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回归的零号航天飞机

目录: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作者:三寸寒秋| 类别:都市言情

    翌日,天蒙蒙亮,韩元就已经醒来了。

    零号航天飞机要到中午十二点才返航,而落地时间在计算中是下午三点左右。

    起床后,韩元先弄了个早餐,然后前往控制室检查一下数据信息以及航天飞机发送回来的照片,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

    “当前高度:162.73km。”

    “当前工质剩余:23.76%。”

    “当前电能储备:98.72%。”

    “当前太阳能发电板温度:279.2℃。”

    “当前飞船表面最高温度:279.2℃。”

    “当前命令执行条数:172条;剩余未执行条数:104条,累计命令执行错误条数:7条(已统计)。”

    “........”

    控制室中,韩元仔细的观察着每一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馈出零号航天飞机的状态。

    特别是那七条命令执行出的数据,看的更是尤为仔细,不仅是调出错误的命令,更有对应的日志一起查看。

    “预备命令63执行。”

    “错误,检测高度未达指定指标,暂缓63号命令执行。”

    “数据检测完成,高度达到指定指标,预备命令63-1-8执行。”

    ........

    “预备命令79执行。”

    “错误,检测到电源指数低于90%,暂缓执行。”

    “数据检测完成,电源达到指定指标95%以上,预备命令79-9-1执行”

    ........

    “预备命令84执行。”

    “错误,检测高度未达指定指标,暂缓执行。”

    “数据检测完成,高度达到指定指标,预备命令84-3-4执行”

    ......

    七条错误指令,都是这类型的数据。

    有些是高度导致的,有些是锂硫电池的电能储备量导致的。

    因为在预备执行命令的时候,零号航天飞机上的功能芯片会调用对比当前数据和预备设定数据, 在发现数据有差异的时候,暂缓了执行。

    这种错误命令执行对于整套流程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稍稍延缓了一下某一阶段的升空流程。

    在下一阶段的时候, 预先设置好的多重命令会被挑选, 最接近的一个指令会被执行。

    比如“预备命令63”,它未能执行的原因是零号航天飞机的高度未能达到指令执行的预设值。

    从日志文件来看, 在预备命令63执行的时候,高度还差了3.7公里。

    对于火箭或者航天飞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秒钟的飞行距离, 但一秒钟的差距,就可能导致卫星无法正常入轨,所以必须得进行调节。

    而调节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通过自动对比分析, 挑选出来最适合的那条预备命令进行启动弥补就可以了。

    后续的这些预备命令,都是韩元预设的,他早就考虑到了航天飞机在飞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

    包括在指定时间未能达到指定高度, 锂硫电池的电能存储量不够、航天飞机表面/内部温度过高等等。

    零号航天飞机的升空是呈阶段式的,在攀升超过十公里的距离后, 测距仪会连续三次对地面发生信号波,精准的判断距离地面的高度。

    高度判断出来后, 会将数值和预先数值进行对比,如果相差差错0.5公里,那么功能芯片则会抛弃掉预先命令, 从备用命令中去寻找一个匹配的进行启动。

    进而在下一阶段将高度拉到预设数值上。

    判断高度的同时会对电能的存储数量、航天飞机的表内温度等等数值都进行判断。

    通过不断的进行阶段式的对比和修正,零号航天飞机才能按照预定目标入轨。

    听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也不难。

    但技术才是关键。

    如果没有超低能耗的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 没有高效率光电转换的镧化镓硅太阳能发电板, 没有高储能锂硫电池, 根本就做不到这种程度。

    放到人类社会中,没有额外技术干扰的话, 恐怕最少还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到这一步。

    甚至一百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能否实现这种程度的航天飞行,关键在于可控核聚变技术能否在这一百年内被研发出来。

    而且研发出来还不行, 还需要实现小型化,可以装上航天飞机的那种。

    否则单靠如今各国使用的氢氧燃料或者甲烷等化石燃料几乎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

    化石燃料的效率太低了,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推进, 航天器要携带的化石燃料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化石燃料本身的重量就很大,携带太多, 航天飞机都飞不起来。

    .........

    一一检查完七条错误指令,韩元了解了一下‘零号’的运行轨迹, 确认没有问题后又检查了一下其他的数据。

    包括‘零号’在飞行过程中拍摄的一些照片,韩元都检查了一下,在确认每一项数据都没有什么问题后,便离开了控制室。

    零号航天飞机的返回落地,还有七个多小时接近八个小时。

    七八个小时也不短了,他不可能浪费掉,去将昨天未制造完成的卫星弄完是最好的事情。

    通讯卫星的零件他昨天晚上已经制造出来三分之一了。

    剩下的零件和组装用不了太久的时间。

    体质强大的好处就在这里,书面数值远超于常人的他能轻松扛起以前无法搬动的东西。

    再加上一心多用的能力,以及吊轨、滑轮等工具和一些倭黑猩猩的配合,能让他迅速完成各种仪器设备的组装。

    之前的勒落三角飞行器和零号航天飞机都能组装起来,更别提体积小无数倍,结构更简单的卫星了。

    他设计的卫星,除了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组大一点外,其他的东西并不大,而且使用的材料都是那种较轻的金属。

    如钛合金、铝合金之类的。

    总重量即便是算上工质什么的都没有超过两百公斤,他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的搬起来。

    .......

    忙碌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下午时分,韩元正将数控机床车制出来的零件搬运到组装室中,手上携带的呼叫机‘滴滴滴滴’的叫了起来。

    韩元扫了眼呼叫机,上面显示时间‘下午三点’,顿时就明白零号航天飞船还有半个小时就落地了。

    这是他预先设置的程序,除了遇到问题会呼叫外,在航天飞机返回的时候也会呼叫他一次。

    将卫星零件加快速度运往组装室后,韩元迅速赶往测试场地。

    澄澈湛蓝的天空中,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浮现在韩元和直播间里面的观众眼中。

    所有人都明白,那就是返航正在降落的零号。

    【回来了,回来了!】

    【居然回来了?】

    【卧槽,什么时候发射航天飞机这么简单了?摁个按钮就可以了?】

    【能送上去就不容易了,居然还能回来,回来也就算了,居然全程无人操控?这什么黑科技啊!!!】

    【简单?主播之前做的那么多工作都被你吃了吗?更何况人家技术本来就高。】

    【主播说这玩意去太空了,你们就相信?上太空可没那么容易,在地面无人智慧的情况下上太空,简直就跟扯淡一样,说不定只是上天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这玩意能成功返回,是不是就可以载人航天了?】

    【说不定用不了几十年,去太空、去月球旅行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我记得航天飞机发射的失败率好像很高的样子?】

    【不,米国的航天飞机执行了135次发射任务,成功133次,对于航天器来说这成功率已经相当高了。】

    【成功率挺高的,但是一旦出事了,那就是团灭,挺惨的。】

    【不失事才怪了,挑战者号在发射前技术部门反复强调说密封圈在低温下不好使,捆绑助推还要检查之类的,但政府愿意,硬要挺个面子,死活就要赶这个发射窗口。】

    【技术部的人本以为一点火就要BOOM的,然后上天了,真庆祝着,结果73秒的时候瞬间打脸了,直接放烟花了,可怜上面的几名航天员。】

    【那时候冷战啊,输不起,得抢在老大哥前面发射。】

    【挑战者号爆炸的性质和切若贝尔核电站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冷战时期极端的产物,技术不到家就强行用了。】

    【这尼玛要是我们国家出这种事,不得翻天?相关的官员都得被砍了。】

    【不是说航天飞机不划算吗?所以我们才没搞来着,本来可以摸着鹰酱过河的。】

    【不划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技术不到家。】

    .......

    天空中,零号航天飞机的身影在迅速变大,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有些兴奋,有的诧异,有的在和其他人聊什么时候他们也能上太空。

    部分观众不相信如此简单就能将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认为这玩意顶多就是在天上转了一圈后就回来了。

    不过大部分的观众还是相信这个直播的,毕竟直播这么多年了,这个主播从来都没有忽悠过人。

    说出来的话都做到了。

    至于各国的专家,对于零号航天飞机前往了一次太空并没有太多的怀疑。

    这个主播制造出来的航天飞机虽然看起来很简陋,而且在控制方面看起来跟过家家玩似的。

    但里面应用的各种技术相当高,做到飞上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推力问题解决,就算是块砖,也能让它稳定的飞上太空。

    像这个主播这样,一次性消耗掉数吨液态氙,就为了地面无人指挥的情况下将航天飞机送上天,在各国专家眼中宛如神豪一般。

    只能羡慕的表示,这种消耗,他们耗不起。

    不过这也印证了对方的科技远超地球人类,在人类手中价值极高的液态氙,在对方手中只不过是可以随意消耗的普通物资。

    就跟石油煤炭一样,随便烧。

    ........

    十余分钟后,底部喷射着棕红色尾焰的零号航天飞机已经能清晰的看到全貌。

    降落的地点依旧实在测试场,只不过和发射点稍稍有点差距,两者间隔了十来米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韩元来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航天飞机落地,强烈的尾焰气流将测试场地上的一些尘埃碎石吹的满天飞。

    等待气流稍缓,韩元扇了扇眼前的浊气,上前检查航天飞机的情况。

    外观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

    用于保护的第一层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先目视检查了一下,入目的一些保护层表面连刮痕都没有,倒是灰尘有一些。

    不过这个是刚刚降落的时候附上去的。

    检查完一部分表面材料,韩元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H-Y型氧化铝材料的表现,他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H-Y型氧化铝材料的莫氏硬度高达8.4,堪比宝石。

    要知道刚玉,也就是红蓝宝石的硬度也就9.0,有些品质差的还达不到。

    这个硬度,就是用小刀在上面划拉,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在飞行的时候,只要不撞到鸟类陨石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伤。

    进入零号航天飞机的内部,韩元先小心翼翼的将存储设备拆了出来。

    零号虽然是一架无人架设的航天飞机,但里面还是留有人为操控的驾驶控制室的。

    这个点基本就是照搬之前的勒落三角飞行器的,只有一些异常简单的功能。

    至于他拆存储设备,是因为可以带回去分析航天日志数据。

    虽然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将里面的数据导出来,但那个效率实在太慢了,他忍受不了。

    日志太庞大,直接拆下来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中央计算机进行读取分析是最快的方式。

    存储在密闭金属容器中的磁存储设备被韩元三下五除二的拆解了下来,先运回了计算机室。

    不过分析数据还要再等一两天。

    他现在要先对零号航天飞机的整体硬件做一个详细的检查。

    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锂硫电池系统、功能性芯片、航天飞机的金属骨架、太阳能发电板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仪器检测的。

    包括目测视查没什么问题的H-Y型氧化铝材料,同样需要经过专业的仪器进行分析。

    针对航天飞机的检查,是航天飞机落地后需要第一时间做的东西。

    就像飞机落地后,地面的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养护检查一样。

    原因在于有些缺陷问题它是有时效性的。

    可能在落地的时候检查能发现,但当过了一天或者两天后再去检查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至于航天日志的数据读取分析,以及卫星的制造,那些东西都可以往后拖一拖没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