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要对辞官者查亏空?文官们顿时都慌了!

目录:明朝大祸害| 作者:庭外有棠| 类别:历史军事

    张贵和天启早就已经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要想让积重难返的大明中兴,就必须大量消灭安享尊荣的权贵官僚才行。

    这也是张贵之前敢直接喝令家丁队,朝杨景辰等清流文官开枪的原因。

    且张贵也已经先料到,他这样做会引起许多文官不满。

    而这些文官表达不满的方式除了伏阙求天启处置他这个外戚,如果不用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明面上,就只有在失望之后辞官这个选择。

    张贵因为料到了有很多文官会辞官,便也就提前求见了天启,且向天启奏请对考成法和官吏选拔制度进行完善,趁机建立对离任官吏的审计制度和新的官员考试制度。

    因为原有的考成法只考成在职官,还没有考成官员离职的制度。

    而原有的官员选拔制度除了科举是考试外,却再没有别的考试制度。

    许多官吏任命很多时候只需由吏部文选司和兵部武选司的官员草率决定或者根据被选者行贿多寡来决定。

    但大明需要专业型的官僚,尤其是中下层,所以,通过更专业的考试来选拔官吏很有必要。

    张贵便决定趁此机会进言,让天启下旨对考成法和官吏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同时也是给那些因对他不满而决定辞官的人一个教训,先将有贪污且造成亏空的官员在其离京之前就办掉,也省得这些贪官回乡祸害百姓,另外,还让在职的其他官吏不敢再草率辞官。

    “变法改制的机会?”

    韩爌和魏忠贤听后对视了一眼。

    这时,张贵则示意陈子壮先来阐述。

    陈子壮便言道:“首先借此机会,由我们这些支持变法的官员组成监察组,对离任官员进行离任监察,查其任官期间是否留下亏空,是否有未完成的政务,是否在御批下达时就提前离开职守,留下的亏空自当令其限期赔补,或抄家追回;未完成的政务自当令其限期完成;御批下达前就擅自离开职守者,视后果严重程度处置,如果严重贻误军机,可斩!”

    韩爌听后颇为诧异,问道:“也就是说,就利用这次大批官员辞官的机会,开始进行这样的监察?”

    “没错!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算是辞官也得对朝廷负责,对社稷,对天下百姓负责,不能因为自己的辞官,而影响整个朝政。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算是对考成法的一种补充。”

    张贵这时候补充道。

    而陈子壮则继续补充道:“其次,既然这次辞官人数比较多,自然是要在短时间内从候补官里,选任大量新的官员。这样一来,吏部就得增加新的候补官。按照以往成例,吏部是从全国举子、庠生中选有贤才者为候补官,但对于吏部选贤,多有良莠不齐者,既如此,我们决定在科举之外,再设一门考试,名为官试。先从中央各官衙开始试行。”

    “各官衙提前一年把本衙需要补充和添加的官吏名额汇总给吏部,由吏部将朝廷需要任命的候补京官向全国发布,并定期每年由吏部举行官试,参与官试的主考官会临时安排,然后考试合格者,可先以观政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在该官衙观政,观政一年再安排实职。”

    韩爌听后点点头:“这样倒也避免吏部文选司和兵部武选司因职权过重而卖官鬻爵,且导致整个朝廷的吏治为之败坏,至少想靠行贿受贿做官的人将多行贿几个官才行,而且还得像科举一样,得在知道谁为主考官后才能临时去走门路,这的确利于吏治清明。”

    说着,韩爌就问着魏忠贤:“魏公公觉得如何?”

    魏忠贤道:“外朝的事,你们几位定了就行,拟好旨意,给咱家批红就是。”

    韩爌知道魏忠贤这样说就是同意的意思,便拟好旨,交给魏忠贤批红成了圣旨。

    与此同时,六百多名文臣的辞官疏则因此没有被立即票拟批红。

    张贵和韩爌等先议定了负责离任审计调查的监察组官员,其中官员就有徐光启、毕自严、文震孟、蒋德璟、祁彪佳这些支持变法的官员。

    领头的是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和户部右侍郎毕自严。

    不过他们都将临时兼任监察御史一职,以风宪官的身份对这些准备辞官官员进行调查。

    徐光启和毕自严在算学和钱法账目上都有不错的能力。

    因而,他们要调查这些官员在职期间在财务上的真实状况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刘光斗等人也没想到的是,朝廷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批准他们辞官,而是先颁布了对上疏请辞的官吏进行离任监察的制度。

    彭!

    刘光斗在知道此诏旨后,直接从椅子上摔在了地上,脸色霎时变得苍白无比:“我其实也没有那么想辞官。”

    张孙振看了刘光斗一眼,且还忙过来扶起了他:“公何必这么说!他们要查就查,我就不相信,他徐子先、毕景会这些人还敢栽赃陷害不成?!”

    “可问题是,没想到这些要搞变法的酷吏和那张国舅会想出这么毒辣的手段!离任监察,查亏空,还查懒政,这简直是要不把人逼死不罢休啊!”

    刘万斗痛苦不已地说了起来。

    刚中进士不久而不用担心什么亏空的张孙振对这个制度还没有那么深恶痛绝,只道:“他们一向这么刻薄,能有什么办法。”

    彭!

    “吏科给事中刘万斗是否在这里?”

    这时候,帘子被人一摔,几个锦衣卫就和几名文官走了进来。

    为首的就是文震孟。

    文震孟道:“我们是离任监察组的监察御史官,现在奉旨拿他,若有隐瞒,将以同罪论处!”

    刘万斗听后忙往里屋躲去,且对张孙振说道:“就说这里没我!”

    “他在这里!”

    张孙振忙喊了一声。

    刘万斗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孙振。

    张孙振则已经站到屏风外,对着已经走过来的文震孟等人拱手道:“上差勿怪!晚生只是和刘给谏在这里谈论经学,并不知道他在任上有何亏空等事。”

    说着,张孙振就指着刘万斗:“他就是吏科给谏刘万斗。”

    文震孟见此点点头,对刘万斗道:“因你上疏辞官,我们对你在任吏科给事中期间做了调查,你有三笔账目来历不明,其中最大一项是吏科炭例采购,你为何记账是三万两,但实际吏科只开销了五千两,还有两万两是怎么回事?你的账目虽然记得诡异,但毕部堂和徐部堂还是查算了出来,你去给他们解释解释吧。”

    文震孟说着就对调到监察组任职的锦衣卫官校说道:“把他带走吧。”

    锦衣卫们便将已经失神的刘万斗提了起来。

    刘万斗这时候回过神来道:“文公,我不辞官了,我不辞了啊,可否不要再调查我!那两万两的亏空,我后面慢慢补上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