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裁人和招人

目录:北宋之天生反贼| 作者:北冥老鱼| 类别:历史军事

    “卢学正和你可是亲戚啊!”

    柳正笑呵呵的解释道。

    “亲戚?我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一门姓卢的亲戚?”

    宁复不解,他的家庭关系十分简单,父亲这边就是单独一人,老家的人早在造反时都被杀了。

    至于宁复的母亲,听说是从外地逃难来京城的,也只有一个人,所以宁复除了柳正一家外,真的没有什么亲戚了。

    “你们的确是亲戚,若要论起来,你还要称对方一声族兄!”

    柳正叹了口气再次道。

    “不可能,他姓卢我姓宁,怎么会是同……”

    宁复说到这里忽然一愣,似乎想到了什么。

    “难道他也是……”

    宁复试探着向柳正问道。

    “不错,他曾祖名叫卢璇,这个卢璇,正是当初周世宗的第七子柴熙诲,被大臣卢琰带出宫,并将他收为义子,改姓为卢,卢方正是他的后人。”

    柳正神情凝重的介绍道。

    “原来如此!”

    宁复先是点头,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当即再次问道。

    “我听说卢方是官宦世家,那他父亲是不是也在朝中为官?”

    “不错,他祖父名叫卢可,曾经官拜礼部尚书,父亲名叫卢布,现任礼部侍郎一职!”

    柳正再次回答道。

    “卢布?”

    宁复一愣,这名字听着就有钱,咋不去户部或三司任职?

    “卢家的身份早就公开了,从卢家入朝为官时起,朝廷就已经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而卢家这些年也人丁兴旺,据说已经有几百人了。”

    柳正最后再次介绍道。

    “您看看,这就是差距,若当初我曾祖早早放弃复国,说不定我也有几百个族人了!”

    宁复闻言双方一摊,他现在是独苗一个,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们这一支就彻底断了。

    “你能这么想最好,现在你身份不一样,我真怕你哪天再有什么复国的野心。”

    柳正再次叮嘱道。

    他一直看不透宁复的想法,所以总担心对方会复国,到时说不定会拉着他们全家陪葬。

    “您放心吧,我觉得姓宁挺好的,如果我要复国,那就得改姓木柴的柴了,不好听笔画还多。”

    宁复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错!你要是真复国,那就不是姓柴,而是要改姓郭了!”

    柳正白了自己这个不学而有术的女婿一眼。

    “郭?”

    宁复眨了眨眼,他祖上不是周世宗柴荣吗?

    “真笨,周世宗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早就改姓为郭了,后来也是以郭荣的名字继承了皇位,只不过后来……”

    “后来什么?”

    宁复十分感兴趣的追问道。

    只见柳正再次看了一下周围,然后把声音放到最低。

    “后来陈桥兵变,宋太祖夺得皇位,他就命人将郭荣的名字改为柴荣,至于原因,你自己去想吧!”

    宁复闻言一下子明白过来,赵匡胤得国不正,周世宗那么信任他,他却选择了背叛。

    因此为了削弱周世宗继承皇位的正统性,赵匡胤就把郭荣改姓为柴,告诉世人柴荣不是郭威的亲儿子,既然柴氏可以继承郭氏的皇位,那他赵氏当然也可以夺得柴氏的皇位。

    “卑鄙无耻!”

    宁复气的想要骂娘:搞了半天老子祖上根本不姓柴,而是姓郭,那我以后有了儿子,是不是可以给他取名郭靖?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皇帝!”

    柳正摇了摇头,越是读史,就越是对权力感到敬畏。

    “不过你要是真复国成功了,那时你就是皇帝,无论是姓郭、姓柴,还是姓宁,全都是你一句话的事!”

    柳正这时也开起了玩笑。

    “郭、柴、宁!老子不成了三姓家奴了吗?”

    宁复暗自吐槽,一个吕布,一个慕容复,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常的主角剧本?

    ……

    武学的正式任命很快下来了,章惇特意将宁复召到政事堂询问。

    “你打算什么时候上任,上任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章惇放下手头的事情,十分关心的向宁复问道。

    他对武学的事也十分上心,不仅仅是因为宁复,更是因为武学也是新政的一部分,再加上赵煦也亲自过问武学的事,所以这件事不容有失!

    “嗯~,我觉得武学的名字很难听,不如改个名字怎么样?”

    宁复沉吟了一下这才十分认真的道。

    武学这个名字总让宁复联想到武侠小说,实在太出戏了。

    “你想改成什么名字?”

    章惇耐着性子问道。

    “比如改成黄浦军校,或陆军军官学校之类的。”

    宁复很是认真的回答,虽然这次拿的也不是什么好剧本,但至少比吕布和慕容复强。

    “这都是什么怪名字,不行,就叫武学!”

    章惇显然不像宁复那么有品味,当即否决道。

    “不改就不改,我上任后第一件事,肯定是裁人和招人,毕竟人才是根本!”

    宁复不再开玩笑,再次认真的回答。

    “招人可以,但裁人就不必了吧,整个武学一共才几十个人,再裁哪还有人?”

    章惇不解的问道。

    “章公您是没去过武学,那里的学生全都是一帮书生,而且还是因为读书不行,为寻出路才跑去武学碰运气,这样的学生留在武学根本没什么用。”

    宁复十分坦诚的道。

    章惇沉吟了片刻后,再次抬头问道:“那你想招什么人?”

    “学生就从军中招募,要求十八岁以下,聪明伶俐者优先,识字最好。”

    宁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至于武学需要的官员,教官可以从禁军中招募一批上过战场,经验丰富的将领充当……”

    “什么?你要从禁军中招募将领?那禁军怎么办?”

    没等宁复说完,章惇就出声打断道。

    “您别急啊,我没说招募高层将领,只招募一些级别不高,并且年龄比较大的将领,他们在军中走到头了,与其呆在军中,不如去武学把战场上学到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宁复立刻解释道,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都头,禁军中像他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这倒是可以,等下和我曾布商量一下!”

    章惇闻言终于点了点头。

    “另外我还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坐镇武学,毕竟我太年轻,光靠我一个,说不定连军中招募的教官都压不住。”

    宁复再次开口道。

    “这个好办,京城中将门那么多,曹家、潘家、高家,你想找哪一家?”

    章惇点了点头再次问道。

    “将门早就烂透了,他们要是有用,朝廷又何必设立武学?”

    宁复却毫不留情的道。

    “你……你还真敢说!”

    章惇摇头,不过他也知道,宁复说的是实情,将门早就不是建国初时的将门了。

    “那你想找谁,有没有什么要求?”

    章惇再次问道。

    “对方最好战功赫赫,而且又精通兵法的老将,这样即能镇住武学,又能帮着一起传授兵法。”

    宁复也没客气,直接将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

    “你这要求可不好找啊!”

    章惇闻言也皱紧眉头,将禁军中的武将在心中过了一遍,一时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

    “京城这边不好找,但我听说西北那边的种家和折家……”

    宁复凑上前提议道,他早就想好了,这样的人只有西北的边军中才有,而西北边军中,最有名的就是种家和折家。

    “你还真会找人!”

    章惇却没好气的瞪了宁复一眼,京城这边都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竟然还要从西北边军中找。

    不过章惇冷静下来后,很快就一拍巴掌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两个人选!”

    “两个?”

    宁复心中一喜。

    “当年种世衡有八个儿子,其中种古、种珍、种谔最为有名,号称三种,可惜三人全都去世了。”

    “真是可惜!”

    宁复闻言也摇头惋惜。

    “不过种世衡的小儿子种谊还在,此人虽然不及他的三位兄长有名,却也是少有的名将,并且他喜欢读书,精通兵法,现在年纪大了,也从军中退了下来,倒是十分适合武学。”

    章惇再次说道。

    “太好了,这位种老将军可以担任武学的兵法总教官!”

    宁复喜形于色道。

    “至于第二个,则是折家的折克行,此人年轻时骁勇无比,颇有当年杨无敌的风采,现在年纪大了,却依然在军中任职,另外他侄子折可适,更是军中猛将,我堂兄章楶多次在信中夸奖于他,西夏人听闻折可适之名,都会吓破胆子!”

    “这位折老将军也不错,可为武学的操练总教官!”

    宁复再次兴奋的道。

    不过还没等宁复从兴奋中清醒过来,章惇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道:“这两位老将军都是战功赫赫,在军中的官职也不低,想要让他们来小小的武学任职,恐怕并不容易!”

    宁复闻言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武学本来就没什么名气,就算是有,也早就臭了。

    以种谊和折克行的名望,想要让他们同意来武学任教,这就好像在后世,请一位院士去一所小学当老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