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还有备胎

目录: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作者:金01| 类别:都市言情

    行台这里的情况算是一个意外,江宇本身真的没打算在这里落脚。

    不过这里的条件确实太好了,如果能联系好,那真的是省很多事情。

    而且对方还有资质,他若是接过来就可以上高速货车了,造皮卡也没什么问题。

    行台这三个企业能谈就谈下来,能买就最好,实在不能买在承包上要把条件定的苛刻一点,如果对方反悔撕毁合同,自己这边投资的东西要一律拆走,而且对方要付天价的赔偿金额。ωωw.cascoo.net

    江宇是这么对***海交待的。

    本来江宇是让***海派两个人过来,不想***海亲自来了。

    “如果对方的条件太苛刻了,就放弃,行台这里还有底盘厂,实在不行咱联系底盘厂,如果底盘厂也不行咱们就联系人自己起炉灶。”

    行台这里有这么多和汽车有关的企业,那么有技术的工人肯定是不会少。

    弄厂子弄不下来咱就招人,你总不能下岗了在家干坐着吧。

    “江总!眼下有很多车企都玩合资那一套,实在不行你和它们合资不也行吗?威来和行台拖拉机不就合作的不错嘛?”

    江宇摇头:“合资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双方合作好了还行,合作不好整天净成内斗了,那企业还有个好?尤其是这些大型企业,合资真的不如我自己说了算,你先聊着,我还要去一趟豫省,如果这边谈不妥,你还要去豫省谈。”

    江宇去中原心里其实也是有个目标的,那就是郑州轻汽。

    如果这边谈不妥还有个备胎,如果两边都谈妥了,那就两个一起上,反正轻卡市场非常的巨大,生产再多也能卖出去。

    “那江总!这三家车企在你心里总该有个重点吧?你最想谈下哪家?”

    江宇想了想:“那就114吧,三家里它家规模最小,应该能好谈一些,长征是我最不想要的企业,人多不说,它们以前是造重卡的,这个对咱们帮助不大。”

    别看威来现在造轻卡,但他压根就没有一点造重卡的念头。

    中卡将来兴旺的时候他可以会涉足,但重卡他肯定不会染指。

    不造重卡他就不需要那么多人。

    长征本身有三四千职工,这本身就是个很重的负担。

    他之所以看好114厂,一千多人正合适不说,他们还造过皮卡。

    而且他感觉114厂他是最有希望谈下来的。

    ***海离开了,回去备案准备和行台这三个车企接触,他要先用一段时间摸清对方的情况,然后再寻找出相应的对策。

    行台这里的事情要出结果,估计都很长时间。

    江宇和郑大宝也不能傻乎乎地等在这里。

    两人出发去郑州,第二天就来到了郑州。

    此时的郑州轻卡厂刚经历了一场大事儿。

    轮起汽车,豫省在华国的版图上几乎处于透明状态。

    九十年初,宇通还在买底盘回来拼装客车,远没有后来那么高光。

    如果金龙不出事儿,它也未必能成为行业龙头。

    而少林汽车也在拼装小客车,在九三年都是在本省有点知名度,出了省就没人认识他们是谁了。

    再就是郑州轻卡了。

    整个豫省数来数去也就这么三个造车企业了。

    说起郑轻厂的历史,那就长了,它的前身还是解放前那支军队的汽修厂。

    解放那年和开封汽修厂合并,在修理汽车的同时间造汽车零件。

    七十年代开始造汽车,由于他们造的130型载重汽车生产工艺粗糙,结构缺陷大,销售没多久就停产了。

    然后和当时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厂一样,开始生产BJ130清醒载重汽车,总算活了过来。

    因为有一机部的支持,那时的汽车厂只要拿着介绍信,(本章未完!)

    第八百二十章还有备胎

    去北二汽几乎都能拿到130的图纸。

    郑轻厂也是靠这张图纸缓过劲儿的。

    起码在省内做到了供不应求。

    截止到七九年,一共生产了一千四百七十辆车。

    四年时间生产了不到一千五百辆车,可见手工造车是多么的迟缓。

    但是好景不长。

    到了八零年下半年,它们的车和底盘销量急转直下,明明供不应求的东西突然就不行了。

    郑轻厂就陷入了产品积压,生产停滞,入不敷出者境地。

    接下来的两年,连续亏损,累积亏损了将近600万元。

    成了ZZ市头号亏损大户。

    原因很好理解。

    正是因为BJ130的图纸谁都能得到,在发动机外部采购的条件下,只要有了图纸,这种制造工艺并不复杂的落后汽车,生产起来还真没啥难度。

    豫省很多企业在70年代末期都拿到了图纸,随着八十年代汽车制造统购统销制度的松动。

    这些原本不在计划体制内的小企业,心思活泛了。

    于是,制造轻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炉。cascoo.net

    仅郑州地区就有几十家。

    这些小企业的低价版车型和底盘儿,对郑轻厂这种高价车型是个致命的打击。

    郑轻厂不得不进行改变。

    它们砍掉了九个分厂中的六个,分流了两千多名工人。

    选出了新厂长,收编了十多家抢饭碗的汽车修配厂。

    然后根据原来车型推出了双排座客货两用车,后又和东风合作推出了三吨轻卡,总算稳住了阵脚。

    到九一年的时候,郑轻厂单班已经有一万台的产能了。

    不过他们生产的这款东风1060虽然销量不错,但整体的技术含量依旧不高,热销后依然会有巨大的危机。

    这方面已经有经验的郑轻厂防患于未然,积极为企业在遇到危机前寻找应对之策。

    只是他们的路走劈叉了。

    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应该研发新车型,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但是它们却跟着国内当时的合资热潮,在九三年春天和日产猪是会社合资成立了郑州日产。

    它们刚刚经历了厂区改扩建,还欠着银行的贷款,哪里还有资金和对方合资。

    因此要想建厂就得借钱。

    于是,郑轻厂就把自己抵押给了华信集团和工商银行。

    日产在合资的时候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因此带来了泰国小朋友三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于是,这个背景复杂的企业就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成立了。

    第八百二十章还有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