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朱元璋的心事

目录:大明第一纨绔| 作者:冷炼笙| 类别:历史军事

    皇宫。

    养心殿。

    朱元璋独自一人在大殿之中来回踱着步子,眉头微微皱着。

    最近的京师,似乎太平了许多,没有再发生什么大事,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直隐隐有一丝的担忧。

    检校最近的奏报之中,并无有关胡非的任何有用的消息。

    原本这是他很欣然看到的结果,可是毛校尉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正在这时,庞玉海缓缓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庞玉海行了一礼,轻声说道。

    听到庞玉海的话,朱元璋眼前一亮,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快宣。”

    朱元璋挥手示意了一下,转身坐回了坐塌之上。

    很快,太子朱标缓步迈入了大殿。

    “儿臣拜见父皇。”

    走近之后,朱标跪地行礼,恭敬的说道。

    “快快平身。”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朱标缓缓站起了身,上下打量了一眼自己的父皇。

    “都这个时辰了,怎么想起过来请安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笑着问道,将刚才的烦恼全都抛到了脑后。

    对于朱标,朱元璋向来十分喜爱,所以在称帝之初就将朱标立为了东宫太子。

    当年朱元璋带兵出征,由太子朱标监国,因其宅心仁厚,体恤百姓,深得朱元璋喜爱,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朱标是最得宠的一个。

    “儿臣昨日到母后宫中请安,听闻父皇近日由于国事操劳,心事繁重,所以今日特来看望父皇,看儿臣是否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朱标拱了拱手,缓缓地答道。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忍不住再次皱起了眉头,想起了萦绕在心头的疑虑。

    “父皇,究竟因为什么事让您如此烦闷?不妨说给儿臣听听,或许儿臣可以为父皇分忧。”

    看到朱元璋凝重的神情,朱标缓缓说道。

    “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只是前些日子检校向朕奏报,在涂节一案与陈宁一案中,都有些或多或少的蛛丝马迹与胡相之子胡非有关。”

    “再加上胡相最近的脾气有些反复,令朕不免有些疑虑。”

    朱元璋想了想,缓缓的说道。

    “胡相之子,胡非?他与这二人之间似乎并无瓜葛,怎么会跟这两件事扯上关系?”

    朱标听完,有些不解的问道。

    “根据检校探查到的消息,涂节在烟雨楼犯事之时,胡非当时也在,这一点已经多方证实,确认无误,不过并没有真凭实据可以证明胡非与涂节案发有关。”

    “可是检校还查到,陈宁案发之前,胡非曾派人去往苏州府境内,不知所为何事。这两件事加起来,让朕不禁有些疑虑。”

    朱元璋一边思考着,一边缓缓说道。

    朱标听完,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已经了然。

    “父皇上次微服出宫,应该见过胡非,父皇觉得此人如何?”

    朱标话锋一转,好奇的问道。

    “此子有些聪慧,胆大心细,的确对商贾之道有些天赋,不过行为举止略显浮夸。”

    朱元璋想了想,若有所思的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想起了洪宾楼中的那八个大字,还想起了他赐给洪宾楼的那块牌匾。

    或许是因为心中的疑虑,他突然觉得,那八个字是胡非故意为之。

    “京中纨绔子弟,哪一个的行为举止不浮夸,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除了这一点,父皇似乎对这胡非印象并不错。”

    朱标笑着说道。

    “正因为如此,朕才心生疑虑,一个一直沦为笑柄的纨绔,为何会突然之间像是变了一个人,为何此时才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才能?那之前又为何隐藏?”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这才是真正令他想不通的一点。

    朱标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

    “如果父皇因此而疑虑,儿臣愿意亲自去为父皇探查一二,看看此子到底是否在刻意隐藏着什么。”

    朱标想了想之后,恭敬的说道。

    “哦?既然你愿意主动为朕分忧,朕心甚慰,那你便多多留意一下这个胡非,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缓缓的说道。

    “是,父皇。”

    朱标立刻点头答道。

    有太子分忧,朱元璋的心情明朗了不少,父子二人寒暄良久之后,朱标才告别了朱元璋,离开了养心殿。

    回到东宫之后,朱标立刻命人开始暗中调查胡非,原本打算去洪宾楼一探究竟的心思也只能无奈后延。

    ...

    洪宾楼。

    胡府的马车缓缓停在了车位上,胡非迈步从车厢中走出,身后跟着春蝶。

    自从上次假刺杀事件之后,春蝶和裴杰除了胡非睡觉和上茅房,其余时间寸步不离。

    而裴杰现在也已经成为了胡非的护卫兼车夫。

    没等三人走进洪宾楼,就听到了一阵嘈杂之声,隐约中听到了一阵争吵。

    胡非皱了皱眉头,缓步来到了楼门口,然后便看到了里面的情形。

    大厅中,两名身穿军服的官兵正在与一名书生打扮的青年争论,看样子那两名官兵喝了不少酒,而且还动了手,饭菜和碗筷跌落一地,桌子也翻了一个。

    “是都城兵马司的人,应该是喝酒闹事。”

    裴皱了皱眉头,一眼便认出了那两个人的装束,说着就要进去阻止。

    可是胡非却伸手将裴杰拦了下来,靠在门框上,饶有兴致的看着那三个人。

    因为他发现那名书生打扮的青年虽然看起来文弱,可是在面对两名借着酒劲嚣张跋扈的官兵时非但没有显露出丝毫慌乱,反而振振有词。

    “堂堂天子脚下,作为京师守备都城兵马司,竟然会养出你们这种兵,蛮横无理,欺压百姓,可将我大明律法放在眼里!?”

    青年瞪着两名官兵,厉声喝道。

    “你算什么东西!?我们的事儿你少管!否则让你后悔莫及!识相的话就给爷爷跪下来磕三个响头,否则打得你满地找牙!”

    其中一名官兵瞪着青年,咬牙切齿的吼道,颤颤巍巍的样子几乎连站着都费劲。

    “休想!倘若你们不知悔改,我这就去都城兵马司告诉你们指挥使!让他来管教你们!”

    “你们口口声声说自己今日并未当值,即便并未当值又为何身穿军服?!既然穿了军服,又为何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饮酒!?让城中百姓看到了,还怎么相信你们能够保京师平安!”

    青年没有丝毫畏惧,据理力争,声音传遍了整个洪宾楼。

    “说得好!”

    站在门口的胡非忍不住拍了拍手,笑着称赞道。

    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在这名青年的身上看到了韩宜可的影子,刚才的那一番言论,足以可见此人对大明王朝的敬畏和尊崇。

    胡非的声音被正围在人群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夏蝉听到了,刚一回头就看到了胡非站在门口,紧接着快步走到了胡非的身边。

    “少爷,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夏蝉边松了一口气,边好奇的问道。

    由于闹事的人是都城兵马司的人,所以夏蝉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担心将事情闹大之后胡非回来不好交代。

    “有一会儿了,那边怎么回事?”

    胡非笑了笑,淡淡的问道。

    “回少爷,那位公子是第一次来,进来看到楼中有两名都城兵马司的人正在饮酒,而且言语之间有失得体,这位公子便冷嘲热讽了一句,接着便这样了,那两人非要这位公子磕头认错,否则就要动手。”

    夏蝉看了看依旧在争论的那三人,一五一十的说道。

    胡非听了之后,缓缓点了点头,不由得开始有些欣赏那名书生打扮的青年,可是紧接着他的眼神却瞬间冰冷了下去,因为他看到其中一名官兵居然伸手握住了挎在腰间的刀!

    他最烦讲理讲不过就动手的人。

    于是,胡非扭头示意了身边的裴杰一眼,迈步向人群中走去。

    早就按奈不住的裴杰点了点头,快步冲进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