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藩王拓边

目录: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类别:历史军事

    热门推荐:

    不得不承认,儒家子弟的精神真的是锲而不舍,或者说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非常顽固。

    他们有人推行新法,革新儒家经义。有人经营朝廷,布局将来。

    这如果赵桓在位不久的话,还真压不住这些儒家反扑,恐怕会人亡政息,让腐朽余孽死灰复燃。

    还好赵桓直接穿越成了皇帝,能迅速开始改革。

    如果穿越成了百姓,打江山耗去十几二十多年,再稳固好朝堂局势,开始改革,在位时间已经不足以巩固改革成果。

    所以赵桓直接对吴革吩咐道:“你稍后安排一名得力人手去把东宫护卫全部换一遍。安排亲从官去东宫,教导太子兵法和武艺。”

    吴革立即明白官家言下之意,护卫都换了,显然宫女、内侍也全部要换。同时安插一批探子,严格监察太子的一举一动。

    “官家,要不要把太子身边那些儒家子弟全部清散?”

    “不用。留着他们吧,挺好的。给他们赐予官身,其中杰出者赐钱千贯。”

    挺好的?

    吴革直到离开也没能想通到底哪里好。

    让他们这样蛊惑国本,那不是动摇大宋的未来吗?

    而很显然,太子这个号基本上是养废了。赵桓打算重新练个小号,培养一位继承人。

    但赵桓也没有直接废太子的打算。

    怎么也得发挥他的余光预热,把太子的号召力拉满。

    帝国未来的天子偏好儒家,而且重用儒家之臣,势必会吸引大量中原保守儒家子弟的云集。

    没有比这个更具吸引力的核心了,只要成为浅邸之臣,太子一旦登记,所有人都有从龙之功。可以轻易占据朝廷上六部九卿等大量显赫职位,甚至进一步成为执掌朝廷的左相右相。

    儒家中的野心分子,势必会云集而至。

    事实上,赵桓对儒家并没有太差的感官。

    对这个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精神,赵桓还是比较欣赏的。

    只要他们肯与时俱进,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他们可以轻松缔造一个又一个强盛地国度。

    哪怕后世工业世代,泛儒家文化圈里,也是强国辈出。

    儒家不是搞不好工业。

    恰恰相反,儒家熏陶的百姓最适合缔造工业强国。

    儒家只是没有办法开启工业时代。

    儒家文明的百姓勤劳、质朴、严谨又内卷,简直是工业时代最好的工人。

    赵桓在大宋开了工业秩序后,工业化进程还没加速,这些工坊主就已经开始内卷起来了。

    所以只要工业帝国顺利起步,大宋就一定是史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度。

    赵桓绝不会把儒家赶尽杀绝,需要儒家文化以保持中原工业的长盛不衰。

    只要工业强大,帝国就不会衰落,就不会被四方的封国和藩臣所反噬,任何叛逆在绝对工业化优势面前都不值一提。

    儒家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不鞭笞他们,被一群腐儒所统治,他们会躺在舒适区里,两千年如一日的研究一本《论语》。

    赵桓相信,如果是孔子穿越,再世为人,见到徒子徒孙们这副模样,也会抡起书把他们往死里收拾。

    所以赵桓干脆就用太子把儒家的保守、腐朽份子全部吸引起来,然后打包扔出中原,到远方建立诸侯国,开拓异域,教化蛮夷去吧。

    如果是农业社会,赵桓绝对不会选择这种方桉。

    藩国一旦叛乱,对整个中原宗藩、朝贡体系都是一场巨大的冲击。

    越南叛乱,明军出动二十多万,连年累月,平定不顺,对农业帝国的财政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对中原而言,越南那可是绝对意义上的中原藩臣,跟自古以来任何诸侯国没有一丝区别。

    整个国家政治体制与中原相同,文字、学术、精神、文化、服装、礼仪、节气、习俗、历法等等,能想到的一切一切都与中原诸侯国一模一样。

    他们定期朝贡,世子由中原指认,继位要上奏中原,请求天子册封。

    如果赵桓把一位皇子册封为藩王,那这位皇子与越南国王的做法不会再有任何区别了。

    所以可以想象,他们叛乱之后,会对农业帝国造成怎样的灾难。

    但随着大宋如今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实力包括质量、规模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中原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再册封皇子为藩王,就不会有任何威胁了。

    强大工业武装的帝国军队,可以轻松荡平一切叛乱。

    火炮不相信战术,只相信射程和规模。炮多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而把儒家腐朽分子都打包过去,既可以防止他们在中原掀起祸端,又能保证封国不被当地蛮夷所同化。uu看书 <a href="http://www.uukanshu.com" target="_blank">www.uukanshu.com</a>

    毕竟儒家可是最坚韧的学派,最擅长教化蛮夷。

    在中原有这么强大的文化浪潮剧烈冲击,他们都能死守传统,跟赵桓这个天子做激烈斗争。

    到了地方上,他们势必会更加无法无天。

    而帝国就需要他们这如野草般坚韧的品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而将中原的文明扩散出去。

    尤其是在中亚一带,中原文明退出这里实在是一种遗憾。

    要知道,一个帝国的存在,总会留下大量文明与影响。

    比如大英的日不落帝国,虽然这些殖民者没有想过认真统治殖民地。

    但哪怕是成为了殖民地,大英的价值观、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习俗就显着的改变了当地的一切。

    影响存续数十近百年。

    在日不落帝国解体后,依旧保持着大英联邦文明体系。

    盛唐时期曾经攻入中亚,也遗留了极其庞大的遗产以及文明体系。

    就比如大食、黑汉国都会向中原朝贡,认可中原的朝贡体系。

    黑汉国国王给赵桓写信就称大舅。

    虽然赵桓对这个便宜外甥没什么印象,更是从来没派兵过去。

    但他就是切实存在的,是大宋文明体系里的一环。

    只是后来中原闭关锁国,所以这些遗留的文明痕迹,彻底与中原失去了联系,消失在了后世两国的视野中。

    而把藩王封过去,能够将中原文明重新播撒到这片土地。使当地再度朝中原文明的方向演变。从而扩展整个中原文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