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鸟儿卖力的鸣叫,搅得大地上的生机愈加盎然。小草悄悄探出头,窥嗅大地上新生的气息。枝头饱满的芽儿就要开放了。
李家似乎并非自己安身之处,考虑良久,梅爵写信给表哥段玫,让他给她介绍了一所在城里招收女子的学校。她又央求表哥做说客,说服李铭卿让她去上学,铭卿倒是说服了,但是老太太、老太爷那里就难过关了。过老太太、老太爷这一关的说客任务自然落在了铭卿身上。
铭卿从段玫那里知道梅爵要去读书,长吸一口凉气,又看到书信中提及让他做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更是头疼不已。他跟五哥抱怨:
“我知道家里的清规戒律是不同从前般的一丝不苟的执行了。在这个动乱的年月里,往日的威严已不复存在。神已不在,形却依然。再者家里人多,心计多,嘴多,事多。尤其是各房嫂子们,她们之间或明或暗的相互‘关心’,无异于油里加醋,容不得别人的事情简单或者模糊了事。爹娘自然也就不得不更加强烈的反对。但相处了这些日子,我也知道,这位梅家小姐的脾气秉性,本事不大脾气大,说东就东,说西则西,她的偏激执着绝不亚于爹娘的顽固。”
瑞卿也为六弟为难,道:
“更重要的是梅家的这位小姐不缺钱财,单单是陪嫁的财物就够我们家的全家几代人用的了,所以财务不能制裁,唯一能够约束她的就是舆论,而她又没有翡翠李子,舆论也只能是冰上浇油,难以见效。父母说不得梅爵,就只好拿你开刀。那时你也无法,只好两头劝,结果两头都会埋怨你没主见,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气。”
“唉,受气!”
铭卿迟迟不肯做父母面前的说客。梅爵先是一声不响的在新府邸等了几个月,然后就带着丫头满街去逛。就在老太太忍不住要责备她是李家年轻一辈的妯娌中最出格的一个时,她却自告奋勇的向家里人抖出话来:她要去学堂读书!这话让李家老一辈、少一辈吓得不轻。即便是思想最开通的瑞卿和铭卿,也认为她欠考虑的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太唐突,当然他二人心底还是认同她的思想很开通,很合时宜,很进步。
听到梅爵公然要去上学的话,妯娌中,大房、二房太太幸灾乐祸,暗自高兴,希望她这只出头鸟受到打击;四房太太仍然是持一贯的悄悄的不言语的风格;五房太太则是与己无关,隔岸观火,一笑了之;三房太太关切的劝她不要太张扬,否则会惹祸上身,不过又觉得她要怎样是些无所谓的事儿……
老太爷,老太太,背地里直骂梅爵败坏家风,面上给她甩脸子,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昂然进出。她表现得丝毫不畏惧流言,也不害怕蜚语,她对有些人的劝慰心存感激,但内心实质是一样的不屑一顾。让瑞卿和铭卿不得不佩服的是她的毫不在意的大气,在李家的大院内,怕是诸多男人的胸怀也未必及得了,简直就难以让人理解,如同传说中的人物。
李家老两口认为梅爵只在意自己的想法,那么李家的规矩对她而言只是视为清风拂面——注意则有,不注意则无。
老太爷见管不住六儿媳妇,萌生了一个想法:坚决休了这位没有妇道的儿媳妇。但是当他理直气壮的跟老太太说时,老太太嗤之以鼻的对他笑了笑,提醒他:
“还天天说我头发长见识短……如你想的这般简单,这个家当初就不会让她进大门了!”
梅家的家势实在让又老太爷不得不再三犹豫踌躇。虽然时局动乱,致使这些强势的家族的未来实力蒙上了未知阴影,可眼下休六儿媳妇的想法还是只能到考虑的程度。他在思虑休六儿媳妇时,就时不时想起张家,这个大家望族,已经不复存在,白贞死了,翡翠子,还在张家那里,不知所向,但是应当找回来的,按照老祖宗们的意思。如果铭卿娶了白贞,李家的现在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样子,至少和睦多了。梅家这只出头鸟飞进来,惹得家里是乌烟瘴气。她比精明的大儿媳妇、蛮横的二儿媳妇、尊卑不分的三儿媳妇还难缠。他想来想去,却也只能在这位六儿媳妇面前摆铁青面孔而在她背后骂了又骂而已……
首先感受到李家人不友好的是丫头冬子。她处处碰壁,不知道是自己初来乍到不熟的缘故,还是李家就这样风气。以前在梅家,就受气,还指望换个地方能改变,可是真的换了地方,发现比以前还糟糕。
这天早饭后梅爵又想出去走走,被冬子劝阻了:
“小姐,你要是觉得屋里闷,我们就去花园走走吧,出大门,又要被说!”
“唉,在这个院里走动,遇到每张面孔都烦啊!”
“小姐,我们来这里时间不短了吧!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家人比我们家人还多事?”
“岂止多事,有些事简直匪夷所思。比如我们家姨太太多,孩子是不同的娘所生养,所以脾性很是不同,并且太太姨太太们一天勾心斗角,可我们却依然是兄弟姐妹;而他们家,个个都是同一爹娘生养,竟然比我们家还差异。各房之间竟有水火不容的情势。”
“水火不容在太太之间最是明显。他们兄弟之间似乎还不是太过分。”
“是的,众嫂子们似乎各有一盘棋在下,各房都想把这个大家当做棋子,来赢得她们小家的充沛。”
“照我看,大家要是真的散了,小家也不会好过!她们也不想想,还个个心怀鬼胎。尤其是长房的太太,我看见她心里就发怵。”
“大嫂表面孝顺温和,为他人着想,实际是极有主见和主意的人,在家里处处留心,事事关心,什么事都要在自己掌控中才放心。”
“我昨天听厨房的下人似乎称大太太‘千针菩萨’。以前也听他们说菩萨菩萨的,我一直以为他们有求神拜佛之心。昨儿才知道指的是大太太。”
“还有这回事?言传者也太大胆了,若是被大嫂知道了,定不会轻饶。你可不要再提了。她不来惹我们,我们也犯不着去捉她的没趣儿。”
“二房太太尤其不好惹的!我看她对我们一房总是很凶的样子。”
“二嫂看似蛮横,实则是个外强中干,她没什么心计,凡事随大流,如果逆势,也不过是争空面子。”
“三房太太凡事都随随便便的,倒是好处!听下人说家里人悄悄称她韩大嘴巴,说她说话用嘴,不用脑。说她这一点和大太太相反,他们还说大太太说话一向用脑,不用嘴。”
“三嫂嘻嘻哈哈,无心无肺。她不争不抢,物质方面过得好还是坏取决于她的运气;心情永远是乐呵呵的,这最宝贵,值得学习,却很难学得来。与其相比,大嫂的活法太费心神了!”
“学不来,那她是不是天生的乐观人啊?”
“也许吧!”
“这家里四房两口子最奇诡,一天到晚悄悄的,却又极其谨慎的做派,连他们房的丫头都是这样。”
“四嫂么,真是让我看不透。看似他们两口子境界很高,出世了,可是也说不准是他们深藏不露,入世入得比长房还高深也未可知。”
“平常碰到他们房的丫头都不敢多说话,也不敢大声说话。看到她们屏息敛气的,都觉得憋闷!五房的人和她们竟然完全相反,走到哪里都极力招摇!”
“表姐么,花里胡俏,和以前比有过无不及。冬子,你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她们个个迥异,不过她们看我们时的眼神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说不出来的怪异,尤其是二嫂。”
“是的!”冬子拧着眉头点头道。
“这个屋檐下人心各异,毫无家的氛围,比我们家还要……所以,我铁定主意出去读书!”
冬子点头称赞。
梅爵见冬子直点头,就道:
“你凭什么点头肯定我就是对的?”
“凭……凭他什么,只要你定的,就指定没错。”
“呵呵……”
如梅爵所言,她上学并非完全任性而为,而为的是自己的何去何从,为她自己将来在李家的种种不确定性而尽可能掌握命运之舵而决定的。她现在考虑的不仅有理想、自由,更有怎样才能把握自己,把握命运,虽然朝前看一切都还是迷茫的。
贾氏不能拉梅爵到自己这边来,自然心中生怨,于是对梅爵出去上学一事就紧揪不放,不时提着这根小辫子到妯娌群里讽言嘲语或者到上房里抖抖,想着借众位妯娌们的嘴杀杀梅爵的锐气,一来可以出口恶气,二来可以让梅爵觉悟觉悟,知道在这个家里没有人帮衬是不好过的……
早上季氏到上房请安,亲眼看到李家人对梅爵群起而攻,竟然包括贾氏也成了老六媳妇的对立派,心里既幸灾乐祸又有些同情梅爵,当然更认为她是活该。她诧异着贾氏不仅不忙自己的表妹,还推波助澜,就忍不住嘲笑这表姊妹两个。想起她们表姊妹,就想到自己的表姊妹。白贞那么敬她,那么温婉达礼,可是她却走了,再也不能成为一家人。她欷歔老六要是能顺利娶回白贞该多好……
韩氏请安离开时,季氏也连忙跟了出来,一同往回走。看看前后没别房的人,季氏道:
“这个老六媳妇,目无尊卑,无视家规,作为嫂子,我们应该替爹娘管教管教她才是!”
韩氏在上房已经听贾氏愤愤不平了一早上,对于梅爵出去上学的想法她也不以为然的,觉得她做得太不像位媳妇了,不过她又觉得那是梅爵自己的决定,是享受亦或是苦累她自己扛,其他人何必不依不饶。所以她虽然心直口快,一早上冷眼旁观,却什么话也没说。现在见二嫂拉她做同盟军,就道:
“二嫂,我们跟她只是妯娌们,何必去管人家的长短和喜好……”
韩氏说完走了,季氏楞在了原地。
季氏站在那里,见长嫂任氏也从上房出来了。她想着大嫂也是一早一言不发,不过眼珠子却闪烁观望着每一个人,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就打招呼道:
“大嫂!要回了?”
“是啊!看,一早上请个安被吵闹得头疼!”
“可不是么?家里怎能出这样的事,老六媳妇一点儿规矩都不遵守!”
“你说得对,作为李家的媳妇,怎么能不遵从李家的家规呢!唉,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了!”
“大嫂一定要想办法教训小的们才是,您可是我们的长嫂啊!”
“长嫂也不过是空头的,谁会听啊!”
“别人不知道,我是唯大嫂马首是瞻的!”
“罢了,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们还是听爹娘的吧!”
任季氏说了一早上,任氏硬是滴水不漏自己的想法。季氏很是失望。
任氏跟季氏分道,回长房去了。进了屋门,跟在后面的红儿看看四下无人,就不解道:
“太太,六太太上学,这么大的事儿,我们不管么?”
“管!”
“为什么刚才我们不跟二太太说明我们非常反对六太太上学!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位忠实的帮手!”
“我丝毫也不赞成老六媳妇出门上学,一是她出格的行动花销了家里的钱,二是她学了男人般的本事,以后在家里我这位长房媳妇的地位怕是要名存实亡了。如果她出去只是玩玩,又不花家里的钱,我反而希望她出去,这样惹得上房不喜欢她,家里的事情她也不了解,插不上手,我以后管家,也就少了个劲敌。但是我们当面却要始终微笑着面对她,且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在别人面前表示反对她读书一事。反正现在上下几乎都在反对,就不需要我们费心张罗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静观其变!”
季氏朝自己一房走,觉得大嫂应该不会是真不管,如果说四房的景氏说不管,也许是真的。她注意到:景氏是老六媳妇最少见到面的李家媳妇,即便是见,她们也多是在上房老太太那里,通常都是彼此问候一声,就完了。在上学这件事上,景氏似乎也是没有任何声音或者表示。如同她丝毫不知道此事一般……
梅爵知道自己的决定在李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却毫不顾忌,她坚定:李家大不了就离开,但是学要上,而且还要上出个名目,无论他们反对还是赞成。
梅爵的学还没去上,竟然引发了李家的读书大战!这天她回到家后,雪儿笑着告诉她:
“今儿我到上房去端果子,老太太正在教训七老爷,嫌他贪玩不上心读书;说大太太一天到晚在家紧盯着儿子们读书,二太太知道大太太的措施了,也赶紧督促儿子们收敛玩心,用心功课;还说只有四房照旧不见大动势。上房丫头说,老太爷、老太太看在近来儿孙们用功读书的份儿上,应该感谢六太太的带动!”
梅爵听了哼笑一声了过。
如雪儿所言,有男孩子的各房中只有四房不见动静,就连孩子尚小的贾氏都上心儿子读书的事了。任氏对于四房的表现,很好奇,想知道他们是在悄悄用心,还是没把读书争气放在心上。
这天早饭后,长房的男孩子们被母亲催促读书去了。任氏让丫头拿了几串新鲜的葡萄随她一同到四房去。
四房的院外院里从来都是静悄悄的。今天也不例外。任氏站在门外听了听,没听到四房的响动,倒是二房、三房的言语声从各院里传过来,见李庆、李吉站在门口,看来老四也在家。
看见任氏来,两名仆人转身要进去通报,被任氏拦住了:
“别,就不辛苦你们两人进去通报了,我就是送串葡萄来,没什么事。”
两人见任氏不让去,也没坚持,任由任氏带着红儿进去了。
任氏进门,站在门里,细听了一会儿,没听到里面有什么声音。
倒是四房丫头秀儿看见了任氏,连忙报与景氏。景氏抬头从窗子看见任氏在门口徘徊的举止,知道她应该是有什么隐藏的目的,就迎了出来,道:
“大嫂来了,看看,下人怎么越来越没规矩了,您来都不报一声。我在屋里尚且不知道您过来,都没出来迎接!快屋里请!”
“不怨他们,是我不让他们跑腿的!迎接什么,我又不是外人。”
说着二人进了屋。任氏进门不见孩子们和四弟,就道:
“他四叔不在家吗?侄子们哪里去了,我娘家昨天让人送来的新鲜葡萄,分给了上房些,剩下不多,拿点儿给小侄子们尝尝!”
“不多就给大侄子大侄女留着,大嫂何苦还费心劳神还想着他们!”
“小孩子嘛!”
“孩子一早上都跟着他们爹在书房练字呢,不知道被打了多少次了。”
“别逼的太紧,他们还小呢!”
“大嫂教训的是了!”
二人又说了几句,任氏告辞。任氏走后,李儒卿从书房出,问景氏:
“刚才是谁来了,这大声吵嚷烦忧个没完!”
“是大嫂,你小点声说,别人听了传到她那里,要说我们的不是了!”
“大清早的,她来干什么?”
“送了几串葡萄!”
“她怎么可能送几串葡萄呢,又是有什么目的!”
“随她去,我们管好自己就是!”
“心计叵测!没事,少跟她多话!”
“我跟哪一房都没有多往来!来往多了,都是事儿!”
景氏虽然安静少语,也少来往于各房,不过还是用心与各房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关系。大嫂走后,她想起了梅爵,这人自从嫁进来,除了在上房偶尔碰面见过,尚且没有彼此走动过。妯娌中,二嫂跟她针锋相对,大嫂面热心冷……这位兄弟媳妇似乎自觉跟妯娌们疏远。自己并没有跟她为敌之意,不妨找空闲去六房坐坐,表明自己一房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