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待雪来时,朕给你摘百花

目录: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类别:历史军事

    曹国公府。

    李景隆正在等待朝廷官员的消息,只要钱到位,朝廷对于武会试开赌盘的事定不会太过为难,毕竟这其中的利将以重税的方式,分给户部。

    共赢的方案,相信没多少人会拒绝。

    管家李斛匆忙跑向后院,不小心撞翻了两个奴婢,也顾不得身上的疼痛与咒骂,连忙起身去找李景隆。

    “老爷,不好了。”

    李斛隔着十几步,就高声喊了起来。

    李景隆原本因期待而浮出笑容的脸,顿时冷了下来,对上气不接下气的管家呵斥:“大呼小叫什么?天塌不下来!”

    “老爷,二老爷,他,他……”

    李斛很想说,没错,天塌不下来,但曹国公府却可以塌下去啊。

    所谓的二老爷,自然是李增枝。

    李景隆还以为是赌场的事出了问题,不料是李增枝,见李斛结巴,上前就是一巴掌,厉声道:“好好说话!”

    李斛委屈,这想想措辞的功夫就挨了一巴掌,算了,直说吧:“安全局在刑部提走了二老爷。”

    “什么?”

    李景隆如五雷轰顶。

    李增枝人在刑部,李景隆使点钱财关系,还能让李增枝睡得好,吃得也不差,但人到了安全局,那可就是皇上的地盘,自己说不上话了啊。

    更要命的是,刑部讲规矩,哪怕是用刑,只要上面不发话,一般都不会往死里整。可安全局没规矩啊,皇上不发话,也不是不可能被整死的。这在以前的锦衣卫是很常见的事……

    “为何?”

    李景隆有些慌乱。

    无论如何,李增枝都是自己的弟弟,不可能放任不管。

    李斛摇了摇头,满脸紧张,不安地说道:“派人去问过刑部,但没人说得清楚,只说暴尚书入宫请罪,言辞恳切,之后不久,安全局就在刑部之外,接走了二老爷。”

    “刑部之外?”

    李景隆有些吃惊。

    若刑部想要将李增枝交给安全局,那在刑部大牢里面就可以完成交接,缘何会跑到刑部之外?

    李景隆不知道的是,这一点是暴昭的请求,也是他保存刑部颜面的一种方式。暴昭不反对将李增枝交给安全局,但反对安全局直接提人,最终协商决定,刑部放人,安全局再抓人。

    “老爷,是不是皇上……”

    李斛有些担忧。

    安全局就是朱允炆的耳目与刀剑,他们出手,就等同于朱允炆出手。毕竟如此重要的人物,安全局想从刑部里面提走,没有朱允炆点头是不可能的事。

    “你下去吧。”

    李景隆有些痛苦,转身走向自己的书房,掩上门,倚再门上,嘴角不停地哆嗦着,轻轻喊了声:“父亲,我该怎么做?”

    坤宁宫。

    朱允炆看着正在缝制冬衣的马恩慧,走上前拿起了红线团,道:“有些事交给下面人办就好,不需要每日出宫,这几日有些起风,可不敢凉到。”

    马恩慧脸上泛出温柔,轻启朱唇:“北方移民缺额如此多的冬衣,臣妾若不号召京师民妇参与织造,只兵部、户部、工部出力,又要等到什么时候?眼下十月初,百姓之家单被尚可过活,待武会试之后,北方怕是天寒地冻,多织造一些,就少一些百姓受冻。”

    朱允炆看着母仪天下的马恩慧,笑道:“你就放心吧,五军都督府已命令河南、山东与北平各地卫所,优先保移民百姓,特意抽调了一批军用棉衣棉被,已在运输途中。”

    “拆东墙补西墙总不是办法,卫所军士也需要过冬。”

    马恩慧说着,针线穿动,十分熟稔。

    朱允炆欣慰不已。

    马恩慧想起什么,放下针线,起身走到桌案前,拿来一本账册,递给朱允炆,道:“皇室产业的收益陆续送到了宫里,臣妾想拿出五万两,在北方打造新式炉子,供养老幼之家。”

    “五万两?”

    朱允炆有些惊讶,这个数字可不是小数目。毕竟这五万两,可不是洪武年间贬值之后的五万两钱钞,而是真正的价值。

    按照新式炉子的成本与煤炭供应,至少可以满足两万户老幼之家的需要。

    接过账本,朱允炆看去,不由深吸了一口气,道:“收益如此之多?”

    马恩慧笑道:“今年新式炉子的买卖刚刚开始,收益至少要年后才能送来。就其他产业,收益也是惊人。”

    朱允炆低头看着账册中的结余中的阿拉伯数字:481915。这些收益的来源,除了与兵部最稳定的医用纱布交易外,就是皇家中央钱庄、中华书局、文工团、织造、羊毛衣……

    “今年收益陡增,多少有些取巧的成分,毕竟最大一笔收益还是来自于皇家中央钱庄,铜贵银贱,挤兑风潮,凭空增利近二十万贯。明年的话,怕会缩减不少。”

    马恩慧解释道。

    朱允炆笑了起来,铜贵银贱背后的乾坤大挪移可不常见,有过一次风波之后,商人开始接受并大规模使用新式宝钞,市场上虽是钱钞并行,但铜钱与银两更多应用于小规模交易,买个日用品之类,大规模的商品贸易,基本上转行大明宝钞。

    这种局面,避免了铜钱在市场中的匮乏,让银铜宝钞之间的兑比相对稳定了下来,加上中央钱庄铺展的速度很快,最远的已经到了广东,有朝廷律令与中央钱庄托底,晋商、徽商、浙商等作为主力推行,新式大明宝钞赢得了民间的信任与支持。

    “琉璃厂已经制备出精美的玻璃制品,玻璃切割、放大镜的库存也已上千,眼下京师正是热闹起来的时候,也该拿出来换些钱财了。”

    朱允炆盘算着。

    马恩慧听闻后,询问道:“说起玻璃,臣妾想起来不久之前,皇上曾命人在国子监搭建了一个玻璃房,那是做什么用的?”

    朱允炆嘴角含笑,说:“自然是有大用处。”

    马恩慧见朱允炆保密,不由瞥了一眼,又拿起了针线。

    朱允炆凑近马恩慧,刚想说话,内侍走了进来,禀告道:“启禀皇上,曹国公秘密求见,有要事相商。”

    “曹国公?”

    朱允炆眼神一寒。

    自己可是在武英殿等了他一整天,安全局带走李增枝是上午,以李景隆的耳目,不可能不在第一时间知晓消息。可他偏偏没来,害自己白等。

    这眼看着就要休息睡觉了,他却又偷偷摸摸求见,搞什么鬼,见不得人吗?

    朱允炆思索了下,吩咐道:“让他到武英殿门外候着吧。”

    马恩慧看了看想要出去的朱允炆,连忙起身,取来披风,道:“夜间天凉,早去早回。”

    朱允炆深深看了一眼马恩慧,走到门口时挥手喊道:“待雪来时,朕给你摘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