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开端

目录:华娱之生于1984| 作者:小李都督| 类别:都市言情

    “嗯?”杨琛对上杨森的眼神,无辜道:“我是这个意思吗?”

    杨森掠过这个话题:“影视圈不是那么好进的,他们比音乐圈还要封闭,尤其是民营资本,没有人领着,你连门槛儿都找不到在哪儿!”

    杨琛耸了耸肩,语气轻快道:“所以我给咱找了个领路人。”

    “谁啊?”

    “尚竞。”

    “尚竞?就是给你拍mv那个导演?”杨森莫名其妙地看着杨琛,“你没发烧吧?他一个拍mv的,你指望他?”

    杨琛摇头道:“你不要小看他。虽然他在圈子外籍籍无名,但他是军艺毕业,后来又进了空政话剧团,这期间摸爬滚打二十年,只是人脉就不可小觑。他的作品还连续三年上了春晚。你可以想一想,他在圈子里的能量换一张入门资格证很难吗?”

    杨森点点头,这话是在理的。

    时间有一种力量,不仅雕刻了年轮,也在把你的过往打磨成资历。

    就跟杨森一样,玩了那么多年摇滚,即便圈子外没有名气,后来还退了圈,但是想发一张专辑,他只需要一声招呼,随时可以搭起一个台子。

    这就是人脉和能量。

    杨琛接着道:“而且我们毕竟是新人,新手入门,搭上尚竞刚刚好。他的根子虽然在空政,但说到底在影视圈里也只是个跑单帮的。真要是搭上哪个大佬或者山头,只怕会被吃干抹净,连渣子都剩不下。”

    杨森默默思索着,好一会儿才问道:“你跟他谈过了?”

    杨琛点头:“谈过了。”

    “什么代价?”

    “投一部电影。”

    “你疯了吧?”杨森难以置信道,“现在的电影市场烂成什么样了?你还往里边儿淌!”

    “没关系,小成本而已,就当掏的入门费,而且也不一定会赔。”

    “我还以为你是要做电视剧。”杨森没好气道:“电影这东西,再小的成本也得百万记数了吧?投了多少?”

    “我本来就是打算做电视剧。近几年内我就没打算做电影。这一部算是例外,只是个敲门砖。”

    杨琛回了一句,答道,“没投多少,谈的是两百万,不过肯定不会一次性到位。小叔,到时候还得你帮着照应,看着点儿资金,顺便给这部戏做个制片人。”

    “我真是欠你的。”杨森揉揉杨琛的脑袋,“跟你爸他们说了吗?”

    “我们开过家庭会议,只要不背债,我赚的钱可以由我自由支配。”

    “我那大哥和嫂子也真的心大,就这么由着你的性子来!这可是大几百万的事儿,就一点儿也不管了?”

    “我跟他们说,有你看顾着,我出钱,你出力,造一个老杨家的家族企业出来。”

    “臭小子!责任全背我身上了!”杨森骂骂咧咧,“我还有音像店呢,怎么说也是一小老板,就这么跑去给你打工?”

    杨琛道:“小叔,我说实话,你那音像店没前途的!先找个人看着,过几年完全可以租出去,就那一个铺面的租金就足够你活的很滋润了。

    而且,亲兄弟明算账。咱叔侄俩也一样,你来给我当个法人代表,我让你做总裁,还给你股份。最关键的是,咱们做这个行业,到时候你还可以给我找个漂亮婶子!”

    杨琛挤眉弄眼,“怎么样?小叔,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呸!没大没小的,敢来作弄我?”杨森又一把勒住杨琛的脖子,“说!错了没?”

    “错了错了!”杨琛连忙投降,但是被杨森松开后,腰杆又挺了起来:“小叔,我说实话,你也老大不小了,也就是我爷他们走的早,要不然看到你这岁数还不结婚,非得打断你的腿!”

    杨森脸色一变:“臭小子,我看你是找揍!”

    杨琛撒丫子就跑:“小叔,我也就是让着你,我可是练武的!”

    人群熙熙攘攘,阳光下,俩人一前一后,追逐着,像极了溜走的时光。

    ……

    京文的动作很快,主要是mv已经多拖了半个月,所有的准备都是蓄势待发。

    如今两支mv投放到电视媒体,吹响了宣发的冲锋号。

    与此同时,电台纸媒也一起发力,一时间声势煊赫。

    这完全不是一个新人的架势。

    30万唱片早已经铺货完毕,李辉已经派人在工厂守着,只等着首周销售数据出炉,便立马下令开工补货,初步预期20万。

    “辉子,你是真的不过了?”杨森吐槽着,“50万唱片,虽然杨琛是我侄子,但是我的面子没这么大吧?万一有个闪失,你这副总栽了可别来怪我。”

    “你就不能说点儿好的?”李辉气急败坏,最近他的压力也很大。

    30万唱片,仅仅压制成本就近百万,宣发费用的投入还超过了这个数,万一失败了,确实会成为他事业上的滑铁卢。

    “那是你亲侄子!你整天不盼着点儿好,在我这儿跟个苍蝇一样嗡嗡嗡,我头都快被你吵炸了!”

    杨森耸耸肩,揽住李辉的肩膀,“你的压力太大了,走,出去喝点儿酒放松放松!”

    “杨琛呢?他的专辑要发售了,不说来盯着数据,连个面儿都不露?”

    “杨琛?那小子旅游去了!”杨森道,“我陪着你还不够啊?”

    “我真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辉拍了拍脑门儿。

    “小辉子,不要有这么大压力嘛!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接下来听天由命就行。你这纯粹是杞人忧天。”

    “呸!你才是太监!”李辉没好气道,“你这个文盲,杞人忧天是这么用的吗?”

    “好好好,我文盲!”杨森很理解那种压力,好声好气,“说起来,你为什么这么有信心?看你宣发的阵势,你这是看好唱片销量能过百万?”

    “嗯,差不多吧。”李辉发泄一通,情绪好了很多,“我做过市场调查,还记得《北京一夜》吧?”

    杨森点头道:“嗯,当年那首歌也算是火爆一时了!”

    “对,那首歌能火,就表明民众对这种风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部分民众虽然不太喜欢京戏的慢节奏,但对唱腔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你也听过小琛的歌,质量都属上乘,戏腔和流行结合得很好,没理由销量会输给《北京一夜》。”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李辉道,“我真正的信心来源于杨琛本身,他具有爆火的潜质。那两支mv你也看了,等发酵一段时间,也许那些小姑娘们不一定会冲着歌来买专辑,但一定会冲着人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