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〇章 见闻

目录: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类别:历史军事

    在军校的几个月,李秀成过得非常的充实。主要是他接触到的知识都是他以前未曾接触过的。

    本就好学的李秀成,在这里早就忘记了自己本就是一个监军了。他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他以前概念中的火枪,像洋人那样的燧发枪就已经很先进了。    现在他知道燧发枪都已经落伍了,洋人已经普遍装备前装线膛枪,再配上一种特殊设计的子弹,不仅装弹的速度很快,而且射程也扩大了好几倍。

    他甚至学习了步枪的原理,知道了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子弹的初速度。

    他知道了为什么当初太平军中一直在传,淮海军的枪打的又快又远。

    而且打仗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到对方的人。难道他们的枪趴在地上就能装弹?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答案。当他们在靶场上感受了使用53式步枪打靶之后,他们每个人都对手上的步枪爱不释手。    当他们得知自己手中的步枪是军校的,不能发给他们自己时,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遗憾。不过当他们被告知到了部队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枪,每个人又开心起来。

    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得到一把好枪,就像一个古代的猛将获得了一把绝世神兵。

    还有一种枪,目前淮海军都没有装备,不过军校的教学中已经提到了。

    这种枪竟然没分钟可以发射几千发子弹,这样岂不是一把枪就能顶的上千军万马。

    李秀成觉得,要是有十几把这种枪,自己带上千把人都能够攻下京城了。    在这里他还知道各种炮的用法,原来火炮还分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

    原来淮海军的炮和枪一样都是后膛装的。所以淮海军的炮的射速也非常的快。

    淮海军还有那种炮口近30公分,重达几十吨的重炮。李秀成在前来高邮的时候,经过了扬州南边的瓜州要塞,远远的能够看到那个要塞上黑洞洞的炮口,想必就是这种炮了。

    要是有十几门那样的重炮就能够封锁长江和运河之间的交接处。

    李秀成自从看过那个堡垒就知道任何人都别想绕过这个堡垒进攻扬州。    通过在军校的学习,他知道淮海军还有很多这样的要塞。

    要是当初在天京城周围建立几个这样的要塞,那么清军来多少人都不用害怕。

    李秀成还知道了什么叫做线列阵形,什么叫做散兵线,什么叫做战壕。

    战壕还有好多种,有前方战壕、支援战壕、预备战壕以及连接这三种战壕的通信战壕。

    他知道了步兵要跟火炮搭配使用,如何利用好火炮进行支援?    学了这些之后,李秀成感觉自己以前带兵打仗就像是在过家家一样。

    当然了,在李秀成的心中,清军比他们更加的不堪。

    他们的手中的大炮似乎只是用来放个响,震慑一下敌人。

    李秀成他们不光学习这些军事技能,也要接受思想教育,有些文化水平不够的将领还要接受文化教育。

    淮海军的给大家灌输的思想跟太平军不同,首先是从历史开讲,让大家认识到自己是华夏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大家都拥有共同的祖先。

    就像一个大家庭分家一样,华夏民族之下又分成了一个个的民族。

    认清了这一点之后,再告诉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让华夏民族繁荣昌盛的任务。

    现在华夏民族在地球上没落了,那是整个民族的耻辱,当然这其中也有满清朝廷的过错。

    最后就是让大家树立复兴华夏民族的理想信念。

    由此,李秀成再次确认了淮海军对清廷的态度。

    淮海军实际上也是在宣传一种反清的思想,只是他们站的角度比较高而已。

    在军校中呆了几个月后,军校组织了一次考核。

    考核通过的人就能够正式回到部队中担任军职,没通过的人也要在军校继续学习。不过大多数人只能够从连排级军官做起。

    这些人以前在太平军中大多是军帅、旅帅,甚至是监军,有的人手下能够管到万把人。

    但是在淮海军这里可没有那么多的兵给他们带。

    他知道淮海军跟他们原来的手下可不一样。

    这些兵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在军校这边熏陶过之后,他们也知道,就他们原来带的那些兵就连淮海军底下农场的民兵都不如。

    是金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李秀成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军校的考核中他的成绩是最好的。

    加上的他的带兵阅历足够,所以他被破格任命为营长。

    李秀成相信在淮海军中,他一样会崭露头角的。

    他被分配到了淮海军第六师三团一营。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

    部队的组建是在大丰的新兵训练中心完成的。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战场地形,是专业的新兵集训之地。

    李秀成这样的营级干部需要到师部报道。

    在六师的临时师部,李秀成见到了比自己还要年轻的顾克利。

    这是一个十分魁梧的汉子,脸上的棱角分明,身上自带着一股血勇之气。

    李秀成在太平军的已经算是老将了,顾克利没敢慢待,很热情地将他迎接进了师部。

    这次董书恒在第六师中塞进来这么多太平军的将领,这让顾克利的压力山大。

    他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要说对淮海军战术的了解他可能强过那些太平军出身的将领。

    但是要轮到战场上的经验,那些太平军的将领可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

    不过李秀成也没有托大,自己怎么说都是一个降将。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

    两人客气了一通,顾克利向他介绍了一些六师的情况,以及李秀成那个营的兵力情况。

    进入的军队中的李秀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新军成立首先要做的就是磨合。军队也是一个团队,而且是那种非常依赖配合的团队。

    淮海军相对于现在的军队来说,军种的结构算是比较复杂的了。

    所以各兵种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

    李秀成所在的营是一个普通的步兵营,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迫击炮以及掷弹筒小组。

    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李秀成在军校中都有过了解。

    尤其是掷弹筒,虽然很小,但是使用起来对士兵的熟练度以及经验非常依赖。

    这些炮手都是淮海军中的宝贝疙瘩,在战场上都要重点保护。

    部队的磨合就是每天进行对抗演练。在大丰的新兵训练场,有各种场景的模拟,供应士兵们感受真实的战场。

    李秀成还是第一次发现可以这么练兵。

    尤其是那些提前设置好的炸点,简直就跟战场上的炮火一般。

    对锻炼士兵的胆量非常的有帮助。

    在带兵方面,李秀成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知道应该怎么样获得底下军官和士兵们的爱戴。

    在工作中不能仅仅要靠权力去压制底下的人,尤其是在军中,更是如此,军中的人那都是要托付后背的生死弟兄。

    最好是彼此之间能够培养出一点感情出来。这样在战场上士兵才会好不犹豫地去执行军官的命令。

    有的时候,士兵仅仅是犹豫了几秒钟,那样并不算违抗命令。但是这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战斗的成败。

    李秀成并非淮海军系统内的人,他对这些士兵的生活了解的不多。

    所以每次休息的时候,他总会去找那些士兵聊天,他也会给士兵们讲他当初参加太平军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哪些能够说,那些要回避。营中除了他这个主管还有监察委员,他可不想被人打了报告。

    通过与这些士兵的聊天,李秀成才知道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流民子弟,还有就是农家百姓。

    刚开始的时候,淮海军还有很多是盐丁子弟。但是在淮海军的辖地盐丁早就没有了。

    现在的盐业公司的工人可不是苦差事,而是待遇非常好的阳差。

    现在的新兵大部分都是从农场还有各地的民兵中选拔上了,这些人大部分是征募的流民。

    这些流民来自全国各地,李秀成不知道淮海军为什么有能力养活那些流民。

    要知道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都连自己的士兵都养不起。哪里会有钱去收留安置那么多的流民呢?

    从这些新兵的口中,李秀成能够感受到到他们对淮海军,对董书恒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恩。

    古人常说,一饭之恩,当衔环相报。淮海军不仅仅让他们吃上了饭,还给了他们稳定的生活。

    乱世之中,谁不想有一个安稳的栖身之地。

    在这些新兵的心中,自己要用命去保护自己家人的新生活。

    李秀成可以肯定,要是自己想要从淮海军手下拉走一支军队,那么立马就会有士兵对着自己开黑枪。

    这只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淮海军这两年时间打造的稳定的后方生活保证的。

    这就是淮海军的软实力。

    现在整个大清,没有哪个地方有淮海军控制下的两江地区稳定了。

    也许可以通过好处打动几个军官士兵,但是没有谁敢保证给所有的士兵以及其家属这样的生活了。

    集训的时间不长,士兵们就被拉到了海门。这次他们是乘坐火车去的。

    从大丰到海门这一段支线铁路已经修好了。

    一节车厢可以装上一个连队的士兵。

    李秀成第一次坐火车,这比轮船给他带来的震撼要更大一些。

    火车毕竟是路上跑的,一列长长的火车一次可以带上一个团。

    他们一个师,也就就几列火车就好了。

    这也是淮海军第一次使用火车大规模转运士兵。但是这以后将会成为淮海军的常态。

    这次,董书恒之所以敢把江苏的两个师都调出去战斗,就是因为许多路段的铁路都已经修好通车了。

    一旦某一个点发生了战事,其他地方的守备部队就能够乘坐火车快速地支援过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