵事,然亦知‘兵贵精而不贵多’之理。今大军皆以利裹挟而来,临戎之际,必各徇自家之利而不武矣!”

    “若战事顺利,或能争战利品而勇猛奋战。但稍有失利,则会相互指摘、推诿战事,被汉军寻隙各个击破矣!”

    “再次,此番主将乃前将军魏文长。其被玄德公倚为国之藩篱,久镇一方,乃时之良将,贾督将弗如也;且其麾下士卒皆号精锐,此亦河西联军难敌也。再者,汉诸葛丞相以郑子瑾为其副,督领后方。郑子瑾者,多谋善断,随征以来多立奇功,被故大司马称为‘魏之大患’。大司马尚且见惮如斯,贾督将兵出相争,焉能胜之!”

    “最后,乃是......”

    似是想起了什么,庞淯话语稍停顿,反问了句,“文策,你可知昔日魏武平关中的渭南之战否?”

    渭南之战发生在建安十六年,时隔今不远,李简自是知道的。

    但他不知庞淯在推断汉魏凉州之战胜负时,为何要提及过往。

    带着疑惑,他恭敬回道,“回先生,简知此战。乃是马超与韩遂叛,杨秋、李堪、成宜等十余部雍凉兵马群起响应。魏武亲率大军与战,用故贾太尉离间之计击破。此战过后,雍凉各部自此步入败亡,亦是魏国得雍凉之地伊始也。”

    “善。”

    庞淯听罢,赞许颔首,笑道,“你仅知马超、韩遂等人临阵战败,乃是魏武取故太尉贾文和离间之谋;却是不知,雍凉十余部兵马日后败亡,乃是作茧自缚耳。”

    言至此,已显老态龙钟之象的他似是站久了,将手搭在李简小臂上,缓缓沿着檐柱坐下后,方开始继续口若悬河。

    “昔日两军对峙渭南之时,魏武听闻贼每一部兵马至,便面有喜色。从征将率皆不知由,战罢乃问之,魏武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今贾督将尽起河西各郡豪右、羌胡部落兵马与汉军战,一如昔日马超与韩遂尽聚雍凉各部之事也。”

    “一旦败绩而归,河西士庶皆丧胆矣!汉军若趁胜长驱而来,兵锋所至,降者如云也!”

    “班固于《汉书·贾谊传》记鄙谚曰:‘前车覆,后车戒。’贾督将戎马多年,今却不知前车之鉴,故可谓之其才堪为将,而难为督也!或许,此便是敦煌张家受魏国一门两太守殊荣,但却没有遣兵从征之故罢。”

    “故而,我敢断言,贾督将若勒兵守境,则战事尚在两可之间。然其将兵出河西,则凉州必不复魏国所有矣!”

    呃~~

    李简听罢,一阵默然。

    若事果如所言,那么庞淯以《千字文》授学乡闾稚童,倒也无需顾忌了。

    只不过,新的疑惑,又在他心头上泛起。

    任职魏凉州刺史的杨阜,以军谋论,要更胜于庞淯才对。

    如昔日渭南之战后,魏武曹操因为冀州河间苏伯反,乃还军。时杨阜奉使在军,乃谏言马超能得羌胡之心,当留大军为后,防备其复来。

    然而魏武曹操虽赞许了,但因归师仓促之故,所留兵马不多且防备不周,以至后由马超取陇之事。若是魏武曹操严加防范,以张鲁偏安一隅的心态,未必会授兵与马超出陇右。

    亦是说,以杨阜定能推断出贾栩此番调度隐藏的危机。

    但他为何不出言阻止贾栩出兵呢?

    难道他心中亦是对魏国觖望了,便随之任之?

    李简暗自揣测着,亦打算问下庞淯,看看自身所思是否正确。

    但问话刚到嘴边就咽了回去。

    他倏然醒悟了过来——杨阜秉性与庞淯类同,皆是直士。

    哪怕他确实对魏国觖望了,但也不会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冷眼坐观贾栩的失策。

    至于为何如此,贾栩还是出兵了嘛.......

    盖因雒阳庙堂的“边人治边”之策,已令杨阜这个凉州刺史半点权柄都无。他即使道破了此番出兵所潜伏的危险,已然独断兵事的贾栩,也不会听进去的。

    毕竟,贾栩还兼领着武威太守。

    也如其他豪右一般,冀望着有朝一日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凉州主宰。而想将此野望变成现实,就必须用功绩夯实根基。

    说来道去,乃当局者迷,抑或者是利令智昏!

    唉.....

    自然,已然将兵沿着乌亭逆水(庄浪河)河谷进发的贾栩,并不知道庞淯已言之凿凿断言他此行必败。

    相反,此刻的他,觉得一切都天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