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83 忌讳

目录: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类别:历史军事

    大明朝的官不好当,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现在的英示皇帝,一个个的都不会让官员们轻松起来,给予了官员们极大的压力,想要像两宋时期那么富贵,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对于很多的官员来说,他们在乎的不一定就是朝廷的俸禄,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地位和权力,而这些显然也是明朝的皇帝们不可能给予的。

    读书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这可不是没原因的,因为宋朝一旦金榜题名,那么就是人生巅峰。俸禄什么的暂且不说,文官们的地位奇高,根本不讲那些武将们放在眼里,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鄙视。

    除了文武地位的悬殊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当官的环境。宋朝的文官可不担心被皇帝杀头,最多也就是被贬黜或者流放,就算党争比较严重会有党同伐异的事情。

    但是不需要太担心皇帝一道圣旨就是人头落地呀,看看大明朝做的事情,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被砍头也就算了,动不动还要剥皮充草,还要被挂在县衙旁边的小房子里示众!

    甚至一些读书人觉得明朝的官员,还不如元朝时期有地位。蒙元虽然是异族,也将读书人划到第九等,可是很多的时候也会给官员们一些权利,会给他们一些体面。最重要的是,只要完成了一些事情,朝廷可是不太约束的。

    哪像在大明朝,贪官污吏被杀得血流成河,要是不能勤勉或者执行好朝廷的政策,考评那一关也过不去,说不定还要被朝廷责罚,这简直就是没有活路呀!

    想要牛儿跑得快,大明朝的皇帝也不舍得给牛儿们吃的太饱。

    这样的局面自然会是怨声载道,可是没办法呀,谁让很多的读书人骨子里想着的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官就算再苦,也总是好过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就算是再被皇帝压榨,在百姓的眼里那也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茹镛看着拜帖,说道,“父亲,这些帖子府上真的不回?”

    茹瑺淡淡说道,“为父蒙陛下隆恩忝为吏部尚书,本就是滔天之幸。你大哥尚公主,贵为驸马都尉,吾等当知足。”

    茹镛也说道,“儿子一直不敢辜负皇恩,只是这些帖子好些都是……”

    茹瑺看着幼子,说道,“你是想说这些帖子好些都是朝廷重臣送来的,想要结个善缘是不是?咱们茹家,首当尽忠职守无需歪门邪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茹镛也觉得或许也不能那么刻板,也需要考虑以后呀。

    大哥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那可是驸马都尉,按照辈分来说当今天子还要称一声姑父。这也都是有朝廷俸禄的,以后只要要是想要步入朝堂,那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起码一个文散官或者武散官的官位跑不掉的。

    大房那边是不需要担心,可是要想想二哥呀,也需要想想自己这个老幺呀。

    父亲大人贵为吏部尚书,这要是连个善缘都没有结下,以后要是高老还乡了,那朝廷之上可就没了什么香火情了,以后子孙想要走仕途,那就比较艰难了。

    茹瑺自然也知道小儿子在担心什么,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好明说,或者说小儿子的那些想法也很正常,毕竟很多官员实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

    虽说朝廷现在对于党争十分的地方,可是谁都清楚,朝廷上也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个官员的派系,有些人就算是离开了朝廷,或多或少的还是留下了一些情分在,或者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衣钵传承。

    比如说茹瑺,他可是主持了英示元年的科举,那一科的学子们,理论上也是茹瑺的门生。当然茹瑺可不需要这样的名声,主要是不愿意出这个风头,那样只会引起皇帝陛下的不快。

    更何况贵为吏部尚书,这也就是实质上的文官之首,也没必要在乎那些虚名。真的要是想要培养门生,那也是需要找到可以培养的人才,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就笼络一堆人,那样反而只会坏事。

    就像前任户部尚书郁新,虽然这事被罢官去职了,现在也是沦落到被发配到黄河大堤。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郁新培养的接班人非常好,夏元吉那可是一个厉害角色,很多人也知道,皇帝陛下颇为赏识他。

    茹瑺看着小儿子,说道,“你如今还是好好的进学,莫要有其它的心思。官场上的那些弯弯道道,你现如今还不懂,若是有朝一日你步入官场,为父再好好教你。”

    茹镛就郁闷了,别看他现在也是在国子监读书,可是他才不是那种凭借着真材实料考入国子监的。国子监里可不缺少他这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家里头都是有威高权重的长辈。

    这类学生自然也就是荫生,和那些荫官一个道理,就是投胎投的好家里有个当官的。这类人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但是未必一个个都是人杰。

    别看茹瑺是一个神童,现在更是贵为吏部尚书,但是他的三个儿子们一个个的都没有太大的才华。不要说继承衣钵了,只要不搞出一些乱子,就算是不错了。

    茹镛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在国子监读书都读不明白,指望金榜题名更是不要想。自己没有那个本事,父亲也不会帮他暗箱操作。就算以后有荫官的机会,大哥和二哥能够分到更多的资源,到他头上的时候估计就是一个富家翁了。

    茹瑺叹了口气说道,“看看练府就是,你若是聪明一些,你的那些同窗好友若是向你求情,一概不要答应。”

    隔壁的练府可不好进,那可是皇贵妃的娘家,练子宁练老大人更是为人古板严苛。

    不要说寻常的官吏不敢登门造次,就是他这样的官宦子弟被老大人碰到了,不出意外的话也要被考校一番,以及说不准要被训斥一番。

    谁敢在那位老大人跟前放肆,先不说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当今天子宠爱皇贵妃殿下所诞公主。单单就是练老大人在大理寺和都察院轮着转,这就是让人觉得害怕了。

    看似是不如六部尚书官职高,可是这也是不折不扣的九卿之一。最主要的是那位老大人的职责就是监督弹劾百官,也是深受皇帝陛下的信任,就算是茹瑺也不敢轻易得罪啊!

    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一点的比较好,茹镛也确实有探探口风的心思,一些同窗好友所请推脱不过。而自己现在也问了,这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这边大事他也做不了主。

    现如今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打算整肃吏治,好些人在这个时候是心惊肉跳的,也有不少人在忙着扬名、运作。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危机,搞不好就是丢掉乌纱帽,甚至是人头落地都有可能。而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来说,说不定就是自己的仕途上升一步的机会。

    尤其是那些清官,或者是一些清贵的官员、官声好的,这自然也就是他们的机会了。他们或许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野心,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些机会,一些能够让皇帝注意到他们的机。

    京察,这对于不少官吏来说确实是一次大考,表现的优劣也确实关系着他们的仕途以及身家性命,这个时候要是不认真的,那就是怪事了。

    那些想要向上爬的,自然是有能力或者是德行比较不错。虽然有些人可能是在其位谋其政,没有太多的功利的心思。但是更多的还是想着总该是得到点什么,尤其是自己做的还算不错的时候,不管是名声或者是官职,总该得到一点吧。

    这个时候多多的运作,当然没什么问题了,不只是身在官场会这么做。在其他的地方,实际上也是一样,抓住每一个能够向上爬的机会,这是人之常情。

    而那些底气不足的人,或许是想着上下钻营,想着是能够顺利的度过难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哪怕大明朝对于贪官污吏惩处一直很严厉,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官员都是清官。

    更何况有些人还有其他的心思,就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是屁股底下也不算很干净。但是自然这是京察,完全可以将主事的人拉下水,到时候只要笔杆子稍微动一动,考评那一关自然可以拿到优异的表现,说不定就可以升官了。

    能够在官场上厮混的人,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总有一样是比较厉害的。而有的人干脆是双商都很高,那就是如鱼得水了,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了。

    茹鉴来到了正堂,行礼后说道,“父亲大人,儿子去了严公府邸,严公勉励儿子几句,留下书信。”

    茹瑺叹了口气,说道,“为父和严公早年投入陛下门下,那时品级不高、职司不多,也是时常私下走动。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好不痛快!只是现如今,哪怕严公即将出发开封府,吾也不能亲去送送!”

    茹瑺的两个儿子也不说话了,这些话题也确实是比较敏感,不过他们也都能够理解。

    他们的父亲是吏部尚书,是天下文官之首。而严震直是工部尚书,虽说不少人觉得工部是六部当中最不显赫的,可是谁都知道当今天子无比重视工部。

    这两位尚书大人要是私下里经常走动,那多少是有些犯忌讳的。哪怕他们都是出自太孙府,可是真的要说起来,普天之下的官吏,哪一个不是当今天子的门生?

    茹瑺或者严震直,实际上也不是这几年才不走动,他们只是在当时的皇太孙年岁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开始彼此间慢慢的保持一些距离。也是随着他们的官位越来越高,也就开始慢慢的保持一定的距离。

    至于说和张赫、朱寿这些武勋,哪怕都是出自太孙府,也一直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文物还是需要分开一点的,走的太近了,不是好事。

    严震直即将去治理黄淮,很多人也看到了他的风光,看到了他得到了皇帝无与伦比的宠信。很多人只是羡慕,不少人也会觉得佩服,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事不关己。

    作为同僚,茹瑺觉得自己能做的也都做了,他也知道那就是严震直的追求,他不会多做什么自然也不会反对,只能送上自己的祝福了。

    或许茹瑺也会感觉到骄傲,当初的太孙府门下,实际上也是英才济济。不管是现在居庙堂之高,还是说牧守一方,大家现在都算得上是朝廷栋梁。

    最重要的是这些昔日同僚们都是国之重臣,一个个的也都没有忘记初心,辅佐的皇帝陛下将江山社稷治理的更好。他们或许也都是无比幸运的,早早的在陛下跟前效力,陛下也对他们委以重任。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能够辅佐陛下开创大明盛世,这也算是他们的幸运。

    朱允煐可不知道自己的尚书们在说着什么、想着什么,他只是在逗着小儿子。看着胖嘟嘟的朱文坤,朱允煐的心情就很好。

    “你大哥是太子,咱就不给他什么王爵封号。咱就是那么宠你的二叔,也只是让他当了个吴王。想想你的那些王爷们,咱可是不舍得给他们好的封号。秦王、晋王是给你曾祖早封出去了,汉王爹给你留着!”

    在旁边的徐妙清心里一喜,王爵封号可不是小事,虽然现在大明朝没有实质上的封地,但是这些封号也代表着地位。

    一般来说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封号最为尊贵,当然自唐朝以来,秦王的地位就显得格外特殊。当然在大明朝,吴王肯定也是无比的特殊的。

    不过这个汉王的封号,那可是一般的皇子没办法承受的。

    大儿子是太子,次子是汉王,这足以说明徐妙清的地位稳固。在者就是次子得到汉王这样的封号,实际上这也是在辅佐他的大哥呀。

    刚刚满周岁的朱文坤可不知道他的父皇给他预留了尊贵的王爵封号,正专注的弯着腰抓着自己的小雀雀呢!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