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三分之一光速

目录: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作者:三寸寒秋| 类别:都市言情

    发射一个卫星去太阳系外探探路,看看太阳系外到底有什么东西。

    加工厂房中,韩元在思考着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甚至一度都忘记了自己还在测试磁轴承圆珠。

    对于他来说,发射一颗卫星上天现在并不是什么难事,即便是要将这颗卫星送往太阳上,或者送外冥王星都能做到。

    但将一颗卫星送出太阳系, 这和前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太阳系的边界有好几个定义。

    有些近,有些远。

    如果说以海王星的轨道作为太阳系边界,太阳系的直径也有足足60个天文单位。

    而一个天文单位指的是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1.5亿千米。

    以海王星的轨道作为太阳系边界,这是八大行星为界限的太阳系。

    至于冥王星?

    冥王星早就躲角落里哭去了。

    以海王星的轨道作为太阳系边界,其直径差不多有90亿千米, 半径为45亿千米。

    如果从地球上发射一架航天飞机以旅行者一号17公里/秒的速度一直朝海王星轨道飞, 需要大概八年的时间才能飞到海王星。

    这是最近的太阳系边界定义, 但很显然不是他需要的。

    他需要的边界,应该是奥尔特云。

    但若以奥尔特云为标准作为太阳系的科学边界,那么太阳系直径能达到20万天文单位,足足30万亿千米。

    以旅行者的速度,从发射到超出,需要超过五万三千年才能飞出去。

    在面对宇宙这个庞然大物的面前,别说人类创造出来的极速,就算是光速都显得渺小至极。

    以奥尔特云为太阳系的边界,从太阳发出的光差不多需要一整年的时间才能跑出去。

    这个是令人心生退意的距离。

    要知道,人类自1977年就已经发射,至今为止已经接近五十年时间的旅行者一号,到现在也才飞出去两百多亿公里。

    对比起30万亿公里,两百多公里真的连零头都不够。

    ......

    当然,对于韩元来说,旅行者一号17公里每秒的飞行速度并不是他能制造出来的飞行器速度的极限。

    韩元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如果不惜代价的话,他能将发射上天的卫星或者飞船在宇宙真空中的飞行速度推进到了十万公里每秒,也就是三分之一光速左右。

    毕竟他有足够的手段进行改造卫星并让它携带足够的燃料上去。

    而且他手上有能达到这个速度的推进器。

    这个速度如果放到地球上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三分之一光速, 这是目前各国想都不想的速度, 仅仅在某些科幻电影中有这种设定。

    韩元能做到,是可以说集成了他手上目前用于的各种顶级科技的成果,其中有中级知识信息,有另类的智能操控系统,以及超高速离子喷射技术等等。

    ......

    如果是在一个有大气的星球内部,韩元做不到这种程度。

    但放到宇宙真空中,只要你喷出的离子速度够强劲,速度在光速之下是可以无限制提升的。

    这和目前人类使用的技术有着极大的差别,就像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和普通的化石燃料发动机一样。

    当然,如果以目前人类的发动机推进技术来做,三分之一光速是不可能达到的一件事情。

    对于目前全世界各国掌握的推进方式以及发动机来说,这些推进技术都有着严重的自我限制。

    靠普通的加速去接近真空光速需要的能量太大。

    事实上,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人有过这种将飞船速度提升到光速概念内的疯狂念头。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年代,在当时日不落帝国快要落幕的时候,以日不落国为首,做了一个叫做‘代达罗斯’的计划。

    这个几乎是日不落国-星际学会提出来的研究计划,这些疯狂的科学家考虑使用无人太空船对另一个恒星系统进行快速的探测,进而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在这个计划理论中, 使用核聚变火箭并且只要50年,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内,就可以抵达另一颗恒星。

    而一颗距离地球6光年名为‘巴纳德星’的星球则被选择为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

    计划的名称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修建米诺斯迷宫的工匠,‘代达罗斯’。

    意喻着人类也同样可以在广阔的宇宙这个超大型迷宫中修建起来一座四通八达的供电。

    这是一个相当疯狂的计划,在代达罗斯计划的核聚变推进要达到真空光速的百分之二十是可行的。

    只不过飞船速度提升的效率不高,而且它还需要飞行器干重的18.105倍以上的核燃料来加速。

    这个计划在当时看来是很疯狂,但是疯狂中又有一些理性。

    抛开飞船建造等困难,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它的运行原理、计划航程等似乎可以用现有技术满足,并不完全是凭空幻想。

    可惜的是,在这个计划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至今任然尚未实现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不过代达罗斯计划最大的成功就是为星际探索指明了方向。

    相比于曲速引擎这种科幻设想,脉冲热核火箭发动机则要现实得多,是目前人类最适合星际航行的发动机之一。

    假如未来某一天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长久的生存基地,或许能够变为现实。

    至少如果使用这个计划,人类去往4光年之外的比邻星需要的时间能缩短到可承受范围之类。

    这项计划在七十年代让各国看到了星际移民的希望,但随后迟迟未能突破的可控核聚变又将其打入深渊中。

    一直到前两年,从韩元身上看到可控核聚变的希望后,这一类型的计划才从尘封中醒来。

    .......

    对于韩元来说,星级旅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送一颗卫星去太阳系外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需要考虑的是值不值,需要等待的时间,以及如何进行通讯等问题。

    他是能将卫星或者飞船加速到三分之一光速没错,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速度。

    这是个缓慢且阶段性提升的过程。

    韩元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从发射到突破奥特尔星云,需要的时间大概在六年左右。

    六年的时间就能离开太阳系,这要是放到现实世界,各国会毫不犹豫的上马这一工程

    但对于韩元来说,六年的时间还是有些太长了。

    从获得这个系统走到了今天,他都还没有花费六年的时间,尽管已经接近了,但实际上离六年还差一些时间。

    新手任务一个月,一级、二级、三级任务都是一年,而星链任务是三年,加起来刚好六年一个月。

    不过现在他还处于星链任务中,虽然已经第三阶段,也就是第三年,但终究还没有完成。

    所以耗费六年的时间发射一个卫星去太阳系外看看对韩元来说是相当漫长的。

    六年后,说不定他都已经离开太阳系了。

    除了时间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通讯的问题。

    超远距离的通讯对于韩元来说是目前技术上的一个缺陷。

    在面对以光年为单位的空间距离时,无论是电磁波通讯还是中微子通讯都显得极为渺小。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两者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致的。

    如果光都要走一年才能离开太阳系,那么从奥特尔星云传递信息回来也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么漫长的信息传递时间,是韩元无法忍受的。

    信息这东西,最讲究一个实时度了。

    失去了实时度的信息,意义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

    除了这两项外,还有一个让韩元有点犹豫的点是,他发射卫星脱离了太阳系,会不会代表,或者意味着他离开了太阳系。

    前任宿主给他的留言到现在都还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一笔深刻的影响。

    其他的不说,光是这些巨型昆虫的来源,韩元是知道它们来自太阳系之外的。

    假如卫星真的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什么重要的情况,花费了一年时间传递过来,这个消息,可能已经过时了,甚至有可能还会打草惊蛇等等。

    沉思了半响,韩元最终做出了决定。

    他决定弄几颗卫星去奥特尔星云。

    奥特尔星云是太阳系的边界,但依旧属于太阳系。

    将卫星发射到奥特尔星云里面,并没有离开太阳系,这也没有和前任宿主的‘遗言’冲突。

    但或许他能在哪里发现一些什么东西也说不定。

    这是一个取巧的办法,不过也许有用。

    韩元实在是很好奇太阳系外到底都有些什么东西。

    巨型昆虫?前任宿主遗留下来的遗迹?亦或者外星文明?

    这些未解之谜如同脚底的羽毛一样,不时的在哪里挠动。

    ........

    实验室中,韩元终于从思维散发中回过神来了。

    在外界看来,他已经矗立在哪里发呆好几分钟没有任何动静了。

    这让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很是义愤填膺,义愤填膺的同时又在好奇他到底在想什么,居然想的那么认真又那么走神。

    回过神来,韩元看着弹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刚刚走神了,不过磁轴承圆珠的测试已经完了。”

    “实验证明,这个才制造出来的东西是符合要求,至于能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极限,那需要后续的整体数据才能确定。”

    说着,韩元停下了磁场控制器,打开了阀门将里面的磁轴承圆珠取了出来放到另一个盒子中保存了起来。

    磁轴承关节核心之一‘磁轴承圆珠’已经完成,剩下的自然是另外一部分。

    相比较磁轴承圆珠,另外一部分虽然分为上下两节,但上关节和下关节的制造方式其实是一样的。

    只不过两者的某些细节,比如β-敏磁线的缠绕上是完全相反的。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上下关节都是为磁轴承圆珠服务的,它们要想磁场控制器一样,为磁场关节的旋转和转动提供不同角度和强度的磁场。

    至于制造难度,在韩元手中并不算什么,顶多就是繁琐一些而已。

    花费了几天的时间,韩元顺利的完成了上下关节的制造,以及一些X-1型工业机器人腿部的组装。

    .......

    初步组装完成的脚腕关节以及小腿部分已经成型,其形象看起来和人体的大小腿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对这只泛着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看起来科幻感十足的机械腿十分好奇,纷纷催促韩元测试一下给他们看看。

    韩元看到了这些弹幕,想了想后将初步组装完成机械腿用一个复合树脂材料固定了起来。

    本来他是打算整体制造完成后再来进行测试的。

    韩元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很有信心,而且磁轴承圆珠和磁轴承关节都是经过了检测的,完全符合标准。

    磁轴承关节和圆珠都符合标准,组装起来基本就不会出现问题。

    不过所有人都想看,那他再测试一下也无所谓,反正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还可以验证一下组装起来的机械腿是否符合要求。

    当然,因为整体并没有完成,只有单单一个机械腿的情况下,验证起来就有点困难了。

    毕竟整体的控制系统还没有装上去,不可能让一只腿在地上蹦来蹦去。

    虽然以组装完成的机械腿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但是那画面想想就觉得有点诡异。

    所以韩元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他用一根高强的复合树脂材料将整个机械腿吊了起来,固定在了半空中。

    被垂吊起来的机械腿整体看上去有些耷拉。

    脚腕处和膝关节的磁轴承关节在没有电源供应的情况下就像是被人打断了一样,垂落着只剩下一层肉皮连接着。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容,实际上这种柔软性也正是韩元所需要的。

    被垂吊起来的机械臂固定在半空中,大腿处露出了数量繁多的各种连接线和连接端口,看起来很杂乱。

    韩元在加工厂内翻找了一下,找来了一些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然后分别连接到了电源和计算机上。

    目前成型的还只是X-1型工业机器人的一条腿,里面没有控制系统,要进行测试和控制的话,还得借助中央计算机的能力。

    好在对应控制程序韩元手中是有的,不至于现场临时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