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的一个问题(FD章节,勿订阅)

目录: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类别:其他类型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防稻章节,请勿订阅

    在听到徐云的招呼后。

    老苏先是瞥了眼正在数算的老贾几人。

    跟着徐云悄声离开了书房。

    接着二人来到院中,徐云主动说道:

    “老爷,桐屿先生等人所涉的问题相当不易,此番恐怕需要花费数日不止。

    小人人微言轻,因此还望老爷多劝桐屿先生几句,莫要因此伤了身子。”

    徐云这番话说的很认真,他是真怕老贾他们出事。

    纵观古今中外。

    搞研究的人大多都有个通病。

    用某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容易见猎心喜:

    凡是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不但喜欢刨根问底,更经常会忽略了时间,甚至影响到生物钟。

    其实徐云也是这种人。

    远的不说。

    就说最近的第五代呲虫林研发吧。

    在最关键的几个阶段,徐云和裘生、周佩瑶等人几乎都没怎么好好休息。。

    像裘生他们干脆就在隔壁休息室铺了个睡袋,每个人轮班进行值夜。

    徐云比所有人都要清楚,自己抛出的问题对于老贾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更别提他还写了几個半解未解的公式。

    真相,就像是大雾天的山峰似的。

    云雾缭绕的同时,却又能看到几分触手可及的真实。

    因此徐云敢保证。

    老贾他们若是没人盯着进行劝阻,定然会没日没夜的计算着结果,终日废寝忘食。

    如果说老贾是小贾, 那还相对好办点。

    年轻人嘛,熬一两次夜没啥。

    可老贾现在已经**十岁了, 身子骨真经不起这般折腾。

    要是没人盯着这位老爷子, 说不定他还真能秀一波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骚操作。

    倘若真是如此。

    届时老贾也许会大呼不亏含笑九泉, 但徐云可就没地方哭了。

    因此于情于理,他都不能让这几位平均年龄和ac米兰后防线差不多大的老爷子们放飞自我。

    老苏显然也明白这点, 毕竟他也算是过来人之一。

    只见他没怎么犹豫,干净利落的一点头,说道:

    “没问题, 此事交给老夫即可,老夫的话他们还是会听的。”

    徐云这才微微放下几分心,随后假装不经意的问道:

    “对了老爷,简王殿下明日还会来上课吗?”

    按照徐云之前和小李小赵等人的约定。

    三人小课堂平均三天开一次,期间徐云会留一些‘家庭作业’, 让他们回家花两天时间彻底消化知识。

    这种频率对于小赵和小李二人来说, 要比一天一课更好一点。

    至于老苏嘛......

    则是一天一课、甚至一天数课。

    毕竟他学的比较杂, 三人课堂目前还是主要以物理为主,方向和定位都不同。

    而明天便是三人课堂的开课日, 因此徐云作为‘班主任’, 在意一下学生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老苏闻言沉默片刻, 朝周围看了几眼。

    将徐云引到了更僻静的一处角落,说道:

    “小王,你得做好准备, 简王陛下...明日恐怕又要缺堂了。”

    徐云心中隐隐一凝,问道:

    “老爷, 太后凤体还未病愈?”

    老苏摇了摇头, 本不想说话。

    但想到徐云的出身,最后还是言简意赅的道:

    “总之....不太乐观。”

    先前在听闻小赵带来的消息后, 他特意托人打听了一下宫内的情况。

    虽然他已经卸任宰相接近两年了,但朝中人脉还在, 也便了解到了更多的内情。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

    向太后这次不仅摔了,而且摔的还相当严重:

    由于起夜下床时支撑腿只有一只, 向太后在失去重心后, 头部还砸到了床榻的边缘。

    别看这年头睡的是木床, 制床的材料可是一声便是,不需特意找老夫通禀。”

    随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莫不是有需要金银之处,你身上的资项不够?”

    徐云飞快的摇了摇头,说道:

    “与金钱无关,乃是小人想要借用老爷的拜帖,去京中拜访一人。”

    拜帖,这是古代权贵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

    因而又称为“名刺”。

    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拜帖的形式要求很高,一般是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

    比如‘知名扑街长约作家胡建仁钓鱼佬敬拜读者老爷’等等。

    另外就是拜帖上一般都要盖上印章,算是一种非常正式且有用的拜访工具。

    当然了。

    眼下老苏已经卸任,拜帖的性质没有当官时那么重要,倒也不用随自己亲至。

    比如先前在前往小李家取书的时候,谢老都管便给了永柱一封拜帖。

    因此面对徐云的请求,老苏沉默片刻,也没直接拒绝,而是问道:

    “拜帖?你要寻访哪位贵人?”

    徐云摇了摇头,凑上前低声说了个人名:

    “并非当朝权贵,乃是......”

    “什么,拜访他?”

    老苏闻言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诧异道:

    “此人可不简单,老夫在堂之时也鲜少与此类人物往来,如今老夫致仕......”

    “小人昨夜忽然想起一则手札,内中记录了一种名叫哈雷彗星的流星,以及几种少见的星图.....”

    “元年,老夫的拜帖在何处?速速寻来!”

    .......

    半个时辰后。

    徐云喊上张三,从正门离开了苏府。

    徐云作为老苏的门客之一,出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享受到马车福利的。

    奈何先前提及过。

    老苏的府上只有一辆马车,今天被老苏的儿子小苏六号给拿去用了。

    因此徐云只能选择多走几步路,前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赶路,类似后世的打出租。

    当然了。

    车费还是由老苏报销的。

    小三儿作为第三等的“代”仆,出门的机会虽然不少,但这辈子的地方到了。”

    徐云招呼着开了眼界的小三儿下车,客气的朝马夫拱了拱手。

    随后看向了面前的建筑。

    这是一间占地面积相当大的府邸,院墙高深,装饰豪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门前的狮子没有卷鬃。

    徐云看着门脸思索片刻,递给小三儿一些铜钱,说道:

    “三哥儿,你去附近随便买点吃食,和这位车夫兄弟在外头等我,莫要跑的太远。”

    交代完这些。

    他动身走到大门处,敲了敲门:

    “有人在吗?”

    片刻过后。

    大门的一处挡板被人拉开,内中传来了一道有些年轻的声音:

    “谁啊?”

    徐云将拜帖从中递了过去,说道:

    “这位小哥,烦劳通禀一声,太子少师、赵郡公府上门人,有事想要拜见此宅主人。”

    “赵郡公?”这也和老苏缠着他上课,以及王越的病情有一定关系。

    眼下得知徐云要出门,老苏很快便回过了神,爽利的一点头:

    “小王,你现已入门客名册,想要外出和门房说一声便是,不需特意找老夫通禀。”

    随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莫不是有需要金银之处,你身上的资项不够?”

    徐云飞快的摇了摇头,说道:

    “与金钱无关,乃是小人想要借用老爷的拜帖,去京中拜访一人。”

    拜帖,这是古代权贵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

    因而又称为“名刺”。

    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拜帖的形式要求很高,一般是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

    比如‘知名扑街长约作家胡建仁钓鱼佬敬拜读者老爷’等等。

    另外就是拜帖上一般都要盖上印章,算是一种非常正式且有用的拜访工具。

    当然了。

    眼下老苏已经卸任,拜帖的性质没有当官时那么重要,倒也不用随自己亲至。

    比如先前在前往小李家取书的时候,谢老都管便给了永柱一封拜帖。

    因此面对徐云的请求,老苏沉默片刻,也没直接拒绝,而是问道:

    “拜帖?你要寻访哪位贵人?”

    徐云摇了摇头,凑上前低声说了个人名:

    “并非当朝权贵,乃是......”

    “什么,拜访他?”

    老苏闻言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诧异道:

    “此人可不简单,老夫在堂之时也鲜少与此类人物往来,如今老夫致仕......”

    “小人昨夜忽然想起一则手札,内中记录了一种名叫哈雷彗星的流星,以及几种少见的星图.....”

    “元年,老夫的拜帖在何处?速速寻来!”

    .......

    半个时辰后。

    徐云喊上张三,从正门离开了苏府。

    徐云作为老苏的门客之一,出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享受到马车福利的。

    奈何先前提及过。

    老苏的府上只有一辆马车,今天被老苏的儿子小苏六号给拿去用了。

    因此徐云只能选择多走几步路,前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赶路,类似后世的打出租。

    当然了。

    车费还是由老苏报销的。

    小三儿作为第三等的“代”仆,出门的机会虽然不少,但这辈子顶天也就坐过拉粮草的马车。

    因此骤然听闻有真正的马车可坐,整个人立马兴奋了不少:

    “王哥儿,咱们这次要去哪儿啊?”

    徐云朝他递过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说道:

    “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张三接过纸条瞅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王哥儿,俺不识字儿.....”

    徐云恍然的一拍额头,拿回纸条,念道:

    “蛹路街吴起庙旁河王巷......”

    “噢噢,吴起庙啊,那儿俺知道。”

    听到这个名字,小三儿顿时一拍手:

    “还是得进朱雀门,不过咱们上次是朝东,这次得朝西顺着汴河走,差不多接近郑门那地界儿。

    王哥儿,这次咱们要去的是哪个大商人家吧?”

    徐云笑着看了他一眼,一边走一边问道:

    “何出此言?”

    小三儿朝某个方位指了指,如今汴京城内基本上见不到二层以上的建筑,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

    “矾楼就在那儿呀,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尚书省了,那儿的一栋房得好几万贯哩!”

    听到这个数字,徐云也不由咋了咋舌:

    “好家伙,一栋房要几万贯?”

    小三儿可劲儿的点了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

    “是哩,那儿可是京中最贵的一块地界了。”

    徐云又看了眼矾楼,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樊楼,眼中的惊讶仍旧没有褪去。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此时北宋的房价,比起后世都不逞相让。

    在北宋前期。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并不算贵,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北宋后期。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年涨一大截。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宋代城市研究》中估计。

    北宋后期的汴京的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

    要知道。

    哪怕是后世燕京那个热心群众扎堆的朝x区,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七到八千呢。

    当初欧阳修在做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主判的时候,甚至只能去选择租房子。

    还有一位对房子怨念很深的则是老苏的好友,苏轼的弟弟苏辙。

    也就是老苏好友老苏的弟弟老苏。

    苏辙和之前提及过写诗吐槽老花眼的白居易一样,也不止一次的写诗吐槽过房价。

    比如“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以及“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等等。

    苏辙的怨念一直持续到了晚年,他方在许州盖了三间新房。

    结果没高兴几个月呢。

    第二年许州发生地震,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房子全塌了.....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视线再回归原处。

    总而言之。

    想要在这个年代在汴京城中心买间房子,没点财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小三儿都知道这种概念。

    随后二人走了大概一公里路,终于来到了一家车马行。

    “掌柜的,劳驾来一趟。”

    进入车马行后。

    徐云先是打量了一番内中各式各样的马车,对一位管事模样的紫衣老者问道:

    “租辆马车,多少钱?”

    老者笑吟吟的走了过来,朝徐云拱了拱手:

    “这位公子,小老马行共有马车二十余辆,分为远涉与短租两种。

    若是选择远涉,小老还能提供一些护卫随行......”

    徐云摇了摇头,打断道:

    “短租即可。”

    紫衣老者的表情没怎么变化,引着徐云走到了一处角落:

    “如公子所见,此处的几辆马车皆可短租。

    如果是外地来京想走关系或者拜访故旧,小老建议选择这几辆由好马拉载的华贵马车。

    若只是临时赶路,只需选普通的驮马即可,价格也要便宜不少。”

    徐云朝普通马车看了看,随意指着一辆道:

    “这辆租价多少?”

    “起步四百文,半天一租。”

    “可给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