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跟随的队伍,孙绍回长沙的速度远没有去吴昌县的速度快,不过即使如此孙绍也没有丢下大队人马自己先回长沙,他不想让这些追随他的人有一种他可以随时抛弃他们的错觉,哪怕只是错觉。
当然孙绍也没有整天跟大队人马一起,事实上每天一早孙绍都带着凌统、华安一起先行一步,他们会骑乘快马先行到达下一个村镇,然后孙绍深入村镇与当地的居民闲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发展情况,当然还有当地官吏的官声。
由于孙绍衣着鲜亮,又是骑马而来,当地百姓都以为孙绍是哪家出来的公子哥。
孙绍态度温和,全无半点架子,加上他那舌灿莲花的嘴,很快就打消了百姓们的戒心,他们基本无话不谈,甚至有些敏感话题,也在孙绍的引导下各抒己见。
孙绍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集来,这些将是他之后制定政令的重要参考。
孙绍不到一个时辰就能跟当地民众打成一片,等到魏延率领大队人马赶到村镇的时候,那些与孙绍有过聊天的百姓才知道原来刚才跟自己说话,竟然就是现在的长沙太守孙绍!
他们中有人害怕跟孙绍说错了话,但更多的人觉得孙绍与之前的官儿就是不一样,他们从没见过如此没有架子的太守大人。
此事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这也让孙绍在民间的声望进一步提升。
经过几日的跋涉,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长沙城。
长沙城外,徐盛、甘宁、黄忠、霍峻一起早早在城外等候,见到这些名垂史册的大将们,孙绍豪气顿生。
孙绍并没有与大将们过多的寒暄,只是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孙绍就让徐盛妥善安置这次追随而来的豫章将士以及他们的家眷族人,其中孙绍又特别交代了将那些匠人家庭安排在一起,而且要离太守府尽可能近的位置。
徐盛办事最是稳妥,而且此前孙绍已经让信使提前将需要安置的人马的数量及要求早就告诉了徐盛,他相信徐盛早已经安排好了。
果然徐盛立刻让徐凯按照计划进行安置,自己则与孙绍一起前往太守府。
太守府内,孙绍端坐在主位上,听徐盛及甘宁、黄忠汇报他不在的这段时间的问题。甘宁、黄忠的汇报都很简单,毕竟他们只要训练好自己的军队就行,甘宁告诉孙绍建立船厂遇到了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船工、船匠严重不足。
孙绍将此次追随而来的有一家祖传船匠的消息告诉了甘宁,让他亲自去请人帮忙,不止要他们帮忙建厂造船,更要帮助他们培养这方面技能的船匠徒弟。
黄忠军中倒没有什么大事,一切进展良好。
这两人汇报完之后就是徐盛了,徐盛的事情就多多了,他先是告诉孙绍,江夏来了四万多流民,其中原江夏水军现在长沙水军的家人族人约有八千已经全部安置好了,但还有三万多流民目前只是在城北搭建了流民营地,需要妥善安置。
其次就是孙绍临走时候交待的关注长沙寇氏的问题,长沙寇氏果然在赈济灾民一事上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目前他已经掌握了证据,可以随时动手。
孙绍点点头,然后问起寻找桓阶一事的进展,徐盛见孙绍问及此事,抱拳请罪道:“那桓阶原本确实住在长沙城中,末将亲自登门拜访请他出山,那桓阶也是满口答应,说要几天时间处理家事,然后可以安心为公子效力。”
徐盛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孙绍的脸色,孙绍知道此事绝没有这么简单,便静待徐盛继续说下去。
徐盛见孙绍脸色没有半点变化,只好继续说道:“末将原以为那桓阶好歹也是长沙名士,既然已经答应就不会反悔,因此并没有让人盯着。谁料到桓阶那厮竟然当天就让家眷出城,第二天他自己也出城去,等末将发现不对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逃往何处了。”
徐盛说完满面羞愧,单膝跪在地上。
孙绍摇了摇头,虽然早就料到如此,但桓阶如此行为还是让孙绍有些恼火。
不过孙绍知道这并不能怪徐盛,他扶着徐盛双臂让他站起身来,笑着说道:“文向不必在意,人各有志,岂是文向之过。那桓阶在长沙极负盛名,既然无心为我们做事,走了也好。不然待在城中还得像个大爷一样供着,万一跟我们起了冲突,到时候如何处理还是一桩麻烦事。”
徐盛听了点了点头,孙绍又问道:“潘濬怎么样了?”
潘濬是徐凯负责看守软禁他的小院的,徐盛知道孙绍对潘濬的看重,因此对此事也极为关注,孙绍一问起来,他立刻答道:“他是吃住没有半分不适,就是前两天说要出院走走。末将担心重蹈桓阶之事的覆辙,因此没有允许。”
孙绍想了想说道:“他要出来走就让他出来走吧,派人跟着就行。他是咱们目前最缺的治政之才,我想要用他,先不要恶了他。”
徐盛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应诺会让徐凯亲自办好此事。
交接完过去的事情,孙绍立刻与众将讨论长沙布防之事。
随着刘表事实上对长沙的放弃,长沙郡治下其他各县大部分都已经放弃了重归刘表帐下不切实际的想法,转而派人到长沙表示愿意归顺,因此如今长沙全郡,除了靠近武陵和桂阳的几个小县,其他城池都已经顺利的归于孙绍麾下了。
又得了许多土地人口,当然是好事情,但同样的,领地扩大了,防御的压力也就更大了。所以现在对于长沙的驻军就要重新安排了。
还好相对于治政之才的匮乏,孙绍手下大将那是人才济济,军队也是精兵,因此对其他郡最难的防御之事,对长沙的孙绍来说反而是最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