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管弦声脆催几许(三)

目录:大宋世祖| 作者:破贼校尉| 类别:历史军事

    李青鸾怜惜地看着弟弟。

    “我这将死之人,何必拖累你们。让我...随大白高国而去吧。尚父(嵬名安惠)说得对,我大白高国雄踞西北,百年盛衰,没有人为它殉国,真说不过去。”

    屋子变得寂静无比,姐弟相互靠在一起,默默饮着这生离死别的苦酒。

    突然,李青鸾直起身来,声音拔高。

    “走吧,赶紧走!要是让宋军合围,你想走也走不了了!”

    李察哥满是泪水的眼睛死死地看着李青鸾,想把她的模样,永远刻在心里。过了一会,他决然地站起身来,不舍地松开姐姐的手,缓缓地向门口退去。

    “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大白高国在彼方...”李青鸾轻轻地唱了起来。歌声缥缈忧伤,就像是笼罩在贺兰山王陵上的雾霭。

    听到这歌声,走出屋门的李察哥停住了脚步,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过了十几息,他起步继续走,只是这次,走得更快了。

    傍晚时分,西夏内侍司押班郑除邪,匆匆地走进报国大兴寺的大雄宝殿里。

    大殿里到处垂挂着金银丝缠织的锦缎,正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像,连基座高三丈余。旁边两座药师佛和大日如来佛,高两丈。全部纯铜铸造,通体贴金。

    数百支牛油蜡烛,上千盏香油灯,照得满殿金碧辉煌,恍如佛界仙国。

    郑除邪轻轻走到夏主李乾顺后面,安静跪在旁边。

    “陛下。”郑除邪轻声说道。

    闭目合掌的李乾顺停止诵经,睁开眼睛,看到了郑除邪,轻声道:“出去说。”

    说完,李乾顺抬起头,对着佛像恭敬地跪拜了三次,悄然起身,出了大殿。

    “二郎已经走了?”李乾顺缓步走在殿前的廊道上,问身后的郑除邪。

    “晋王殿下带着三百扈从,护着王妃、世子等人,黄昏时分出了西门。小的早就叮嘱过各门守将,不得阻拦。”

    李乾顺仰头看着天,眼睛在使劲地眨着,过了一会,才恢复正常,嘶哑着声音说道:“走,陪朕去看看大姐。”

    “陛下要去看望贺兰郡主?请容小的派人先去禀告。”

    “不必这么麻烦了。家人之间的探望,用不着那么多礼仪。”

    李乾顺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里,还是惊醒了闭目假憩的李青鸾。

    她抬起头,看到了李乾顺,脸上露出了笑意。

    李乾顺恍然间,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父皇愤郁而终,才三四岁的自己,猛然间成了大白高国国主。

    母后忙着擅权,铲除异己,出征宋国。自己孤零零在后宫里,彷徨无助,是姐姐带着自己和弟弟,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那时的姐姐,就是带着这样的笑。这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能化解寒冬的积雪。

    “姐姐...”李乾顺坐在床榻前,拉着李青鸾的手,把它贴在自己的脸上,仿佛小的时候,临睡前听姐姐讲故事入眠一样。

    记得当时的自己,为了争抢姐姐温暖贴心的手,没少跟李察哥置气。可是现在姐姐的手,却如此地冰冷干枯。

    “姐姐,我好恨!恨自己被自负和嫉妒蒙蔽了眼睛,没有听你的话,才有了今天这局面。”

    李青鸾轻轻地抚摸着李乾顺的脸,笑着说道:“你是一国之君,雄才伟略,当然有自己的主张。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运气太差,遇到了赵十三。佛祖保佑了宋国,却没有保佑我们。”

    “姐姐,赵十三毁寺庙无数,逼数万僧人还俗,为何佛祖还要保佑他?难道佛祖也是欺善怕恶?”

    李青鸾笑了笑,“陛下啊,佛经你白读了。‘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拜佛诵经,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而是要明悟这世间的道理。我们敬佛礼僧,心里想的却是求回报,免劫数,脱苦海;赵十三毁假寺,驱伪僧,却是在救渡万民众人。佛祖看到的,与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李乾顺笑了,“姐姐病后,反倒更加睿智,解惑破相,证就了阿罗汉果位。”

    “陛下这是说着好话,哄臣妾开心。我罪孽深重、羁绊重重,死后怕是要下地狱。”

    李乾顺的双眼闪烁着泪光,“姐姐的罪孽和羁绊,全是为我大白高国...我愿意陪着姐姐下地狱,反正我也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陛下又在说着小孩子的气话。”李青鸾笑着说道,“二郎出城走了,陛下知道了。”

    “知道了。我还叫人在西边的驿站等着他,送他一份诏书,立他为大白高国皇太弟,监军国事。还把白马强镇军和右厢朝顺军的兵符给了他。要是这两军余部没有被宋军全歼,就带着一起走吧。”

    李青鸾看着李乾顺,一脸的欣慰。

    “姐姐,到时候我不送你了。”

    “好,到时候我也不送陛下了,我们在黄泉相聚吧。”

    李乾顺强忍着眼泪,站起身来,拱手对着李青鸾长施一礼:“姐姐,你为朕,为大白高国做的一切,弟无以为报,只能下辈子做牛做马...”

    李青鸾打断了他的话,“不用做牛做马,下辈子做我哥哥,换你来保护我。”

    李乾顺哽咽着点点头,好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一点声音。

    “嗯。”

    回护国大兴禅寺的路上,李乾顺看着兴庆府街道,寂静萧杀,除了来回巡逻的军队,偶尔出现的行人,都是脚步匆匆,忧心忡忡,惶惶不安。

    “郑除邪,你是汉人?”

    “是的陛下,小的是甘州的汉人,祖上据说是墨离军押蕃使。”

    “你自绝子嗣,入宫做内侍,辱没了先祖。跟我这断送了百年祖业的亡国之君,真是一对绝配的君臣啊。”李乾顺自嘲地说道。

    “陛下,天必不绝我大白高国,定有转机...”

    李乾顺打断了郑除邪劝慰的话:“不要说好听的宽慰朕。现在什么情况,朕心里清楚。有时候,确实有点后悔,没有听皇姐的话...当时竭尽全力,联手北辽干涉宋国储君之争,让赵十三做不了宋国官家,或许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又或者今夏宋军兴兵时,不是迟疑犹豫,分兵防守,而是狠下心来,不管不顾地集中主力跟宋军拼死打上一仗,让宋国官家觉得我们要跟他拼个玉石皆焚,说不定这会已经体面地投降了。”

    说到这里,李乾顺自嘲地说道:“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不过说实话,我和皇姐心里都清楚,就算我采纳了她的计谋,也很难阻止赵十三的兴兵,避免不了今日之祸。”

    “赵十三,这个王八蛋!他就是个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绝世凶人。秦始皇、汉武帝跟他比起来,只是吃斋念经的善人。朕命不好,偏生遇到这样的敌手。呵呵,不过朕不会孤单的,朕只不过比耶律延禧这王八蛋早走些时日。老子在下面等着他,见死不救的契丹狗崽子!”

    看到郑除邪一脸诧异的样子,李乾顺问道:“你不信?当初皇姐跟我说的时候,我也不信。”

    “你知道宋国官家赵十三在哪里吗?”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红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