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左右摇摆

目录:穿越之海权时代| 作者:半老夫子| 类别:历史军事

    吴胜藻与宋瀚低头服软也没有换来郑经的青睐,不过为了给后来者做一个榜样,郑经还是将二人安排给冯锡范,既然二人愿意编纂地方志,那就让二人去编纂,不过编纂地方志必须按照郑经的要求,要多编纂劳动者事迹。

    至于说没有素才那是因为没有去挖掘,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有闪光点的劳动者,关键是有没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郑经知道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满清官员投降,这些官员怎么处置其实很考验郑氏集团的政治智慧。

    可以说这些人应该代表了华夏最顶尖的人才,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如何改造都是摆在郑氏集团面前的重要任务。

    随着后方民兵不断调拨到占领区维持各个占领区的治安,郑氏十年间培养出的大批义务教育学生进入各个占领区,开始了土地清丈工作。

    这个过程充满了血腥,没有哪个既得利益者愿意拱手放出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民风彪悍的广东地区,反抗者此起彼伏。

    好在郑氏的新政得到了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在清丈的过程中,司法部门组建的流动大理寺更是在乡间地头开起了审判工作。

    一些劣迹斑斑的豪绅大户在这一轮的土改中被处决,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不过郑氏并没有均田地,郑经看来百姓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不会珍惜。

    无地百姓想要获得土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花钱买地,另一条是移民南洋。

    这些从土豪劣绅手中没收的土地,将会分割成不同的地块进行招标拍卖。土地的价格并不高,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按照官府的要求进行种植。

    这些土地将会进行农场化改革,一旦这些农场经营成功后,那些手里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绅就会有样学样的进行农场化经营。

    农场化经营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人力,多余的人力就会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这个时代的工业正在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慢慢过渡,这个过程中,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原始积累。

    小农经济肯定无法与农场化经营竞争,那些拥有少量土地的百姓,要么一步步积累成大地主,也开始农场化经营,要么破产卖地,两条路一条是选择进城市做工人,另一条便是移民南洋各地,那里实施的小农经济模式,更适合不愿意进城的百姓生存。

    就在郑经停驻高州监督两府之地的土改工作时,郑军的主力在黄廷的率领下已经兵临肇庆城下。

    肇庆是两广总督驻地,如今却变成了一座孤城,西边是郑军的陈莽部拿下罗定州挡住了清军向西后退之路,东边是黄廷的两万大军。

    两广总督一想到连平南王尚可喜都败在了海寇的兵锋之下退走韶关,更别提自己手里只有两万可怜的绿营兵。

    金光祖虽然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自己就守在城内不出城浪战,背靠坚城郑氏海寇能奈我何?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金光祖的脸,这位总督大帅完全没有想到战争根本就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郑军为了快速拿下肇庆,根本就没有给城内的守军有任何侥幸的机会。

    一拉开架势郑军便以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将城头的守军压制住,直接穴攻埋设棺材炸塌城墙,金光祖做梦都想不到在他看来固若金汤的肇庆城,在郑军的眼里跟纸湖的差不多。

    城墙坍塌带来的后果不止是防御的缺口,更是精神上的打压,除了在这一段城墙上的绿营兵有一些伤亡之外,清军的伤亡并不大。

    可是这些绿营兵在面对从缺口冲进来的郑军士兵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除了丢下武器掉头就跑者,剩下的都是跪地投降。

    金光祖这个时候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带着自己的督标营从北门逃出肇庆,躲开郑军的追击,一路向东北逃到韶关与尚可喜汇合。

    郑军拿下肇庆城后,分兵将肇庆治下的州县全部拿下之后,便暂时停驻肇庆休整,这个时候郑军已经拿下了广东半壁江山。

    只剩下粤东的惠州府、潮州府和粤北的韶州府与南雄府,还在清军手中,北边的韶州府郑军与尚之信有协议,一旦他完全控制尚可喜手中的力量之后,便会退出广东,退入江西的赣州府。

    惠州府并无多少军事力量部署,清军在广东还有两股力量在潮州,一股力量是潮州总兵刘进忠率领的绿营兵,满清并不信任关内投降的汉人将帅,特别安置汉军正白旗续顺公沉瑞共同驻守潮州。

    这让刘进忠非常不满,与沉瑞部划界驻扎,沉军军纪废弛,对待百姓如同猪狗,这让刘进忠非常的不满,两军之间如同仇寇,摩擦不断。在吴三桂起兵,各地纷纷响应之后,刘进忠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等了半天没等到尚可喜举旗反清,刘进忠知道尚可喜这老东西不愿意反叛满清,老东西自己的爵位已经到顶,再升只能是当皇帝。

    既然尚可喜不愿意反清,刘进忠就琢磨着不行投靠福建的耿精忠,可是武人做事粗放,还没等自己先动手,就被沉瑞察觉,不过这个二世祖能力有限,即使是以有心算无心还是没有打过刘进忠。

    兵败之后仓皇退出潮州城,退到北边的连州舔舐伤口,正当刘进忠跟耿精忠讨价还价的时候,郑军大举进攻广东,以席卷之势拿下了广州以西的全部州府。

    刘进忠犹豫了,这个时候是投靠耿精忠、还是郑经,他拿不定主意了。

    所有清军都有一个固有的印象,那就是郑氏的陆军就是面条,没有人会把郑军的陆军放在眼里。即使以治军严苛着称的郑成功所统帅的陆军也一样战绩平平。

    因此刘进忠对郑军取得的成绩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甚至宁愿相信这是尚可喜故意示敌以弱,不在靠海的位置与有水师优势的郑军争夺。

    可是随着情报的不断反馈,刘进忠傻眼了,这还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个郑军吗?

    这时候刘进忠思想的天平已经偏向了郑氏,这其实不难理解,凡是心中华夏苗裔之心不死之人,心中必倾向于郑氏,因为郑氏如今是整个华夏唯一没有接受剃发易服的势力。

    刘进忠一边与驻扎在潮州城的沉瑞部虚与委蛇,一边悄悄派遣心腹到广州与郑氏接触。刘进忠的要价不高,只希望在他投降之后能够让他继续镇守潮州,将潮州做为他的封地。

    这一条郑氏就绝对不可能答应,郑经不可能为了一个刘进忠破了郑氏定下的规矩,华夏核心领土不分封。

    郑经考虑到千金市马骨的效应,给刘进忠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只要刘进忠投诚,郑氏便封刘进忠为定虏伯,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同时只要刘进忠愿意继续带兵,在进入郑氏的陆军学堂培训之后,便可以担任一镇镇将。刘进忠不知道郑军的编制,便询问心腹郑军的一镇是多大规模。

    心腹告知:郑军的一个镇相当于咱们的游击将军或者参将,额定兵员是二千五百人,两个千总的步兵和五百人的炮兵以及一些后勤兵员。

    刘进忠非常不高兴,觉得郑经这是在轻视他,他刘某人好歹也是一镇总兵,手下十三个营,上万人马。

    当时就息了投靠郑氏之心,转头认真与耿精忠谈起了归顺事宜,耿精忠到现在都连整个福建还没有拿下,对于刘进忠的示好大手一挥全部答应刘进忠的要求。

    耿精忠唯一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刘进忠必须派兵帮助耿精忠拿下整个福建,本来刘进忠对于与满清开战并不抵触,可是当刘进忠向耿精忠讨要开拔费的时候,却被耿精忠一口回绝。

    理由很无耻,靖南王府现在的钱粮都用在了扩大军队规模,没有多余的钱粮拨给刘军,开拔的钱粮可以在潮州自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