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盖院墙

目录:农家四果种田记| 作者:残阳如雪1| 类别:其他类型

    下午的时候,田家果然派人人来,除了田如柏和他娘关氏,另外两人就是田有仁的长媳黄氏,和田有义的媳妇顾氏。好家伙,一共四房,来了三房人,这田家的动静闹得可真大。

    刘桂圆看着她们,心想成啊,你们来得人越多,说明你们越看好这门生意,到时候她分得的一成利就越多!

    关氏和顾氏是妯娌,年龄相仿不说,平时应该处得不错,两人来到她家门前,就卷起袖子洗瓜皮、削瓜皮,一看那架势,就是干活干熟练的。    黄氏估计因为守寡的缘故,为人话不多,不过做事细心,刘桂圆切多大的西瓜丁,她就跟着切多大的,等到刘桂圆讲火候和翻炒的诀窍,她听得就更细心了。

    刘桂圆见她学得认真,就把竹铲子递给她,叫她试试,黄氏也不含糊,接过来有模有样的翻炒起来,倒比刘桂圆的姿势还标准。

    “淑兰你看,还是瑞娟手巧,翻得不快不慢,西瓜条炒得透亮,一点不见糊。”

    关氏用胳膊肘捣了顾氏一下,示意她过去,方才她俩都试炒了一回,没炒几下就糊锅了,当然也能吃,就是卖相不好,拿出去卖肯定折钱。

    顾氏忙凑过去看,边看边啧啧揶揄道,“还真是,人瑞娟本来茶饭就好,和咱们平日做的猪食可不能比。”    关氏赶忙瞪了她一眼,说:“你做的才是猪食,我茶饭手艺好着哩,俺家小柏哪顿吃得不欢,是吧小柏?”

    关氏茶饭不好,这在田家几房中是出了名的,顾氏和她是妯娌,有时就爱拿这个和她开玩笑,当然不是恶意取笑,就是闹着玩儿。

    田如柏接到他娘的目光,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摸摸鼻子说缸里水不多了,他得去挑水。其实,二伯娘说得没错,他娘的茶饭真就比猪食好吃一点,但他是个厚道人,哪好意思说自己娘的不是?

    “瑞娟你看,她儿子都听不下去,拎着木桶溜了。”顾氏指着田如柏的身影笑,黄氏听了不由得抿着嘴笑,关氏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刘桂圆家没有院子,三个女人加上自家门前忙活着,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很快招来了住在不远处的大伯娘顾氏。    “我当是谁呢,笑的震天响,我住在后头都听的真真的。”

    顾氏(玉梅)和顾氏(淑兰)二人都是顾甸人,两人同村又嫁到同村,关系自然不错,顾玉梅就走过来同顾淑兰几人拉呱。

    几人聊了一会儿,顾玉梅就找刘桂圆说话了,她家里的西瓜收拾完了,别的地里的活,趁这段时间也都料理过了,就想问问什么时候搓冰粉,一天十五文的工钱,她还真舍不得落下。

    这事早上四奶奶过来问过,她家西瓜早收过卖过了,之所以今早才来找她,就是因为四奶奶心疼狗娃,想叫他趁这个机会在家躺两天,别累坏了身子。

    “行,那从明天开始就搓冰粉,屋里收了好些我还怕放坏了。”刘桂圆倒了一杯晾凉的西瓜皮茶给她,继续说:“上次收西瓜忙,你家工钱没结呢,明天我过去结掉。”    顾氏、刘金娣、四奶奶,每人每日十五文工钱,不过要十天一结,还有狗娃这个月卖的冰粉,明天一并结了,然后重开新账。亲兄弟还明算帐呢,她可不可能因为账目问题伤了感情。

    “你说咋办就咋办,俺还能怕你不给?”顾氏爽朗一笑,和她聊了一会儿别的,见她实在有些忙,就赶紧告辞回家了。

    这一下午除了顾氏来,还有好几个村人经过,见她家门口聚着好几个人,好像在翻炒着什么,总有人想过来看看问问,好在黄氏心细,没回见到有人来,都叫人挡着不让靠近锅台。

    几人临走前,黄氏想了想,就开口建议:“桂圆,你看你家要不要围个院子,总有人来看就不好保密了。”

    这个问题刘桂圆也注意到了,她原来搓冰粉要么在顾氏家,要么自己关着屋门搓,可是炒西瓜糖不行,这个得用到锅台,时日久了,肯定有人能看出门道。    话说回来,当初她就是怕田如柏看出门道,这次提合作的,于是点头说道:“田大嫂放心,这两天咱家就起个院子,保管叫别人看不着。”

    人走以后,刘桂圆看看自家门口,一间略大的土坯屋,一个带草棚的锅台,外围插着一圈树枝篱笆,旁边是鸡舍,再外头就是种的菜、猪圈,屋后是茅厕,这样一看,真是简陋又寒酸。

    眼下手里还有点钱,不如先将院墙起出来,盖房的事后面再说,其实她本来想攒够钱一起置备的,但是手里还差十好几两银子,那得等到入秋以后才能挣到,再说了,现在炒制西瓜糖的买卖,不能立刻回本。

    “算了,不管了,走一步,算一步,反正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大姐,二姐,咱先盖个院墙?”

    刘桂圆的提议,两个姐姐哪有不同意的,尤其是刘花生,她一心一意就想抱只狗回来养,如今要盖个院子,她就更想抱个狗回来了。

    趁着天没黑,大姐在家和姥娘烧饭,刘桂圆和她二姐就去二叔家找他帮忙了。

    “二叔,最近竹筒糕生意还好吧?”

    二婶娘财迷,收西瓜都没停下蒸糕,听闻这段时间他家大人孩子可累了。

    “还行,西瓜上市了,吃瓜的人多,竹筒糕就没以前卖得快。”二婶娘搬了两个板凳过来,叫她俩坐下来吃糕,然后说:“不过,这也是好事,那有的人家卖的糕难吃的要命,人家就不买他家的了,俺家的不一样,俺家卖的糕正宗啊。”

    二婶娘的话声音洪亮,很明显是讲给屋里的刘姚氏听的,刘桂圆和她二姐听了就捂嘴笑,笑过以后才说明了来意。

    “这就要盖院墙了,还要一人高的?”二叔刘崇林不得不佩服她这几个侄女,早先卖几个田螺换钱,接着就是搓冰粉卖钱,前后不到半年就要盖院墙了,这不比他家三个小子还正干!

    听说最近和村长家一起收西瓜皮,虽然不知道做什么,但是刘崇林就是知道,他这侄女干啥都不会吃亏。

    “嗯,可不是嘛,院墙盖高点俺几个搁家心里安,对了村里哪家有小狗,俺想抱一个搁家养。”刘桂圆补充道。

    二叔想了一会儿,没想到谁家有刚生的小狗,正好他家的刘铁柱回来家了,听到就说了一句:“俺二舅家的邻居家生小狗了,上回我搁二舅家玩看到的。”

    二婶娘听了就说赶明儿叫她二弟抱一个来,农家人抱小狗不用给钱,每家每户一般只养一条,多了就会送人,不用浪费粮食。

    “院墙好盖,我明天找几个人先合点土坯,等晒干了就能开始起墙,大概得五六车土坯,加上工钱一两银子尽够了。”刘崇林稍微算了下,给了个数字。

    “不要土坯的,要正经的砖墙,盖宽一点,以后院子里还要再起一间房子。”刘桂圆赶忙摇头,她手里有钱,要盖就盖砖墙,土坯的下雨过后特难看。

    “哎呦,俺村里可没有几家人舍得用砖块盖院墙,好像就村长家盖过吧?”刘崇林赶忙提醒她俩,“你俩个可不要挣点钱乱花,花钱容易挣钱难。”

    刘桂圆知道二叔的想法,农家人挣点钱不容易,一般都是攒起来,留着过年过节或者人情往来,还有就是大人小孩万一生病了,钱就派上大用场了。

    可刘桂圆不这么想,她从卖田螺到炒西瓜糖,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不怕,能花就能挣,能挣就能花,好不容易挣着钱了,盖个挨挨挤挤的土坯墙,算怎么个回事。

    刘桂圆就笑着说:“二叔别担心,咱姐几个钱够,你就帮咱买砖赊料,找几个人来垒墙就行,工钱啥的我不清楚,你看着允,大概要多少钱,你开口就行。”

    “哎,行,你都这么说了,二叔还能不给你看着办,砖块料子我到镇上问问价,至于人手加上我凑够四个就行,工钱的话就按一天十五文吧。”

    刘崇林本想说十文,可是垒院墙是力气活,也是手艺活,给的少了怕人在里头捣鬼,还是给足钱的好,反正三个丫头能挣钱,他就不跟在后面瞎费心了。

    第二天中午,刘崇林到镇上问过价,过来找刘桂圆,问她到底打算盖多宽的院子。

    “呶,从篱笆这里再扩大一倍,东边这边多留点空间,以后搁这这边新起个屋子,还有就是开两个门,朝南开个大门,西侧开个小门,出去上茅房……”

    刘桂圆没有图纸,她也不懂建筑,伸手在门口各处比划了半天,看得刘崇林一愣一愣的,最后才瞅着她说:“照你这个盖法,怎么都得五两银子朝上,你手里钱够不够啊?”

    刘桂圆一听,才五两银子,这钱她够够的,忙笑着点头说钱够,刘崇林眼见他拦不住,只能无奈的说:“你等着吧,这咱我就去找人,争取明天就开干。”

    五两银子,刘桂圆真不当回事,不是她挣钱了眼界高了,而是目前家里急需四堵砖墙,一来不叫外人看到她家干啥,二来就是为了她姐仨的安全,罗姥娘不可能一直陪着她们。

    不过一想到盖院墙,刘桂圆就有点想怪刘崇山和张氏,这么多年家里连个土坯墙都不盖,就弄点破树枝子插着,那玩意能防着坏人吗?

    当天晚上,刘铁柱送来一条白底黑花的小奶狗,估计才满月,看着有点瘦,尾巴耷拉着,还哼哼唧唧的叫。

    “就剩最后一条了,不然我也养一条,你给弄点水喝。”

    刘铁柱看来很喜欢这条狗,摸了好一会儿才走,往日他偶尔过来送东西,从来都是送下就走,不会久留,更不怎么说话。

    “哪,今早炒的西瓜糖,你带点回去吃。”罗姥娘最喜欢他们这些小孩,从桌上抓了一把递到他手里。

    刘铁柱本不想要她家东西,可是罗姥娘手里的糖看着真好吃,还能闻到一股甜味,不由得咽了下口水,一把接过去道:“你非要给我的。”说完就跑走了。

    这别扭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