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激动

目录:渡娘之后封神时代| 作者:龙之宫| 类别:玄幻魔法

    在避席择言的环节,孟子自然不能缺席,也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宣扬自己的仁义主张,自然要提起尧舜禹的时代。

    儒生认为尧舜禹的时代大家都讲仁义,所以国政才会如此清明,所以只要大家都讲仁义,天下就会太平。

    “我看未必。”就在孟子高谈阔论的时候,却有一个年轻人避席而立,显然是特意挑了孟子大谈特谈的时候站出来反驳。年轻人自我介绍道:“我是魏国李维,我不认同孟夫子的言论。”

    芸姚早就发现这个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对方肯定是想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所以专门挑孟子发言的时候出来辩论,只要他能辩倒孟子那肯定是高官厚禄向他招手,如果辩不到也可以蹭孟子的热度,提升一下自己的名气,反正年轻人是左右不亏。

    孟子也不生气,显然是见怪不怪了,于是很淡定地让对方发言:“请讲。”

    这位年轻人显然是法家,所以说的都是不能循古的理论,也就是法家的普遍主张,他神气活现地说道:“天数易变,今日之天下不同于尧舜禹之天下,怎么能用千年前之古法来管理现在之天下?尧舜禹夏商周,未见周公循商礼,也未见商汤行夏法,每一代君王贤臣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陈出新。就如齐桓公和管子,他们改井田、官山海,也未故步自封,按照周公之礼而行。所以儒家尊古法,实在是贻笑大方。”

    口才不错,而且攻击的点也很正确,不过孟子一点也不生气,显然这种说辞早不是第一次听说,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用法家言论攻击他。

    孟子很淡定地说道:“法家之言不能说错,但也不全对。三皇五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他们都是有德之人,自然可以易法而为。请问你的德行能比得上他们么?再请问魏国李悝,秦国卫鞅能比得上他们么?魏国李悝、吴起变法,魏武卒确实力压天下,却不过五十年便成为了齐国的手下败将,吴起也早就逃亡楚国,最后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再说秦国变法,卫鞅一日之内就砍下了七百头,导致秦国民怨沸腾,这就是你们所言之法?昔日贤者设立礼制,天下无不交手称快,而现如今变法却未尝听有人夸赞之。就算当时国君夸奖,但过去之后君王也只剩下不满,就像魏国和楚国对待吴起一样,吴起变法,只是获得国君的一时满意,结局却是从魏国逃出,最后被楚国杀死,这就是德行不够却要变法的缘故。今人之德行远远不如先人,所以我们才应该法先王,才能定天下。”

    一连串发言有理有据地点出了今日法家和昔日贤者的差距,那就是先贤变法是众望所归,而近日之变法搞得民怨沸腾,大家都不满意。

    年轻人张了张嘴,不知道如何反驳。不遵循古法自然没错,可孟子直接说了今人不如古人贤良,所以今人设立的法只会带来不满,所以不如学习古人的仁义道德,提高自己的水平,等自己也如古人那般贤良之后再提变法不迟。

    孟子确实指出了变法的弱点,那就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卫鞅在秦国变法一天就杀了七百个人头,那是血淋淋的教训。

    芸姚心想孟子果然比孔子更犀利,毕竟是战国时代的儒生,攻击别人的时候毫不留情面,直接就揭老底。不过孟子用过去的成功来怼现在还在发展中的法家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莫欺少年穷啊,现在法家虽然还没有证明自己,不过只需要两百年不到,等秦国吞并八荒就知道法家的厉害了。

    齐王看年轻人被怼得无言以对,就开口打圆场说道:“两位都是有才之人,莫伤了和气,都有赏赐,割肉。”

    给两人都上了肉。

    孟子行礼徐徐然地回到了座位之上,风轻云淡,完全没把对方放在心上。

    而年轻人却失落地回到了座位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看来这块肉吃起来也没什么滋味了。

    “不知道你对两位的见解有什么看法?”婴儿子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了芸姚的身边,微笑地看着她。

    “他们都没说错,我们的德行确实不如古人,不过古法确实不适合今时。孟夫子认为我们应该先提高品德,而法家认为我们应该先变法,其实这又不矛盾,我们可以一边提升品格,一边变法。”芸姚表示全都要就好了。

    果然是墨家的说辞,婴儿子心中不免失望地说道:“变法和提升品德如何能混为一谈?难道你没听孟夫子说卫鞅变法杀头七百么?”

    “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就算是齐桓公和管子,没有一个先贤的杀人数量少于七百的。杀人和品德又没有直接关系,要看杀的人是谁,杀坏人那就是杀得越多品格越高尚。”

    “这。”婴儿子显然没想到芸姚会这么说,在她看来古之圣贤肯定是衣冠楚楚,用仁义的魅力让天下拜服,而不是刀光剑影地杀个人头滚滚。

    这就是儒家的问题,他们的仁义总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去看下面血淋淋的事实。所以和平时期的人喜欢儒家,因为他们可以逃避现实,可以君子远庖厨,只谈仁义而不动刀枪对于已经获得足够利益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局面。只谈仁义死不了人,动刀枪可是会死人的,自己好吃好喝好玩可不想死,也不想打碎自己的瓶瓶罐罐。

    然而古代圣贤的仁义道德就是杀出来的,你要是不讲仁义,那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仁义的铁拳。

    “敢杀人才能谈仁义,光谈仁义是没用的。”“现在我们知道仁义的好处,是因为古之圣贤为我们打好了基础,让我们生活在仁义之中,享受仁义的好处。但如果遇到一个蛮夷,他们肯定是对仁义嗤之以鼻的,因为他们没享受过仁义的好处,那么你如何向他们证明仁义的好?是用话语,是用技术,是用物资,还是用铁剑?”“我认为用铁剑是最直接了当的,我能杀你就证明我比你强,就证明仁义好。”

    婴儿子目瞪口呆,这哪是仁义,这不就是恃强凌弱么?但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使用话语,是用技术,还是用物资,亦或是用铁剑反驳朱云呢?似乎铁剑是最好的讲理之法,那不就证明朱云说得对么?根本没有仁义,只有恃强凌弱?!

    “说得好!”却是庄周忍不住拍案而起说道:“当今天下所有人都不过是以仁义为幌子为自己谋利罢了,早在春秋就无义战,而现在所有国家都是变本加厉,哪个国家有德哪个国家无德,还不是看谁杀的人多?谁杀的人越多谁就有德,谁杀的人少就无德。哈哈哈哈……”

    庄周只觉得芸姚的话真的是太对他的胃口了,点出了战国七雄都是无德小人,都不过是打着道德的名号杀人抢地盘而已,仁义道德在今天已经沦为一个笑话了。

    这几日在临淄所见所闻使得庄周很是压抑,今日终于借芸姚的话全部发泄出来,在他看来战国只有假仁假义。

    也正是因为全是假仁假义,所以庄周最后才会选择隐居,有官不做彻底成为了隐士,说到底就是对天下彻底失望了。每个国家都标榜自己有德,然后去攻伐无德之国,而有德无德全是一张嘴说了算,而不是看各国的行为,其实就是比拼武力,和仁义无关。

    激动之下庄周完全忘记了场合,一下就把嘲讽开到了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