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能聚焦光线,这种光学现象,现代的小孩子都知道,可在汉朝,这事就显得很神奇了。
刘襄琢磨了一下能让他们听得懂的言辞:“阳光晒到身上会觉得暖和,说明太阳光是热的,对吧?”
“是。”赵爱儿用力的点了点头。
赵景等人也点头,这事是个人都知道。
费长房没点头,他在专注的认真听讲,要把每一个字都记在心里。
“这种两面凸起的透镜,能把很多阳光聚在一起,就能产生很多热量。”刘襄指了指冰制的凸透镜:“来,你们把手放到这下面感受一下。”
赵爱儿上前两步,伸手放在透镜下面,一大片光斑洒在嫩白的手心上,没感觉到热,只觉得冰块好冷。
“好冷,冻手。”
刘襄伸手放在她的手腕上,压着她的手向下移动,寻找聚焦的位置,直到她手心里的光斑聚成了一个光点,才收回手。
“过一会你就能感觉到热了。”
赵爱儿手上没感觉到热,只觉得耳朵发热,慌忙低头掩饰自己的羞涩。
却没发现围在周边的宿卫、侍从正在挤眉弄眼,笑得意味深长。
只有费长房极其认真的盯着她手心的光点,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
可看了一会便觉得光斑耀眼,非常的不舒服,看东西总有一块黑斑,就像直视太阳,被晃了眼睛一样。
“天火之威,不可直视,由此可见一斑。”他低声的嘀咕了一句,确定刘君侯利用冰块借到了天火,心中更加敬畏,脑补了一堆神神鬼鬼的事情。
经过这段时间的缓解,赵爱儿终于回过神来,只觉得手心里面像抓着火炭,连忙缩手。
她惊异的扭头看向刘襄:“好烫,好像被火烧了一下。”
“这就是聚集阳光,产生的热量。”
其余之人看到赵爱儿的反应,都来伸手感受了一番,各个瞠目结舌,觉得无比神奇。
刘襄继续讲解:“聚集阳光产生热量,热量积累便引燃了火绒,这就是凸透镜凭空点火的原理。”
“不用火也能点燃火绒吗?”赵爱儿很疑惑。cascoo.net
刘襄点点头:“能,钻木取火和聚光引火,都是利用热量的积累点燃的火焰。”
这么一说众人就都懂了,用光引火会觉得非常神奇,可钻木取火大家都熟,他们不但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话传说,自己也动过手。
只有费长房想的深远,嘴里念叨着:“聚集的天火当为空中火,可却
。是用水取的火,这是坎离相济,此举必有深意。”
他心中其实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没敢说出口: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神圣,这位能聚集天火,来头小不了啊!
一起来听课的赵爱儿没有想那些神仙事,只是觉得今天心绪不宁,求道之心不坚定,不似平日里的自己。
为了坚定向道之意,她默默的拿起了木板和火绒,要掌握人生中的第一个法术。
过程没有一丝波澜,火焰顺利的燃起。
小小的火苗在火绒之中蔓延,她的心脏砰砰乱跳,呼吸有些急促,兴奋的转身看向刘襄,开心的说道:“我学会法术了!这个法术叫做虚空燃火吗?还是叫做借天火?”
“这不是法术,这是学问。”刘襄摇摇头,很是无奈,这种资深迷信人士,明明白白的告诉她原理了,可还是在往神神鬼鬼的方面理解。
“是学问,是学问,妾知道啦!”赵爱儿敷衍的点点头,你说是什么便是什么好了,反正她学会法术了。
开心!
看着愈发俊朗的刘君侯,她的心跳始终慢不下来。
“吾设了酒宴,两位,请。”刘襄不准备再往下讲了,做望远镜的事情,不能让这两人知道。
挥手让工匠把冰块抬下去。
费长房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酒宴上,今天学到了天地至理,脑海之中思绪翻涌,他要闭关静修,领悟大道。
“今日有幸,得君侯讲道,在下大有所得,急需静心领悟,饮宴就不必了,君侯勿怪。”
赵爱儿倒是很想跟刘君侯饮酒清谈,但不好驳了费师颜面。
来日方长,以后再上门拜访就是了,她在心中劝解自己。
两人告辞而去。
不用在宴席上耽误时间,刘襄也挺高兴,便没有过多挽留,等人走了以后,又把工匠招了回来。
“雕两个透镜,一个是两面凸起的,一个是两面凹下去的,一寸大小便可。再拿两节竹筒来,能套在一起伸缩拉动的,透镜要能镶嵌在竹筒之上。”
他只管提要求,具体怎么做,那是工匠的事情。
今天召来的这几个工匠,都是将作监精挑细选,手艺精湛,忠诚可靠之人。这种简单的要求,难不住他们。
片刻之间便已做好。
粗的竹筒上镶嵌了凹透镜,凹透镜能发散光线,形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使像距变长。
这是物镜。
细一点的竹筒上镶嵌了凸透镜,能将凹透镜的成像放大,
。方便人眼接收。
这是目镜。
两节竹筒的内外壁都已打磨光滑,套在一起,能前后推拉,寻找聚焦的位置。
用冰块、竹子做成的望远镜,非常的粗糙,透镜不够纯净,视物不清。
镜筒之内没做吸光处理,有反光干涉,影响视物效果。
竹筒连接不顺畅,手感不好。
缝隙太大,再次形成光线干扰。
毛病一大堆。
但是,无论它多么的粗糙,它能够看到远处的景物,这是真实不虚的。
成功了。
集合了擅长精细雕刻的玉匠,擅长研磨的镜匠,擅长打造精美首饰的金银匠。
用竹筒和冰块,做出了第一版的单筒望远镜,还是可伸缩,能调焦距的望远镜。
站在高台的望楼上,用原始的望远镜,看着南城墙上的人影,看着城外市集那边,模糊的人群。
刘襄心中高兴。
伸手递给了工匠,让他们看看效果,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几个匠人轮流观看,经历了好几轮从不敢置信、惊叹,到敬佩万分的流程,这些匠人终于知道自己做出来的是什么了。
“千里眼!”
这是赵景下的结论。
工匠看完之后,终于轮到了早已好奇得抓耳挠腮的赵景,然后他就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千里眼,这是千里眼,主公会做千里眼!”
“少扯淡,能看十几里就不错了。”刘襄转头看着几个工匠,提出了新的要求:
“用水玉做镜片,黄铜做镜筒,两节镜筒之间要严丝合缝,不能让光线进入,镜筒内壁要涂黑,防止反光,影响观测效果,能做到吗?”
“启禀将军,能做到。”
望远镜虽然超越了他们的认知,但有实物参考,凭他们的手艺,有自信能做得精美绝伦。
刘襄这些年,“指导”过不少工匠,这次是最具体的,他相信大汉工匠的手艺。
“那块水玉能切割几组镜片?”
“至少八组。”玉匠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那块水玉能切出十六个粗坯,足够做八对凹凸镜片。
刘襄点点头,激励道:“去做吧,若做得好,吾不吝赏赐,军爵、钱财,就在你们自己的手上,能不能拿稳,看你们的手艺了。”
“我等必竭尽全力,为将军做出精美绝伦的千里眼!”
重赏总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此事要保密,一丝风声都不能泄露,但有只言片语泄露于外,必定严惩不贷。”
“遵将军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