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会反思前朝施政的得失。
金国亡于蒙古,他们的战略失误在哪里?
女真人不是没有意识到蒙古人的威胁,为此他们甚至实行了减丁之策,跟静塞军一样不断进攻蒙古部落。
可为什么减丁之策失败了?
而蒙古人所谓的圣武皇帝铁木真又真的是因为他有超世之才,异绝常人,所以才一统蒙古诸部?
这显然都是美化之谈,因为要相信一句真理,时势造英雄。
铁木真能一统蒙古诸部,归根到底还是形势使然。
女真人的减丁之策影响的只是金国国境沿线,所以他们削弱了靠近东南的蒙古各部。
而铁木真所在地部落根本不怎么受影响。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铁木真起兵前期,只需要征讨蒙古部落,几乎不受金国军队的威胁。
如果铁木真的部落在金国边界上,铁木真的才能就算是再全方位增强十倍,他恐怕也挡不住蒙古和女真人的两面夹击。
所以就能看出,女真人战略上的失败,他们只能从一个方向出击,根本无法影响到蒙古西部。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a href="http://www.yeguoyuedu.com" target="_blank">www.yeguoyuedu.com</a> 】
大汉、大唐北伐,那都是十几万军队在漫长战线上三路出兵。
虽然李靖是只带着三千铁骑就擒获了颉利可汗,可是在他身后,那是有着大唐十几万步骑同时在北伐的。只是李靖的光彩太过炫目,夺得了大部分功勋而已。
女真人则自始至终没有组织出这种三路出兵,在上万里疆域上限制蒙古的大型战事。遇到女真人兵锋,蒙古人就向西逃窜,所以金国的减丁之策只能失败。
当然了,女真人一向没什么大的战略观。整个金国,从立朝到最后,都没有清晰的思路,他们到最后也没想好应该怎么对待大宋。
从他们制造了靖康之难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宋朝君臣会时时刻刻成为他们的威胁。
双方芥蒂已成,女真人事实上也不敢相信宋室。
因为即便跟这个老皇帝签订了盟约,那也只是厕纸一张。宋室下一个年轻皇帝上台,或者下一位忠烈康慨的宰相上台,就有极大可能奋志雪耻,挥师北伐。
而这种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次。
多到双方都数不过来了。
金国近百年国祚里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最终也是在这种背景中走向灭亡的。
皇室结局之惨者,自古以来没有几个朝代能比。
国相粘罕在事发前一晚的冲动决策,给女真人埋下了命中注定的厄难。
他们把太多的精力分散在了南面,就必然导致西面和北面空虚。威胁起于疏漏之中。
而赵桓在建业年间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从陇右都护府建立之后,宋军就在向西进攻,先攻克回鹘高昌,又平灭东西黑汗国,紧接着挥师西进,一战击溃大食十余万主力,在河中、七河一带大规模设立行政区。
而西辽、东辽等国则被迁到了河中、七河以北。
虽然说这一次次战事打的都不是蒙古,但却一刀刀都砍向了蒙古的退路。
蒙古现在还是割部落联盟形势,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所以不具备匈奴人一样的战略争霸能力,根本无法在西域跟大宋争夺影响力。
甚至有一部蒙古还充当了大宋的打手,帮着大宋在西域扩充势力。
这等于他们自己把自己的退路给锁死了,西域一带都是大宋的势力范围,切断了北方胡虏的左臂。
大汉花费数百年时间才作到的战略布局,赵桓因缘巧合下,二十年就实现了。
不过如果说全是巧合也不妥,能抓住这个机遇也是因为大宋国力昌盛,能够直接动员十几万军队开赴进西域。
而宋军的统帅岳飞、虞允文又都是超世之杰,可以指挥着战力跨越时代的宋军,最大程度上实现赵桓的意志。
所以才能在蒙古人势力未展开之前,就已经平定了西域,断其左臂。
林舜华对赵桓分析道:“蒙古人向西逃窜,等于是自投于屠刀之前。在河中、七河一带,有我朝大量驻军。”
“没有了漫长的荒漠、草原阻挡,蒙古人直面我朝火炮、火枪,正面迎击堂堂之阵,完全是在送死。”
“所以蒙古人向西逃窜要比留在原地还要危险,至少在漠北,还有一段的草原、荒漠阻挡着静塞军。”
“这才是为何河北商人能够不断削弱蒙古人实力。”
赵桓点了点头,这位从不见于史书的河间知州,以绝对精干的政治才能给赵桓留下了深刻无比的印象。
大宋内官员也不都是庸庸碌碌的,有很多能力斐然的人杰身处在地方岗位上,默默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或许不为人知,但正是靠着这些人,才推动着整个社会向高度治理发展,推动着大宋经济、文明快速发展。
思考了片刻,赵桓对林舜华问道:“那卿以为这左路铁轨在何出修建合适?”
林舜华想都没想,说道:“必然是祁连山下。自古以来,中原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军事重镇都设立在此处。”
倒是的确如此,在寻常人印象中,明朝是没有西域的。
但其实为了沟通西域,明朝也在甘肃修路,甚至专门设置了防御的堡垒,驻军守卫。
明朝可以连近在迟尺的河套都不要,敢言复河套者斩,也要花费重金在这里驻军防卫。
大宋如果首条向西的铁路开设,道路也是差不多的。
具体可能还要太学院去实际考量,但绝对不会偏差超过几十里。
人类历史都是在循环往复,不要小觑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家、科学技术人员。
两千年前汉朝的战略,两千年后,天朝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走了下来。
这中间每个王朝,只要经略西域,那么可以选择的战略、修建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在同一片关键要地,走相同的路线。
只要地理形势还依旧存在,道路还铺设在地上,就不会有多少改变。
历史最迷人的就在于他的厚重感,一个民族数千年一代代的耕耘,终将见到成果。
不过大宋要推进这一步,眼下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