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求订阅*求月票】

目录:大秦守陵人| 作者:鱼龙服| 类别:历史军事

    “等吧,这小子应该是在等长公子到了才会一起进县衙的。”王绾稍微一想就知道樗里寻不进县衙的原因。

    因为这家伙很皮,也很懒,所以绝不会自己出来挑大梁。

    最关键的是,樗里寻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天下只能有一个帝王,地方也只会有一个长官,大秦未来的帝王只能是长公子扶苏,而秣陵的县尊也只能是长公子扶苏。

    “樗里倒是教的一个好子弟!”王绾笑了。

    多少官员,名臣大将就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才导致了最后英雄末路,功高震主,为帝王不容的。

    樗里的教育却是让樗里寻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绝对不会去与扶苏争,始终把自己摆在辅佐之臣的位置上。

    “陛下也是多虑了!”王绾笑了。

    嬴政会派他来,其实还有一个密诏就是让他教会扶苏和樗里寻,怎么做一个帝王和一个谋臣,怎么去摆正自己的位置。

    现在这两人都太优秀了,长公子扶苏有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有容人之量;而樗里寻则是知道怎么摆正自己的态度,能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全力去辅佐扶苏。

    “大秦未来可期啊!”王绾欣慰地说道。

    鄣郡太守则是一脸的疑惑,都没见到人,怎么这个老大人却是这么的开心呢?

    “我们为什么不去县衙?”怜影很疑惑的看着樗里寻问道。

    “因为大舅子要来了!”樗里寻笑着说道。

    想要尚公主,肯定不能得罪自己的大舅子啊,不仅不能得罪,还要讨好自己的大舅子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让扶苏来到秣陵当个甩手掌柜,功劳是大舅子的,背锅送死躺枪他去,这样的妹夫,扶苏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樗里寻果断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当然要是王绾知道樗里寻怎么想的,恐怕能气的背过去。

    “秣陵还是太小了,不论是人口还是城池的建设都不足以支撑秣陵成为帝国东方的都城。”樗里寻遍走秣陵各地确定了秣陵的总人口也不过十万,离临淄这样人口过百万的大城来说还是差的太远了。

    “公子想要把秣陵建成临淄那样的大城?”怜影被樗里寻的想法吓到了。

    天底下能有几个临淄那样的大城?咸阳算一个,洛阳算一个,邯郸和大梁算半个,然后就没了。

    樗里寻居然想把秣陵建设成人口过百万的那种一国国都的大城,简直是异想天开了。

    “是啊,秣陵有这样的潜力,缺的只是人口罢了!”樗里寻笑着说道。

    秣陵水系发达,地势平坦,只要能解决水患,将河道修整成渠滋养四方,那么秣陵完全注意供养起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

    所以秣陵如今缺的是人,是钱和官署的支持,若是在秣陵修建一个如郑国渠一般的大型水利,甚至不需要如郑国渠,都注意浇灌良田万顷。

    “公子知道楚地最难的是什么?”怜影还是忍不住打击樗里寻。

    “说来听听!”樗里寻也想知道怜影对楚国的看法。

    “淫祠邪寺!地方士族!”怜影答道。

    这是楚国还在时都没能解决的,楚国的士族与其他各国不一样,楚国的士族极为团结,甚至能够联合起来威胁到君王的统治,朝堂也几度被这些地方士族把持着,君王如同傀儡一般。

    “王权不出都城,不达乡邑。”樗里寻摸了摸嘴唇,这是他这段时间访问三老总结出来的。

    地方豪强和士族把控着地方,一村几乎就是一族,三老都是族内选出,然后县尊也是县中大族们推举出来,代表着地方,根本不会去理会郡所的命令。

    逼急了这些人就会上山为寇,然后养寇自重,使得地方官员对豪强士族也只能选择屈服或者睁只眼闭只眼。

    “淫祠邪寺是什么情况?”樗里寻好奇的问道,这些是他这段时间没有发现或者说看到了并没有重视的。

    “楚地百姓信奉各类神明,地方豪族也以此来大肆敛财,别的不说,就是我们刚刚经过的村子,你知道就供奉有多少神明吗?”怜影问道。

    “多少?”樗里寻想了想,他只是知道刚刚那个村子有很多神鸦社鼓,但是具体有多少他还真没有在意。

    “不下十个,信奉村子守护神明的就有山神、土地、河伯,然后还有求子的少司命,求长寿安全的大司命,求庇护的东君、东皇太一等等。”怜影细数着楚地祭祀最多的神明,还没算上各地自己虚构出来的什么龙君、山鬼、白仙、黄仙之类的。

    “这么多!”樗里寻也呆滞了,这么多神明供奉得过来?每年得拿多少钱粮来供奉啊。

    “所以对楚地百姓来说,比赋税更重的其实还是这些对神明的供奉!”怜影说道。

    樗里寻点了点头,果然,楚地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大秦本身的赋税并不高,三十税一,在七国之中都属于是最低的了,除开举国之战时临时征收,其他时候赋税是六国之中最低的,而且奖励耕作,种的越多也是有功勋的,功勋上来以后,相应的赋税也能有所减免。

    可是若是在加上地方贵族的收的税,以及怜影所说的神明供奉,这么一下来,丰年还好,一旦到了灾年,百姓必然家中无存粮,然后流离失所到处乞讨度日。

    “原来隐患出在这里!”樗里寻明白了。

    他还很奇怪秦国的税是很低的,可是为什么到了后世都在说秦国的税收严重,原来是因为胜利者书写和引导,将百姓流离失所的根本归因给了大秦,把百姓活不下去的矛盾转嫁给了大秦,让大秦来背这个黑锅。

    而所谓的史官,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在书写历史时,就算是最纯粹的史官也直接隐去了这一笔,闭口不谈秦之赋税。

    其他的史官在则开始将地方贵族强加的税也算到了大秦头上,最后三人成虎,秦国不得不背上这一口大黑锅。

    “看来你又要饮血了。”樗里寻看向了腰间的定秦剑。

    他没有能力,也想不到什么办法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是他有能力把制造出这种问题的人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