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西洋上的炮声》(七)

目录:大西洋之王| 作者:小鹿爱小胖| 类别:历史军事

    (求订阅!求票票!)

    纵观整场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英国人臭流氓一般的Q船战术,这玩意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不讲武德;

    其二是水雷战术,理论上也是耍流氓,但架不住正当。

    相当于一个是打了招呼的耍流氓,一个是伪装成女人,不打招呼的耍流氓,性质相同,恶劣程度不一样。

    先说Q船战术。

    德国潜艇肆虐大西洋时,仅在1915年就击沉了协约国431艘各型船只,几乎将英国赖以生存的海上运输线切断。

    面对海中不可捉摸的U艇,英国人冥思苦想,伤透了脑筋,也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方案,无厘头的方案倒是层出不穷。

    比如皇家海军的一些参谋认为,德国潜艇攻击前要通过潜望镜观察,只要打坏他们的潜望镜,德军U艇将毫无作为。

    他们据此制定出一个用铁锤打烂潜望镜的作战计划,准备从英国招募一批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铁匠搭乘小船完成这个任务。

    计划交到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手中时,气得丘吉尔拍桌子将这些参谋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然后将计划扔进垃圾筐。

    在丘吉尔的干预下,海军的参谋们仔细研究了德国U艇的攻击方式,他们发现:

    面对协约国武装商船,U艇往往不加警告就直接用火炮或者鱼雷击沉。

    而面对非武装商船,尤其是帆船,U艇则先勒令船员弃舰,等他们全部登上救生艇后,再派人到船上搜掠一些物资后,再用火炮将其击沉。

    根据U艇的战术,英国制定出不够光明正大的Q船战术。

    所谓Q船,其实就是拥有强大火力的猎潜舰,只不过将外表伪装成非武装商船。

    远远看去,Q船和普通商船无任何区别,但其内部装有火炮和反潜炸弹,有的还装有鱼雷发射管。

    为了欺骗德军,英国人还给Q船装上假栏杆和壳板,也会堆积一些货箱什么的。

    Q船船长通常来自皇家海军现役军官,而船员全部来自于英国海军的后备役人员、志愿人员或者商船船员。

    在德军不知情的情况下,Q船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如英国海军上尉坎贝尔曾指挥Q船击沉了4艘U艇,成为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反潜英雄。

    坎贝尔为Q船“法恩巴勒”号船长,他将这艘船伪装成一艘运煤船,然后对所有船员进行了严格的表演训练,让他们看起来和真正的运煤船船员一样,很多时候,都能把英国海军士兵给骗过去。

    尽管准备充分,但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坎贝尔却并不顺利,他指挥“法恩巴勒”号出海,连续漂泊了10个月,也没有遇到一艘德国潜艇。

    正在所有船员都准备放弃任务,返回英国时,实战的机会终于不期而至。

    那一天,“法恩巴勒”号正如往常一样,在海上漂着,突然,一颗炮弹发出尖啸声从船体上空飞过。cascoo.net

    这种情况通常是潜艇勒令商船停下的惯用手段,坎贝尔喜出望外,知道终于遇上了德国潜艇,立即四下张望,果然,看到远处一艘浮在海面上的U艇。

    坎贝尔命令船员放下救生艇,装作手忙脚乱逃生的样子,一部分船员真的登上救生艇驶离,而他则和另一部分船员藏在船上,做好了战斗准备。

    德国潜艇信以为真,艇长站在舰桥上指挥潜艇靠近商船,命令手下人员准备登船搜掠物资。

    德国潜艇靠近之后,坎贝尔命人立即升起英国海军军旗,然后拆掉伪装,将火炮对准了潜艇。

    德国水兵看到英国军旗后大吃一惊,意识到上当了,可不少水兵站在潜艇外面,无法迅速下潜,短短几分钟内,潜艇就被20余发炮弹和无数机枪子弹击中,最终沉没。

    除了潜艇外面的个别水兵侥幸存活下来,成为英国人的俘虏,其余水兵和潜艇一起沉入海底。

    凭借不地道的Q船战术,英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这种战术只有在德国人毫不知情的时

    。候,才能发挥作用,一旦泄露,将会彻底失效。

    一位潜伏在英国的德国间谍,名叫尤勒斯·希伯尔,他无意间发现了英国Q船的秘密,急忙将相关情况发回德国。

    德国海军高层大吃一惊,立即变更以往的作战方式,命令德国U艇对所有协约国商船全部采用无警告攻击,而且不再派人登船搜掠,直接击沉。

    从此之后,Q船再想取得战果就非常困难了,英国先后改装了180多艘Q船,但大多数都没有战果。

    据战后统计,英国Q船共击沉德国U艇11艘,击伤60余艘,自身被击沉27艘。

    虽然英国人采用了缺德的Q船战术,但并未能遏制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只是让更多无辜商船船员丢了性命。

    相对来说,德国方面使用的战术要正大光明一些,而且听起来就很有气势。

    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

    一艘“头狼”舰来指挥其他“群狼”的统一行动。潜艇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各艘潜艇会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

    这样,提高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

    “群狼战术”也因此而得名。

    一战中德国刚开始搞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狼不成群,羊也不成群”,双方都没有太多战术意识。

    那时的状况就如同在足球场上撒一把芝麻,然后放群蚂蚁吃芝麻,蚂蚁碰上芝麻的概率高,而且碰上一粒就能吃掉一粒。

    如果偌大的足球场上只有一堆芝麻,遭遇蚂蚁的概率自然降低,而且就算被一两只蚂蚁凑巧碰上吃上两粒也就啃不动,这就是护航体制最简单的比喻

    再就是水雷战术,英国在海床上设置了很多钢丝网以求困住德军潜艇,而水雷和高速战舰则会趁着潜艇被困的当口把它们炸上西天。

    战争在1914年8月刚爆发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舰载武器可以对沉入水下的潜艇造成伤害。

    英国人特别害怕这种水下战舰,因此很早就开始修筑他们的海底防线,就是在海底修些栅栏,打造所谓的“防潜栅”。栅栏困住的潜艇一般还剩两种选择:

    一种是浮上水面接受敌军海上炮火的轰击或对方战舰的冲击;

    另一种则是小心翼翼地在栅栏上拴着的水雷之间穿行,能否躲过就全看造化了。

    当时德军有两个潜艇基地,一个在德国本土,一个在被他们占领了的比利时。

    无论其潜艇是从哪个基地出来或是要回哪基地去,要么就得穿过英吉利海峡,要么就得穿过北海,绝不可能有第三条路可行。

    而防潜栅最成功之处即在于把这两条道都给堵住了,这让德军没任何办法在东大西洋的海域内肆意妄为。

    1914年8月,为保护开往法国的船队不受攻击,英国把他们的第一道栅栏修在了多佛和比利时的海岸线之间。

    由于第一阶段的工事看上去不是很结实,英军又于次年二月在多佛和奥斯坦德之间加修了二十五千米长的栅栏。

    在这条防线里,有一道足有100米长的“指示网”,在其范围内的海床上,还根据深度的不同缠住而不得不浮上海面;而如果该潜艇试图从水下悄悄撤退,那也一定会扯掉网子表面的一些浮标——这时,高速战船的雷达将对这些浮标做出反应,进而以之作为定位器。cascoo.net

    然后要么载准敌军潜艇向其开炮,要么直接撞过去逼它浮上海面来。

    渐渐地,这种防卸系统开始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而水雷的加入则让之彻底脱离了简单的防卸水准。

    早期的触发性水雷可靠性比较低,潜艇的舰长们可趁着夜色指挥潜艇从栅栏上面偷偷地翻过去,但多佛防线还是很成功的。

    在1915年4月之后的一年当中,德军潜艇被这些栅栏烦得要死,他们用尽了水雷、频繁的夜间巡航和功率全开的

    。探照灯等和种手段,但却仍然没有找个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多佛的海下防线至少让12艘潜艇销毁之后,1918年8月,心灰意冷的德国海军终于彻底放弃了走这条航线的打算。但经由北海进入北大西洋的水下海路却直到1917年7月才被堵住。

    丑国海军高级军官、舰队司令享利.梅奥建议在奥克尼郡和挪威的海岸线之间修建一条巨型防线,并宣称丑国的新型磁性水雷可以直接炸毁所有闯入其磁场范围的潜艇,这可比触发性水雷强得多了。

    1918年7月到10月间,约有69000枚这种水雷被埋到了海底,其中80%的工作都冒死由美军承担的。

    从这个情况上看,梅奥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推销员。

    但这些水雷据可查的贡献也不过只是炸沉了三艘潜艇罢了。

    而奥特朗托防线,鉴于奥匈帝国和德国在亚得里亚海北部及东部都有海军基地,协约国把第三道防潜栅的工地选在了地中海,想以之阻止上棕两国的海面舰队及潜艇部队进入这片海域。

    这条防线从1915年底开始动工,由意大利靴状领土“鞋跟”处的位置开始,横跨整个奥特朗托海峡,一直延伸到了阿尔巴尼亚的法办拉。

    但这条一百千米长的防线却一直没有发挥其真正的防御功能,无数船只在它上方来往穿梭,从头至尾就只有一艘潜艇在这里被炸毁而已。

    两相对比,还是英国人够流氓,他们的Q船战术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Q”船是斯密特对其计划中“神秘之船”的戏称。

    作为海军作战部的处长,斯密特对德军潜艇秘密跟踪——突然浮出水面——马上火力攻击的进攻方法一清二楚,德潜艇屡屡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进攻速度快。

    要制服德国人,就必须以快制快。

    斯密特一直在构思一个以快制快的方案,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舰艇。

    外型酷似商船的猎潜艇启发了他:德军潜艇对付商船远没有对付军舰那般紧凑、神速。他们通常是派人登上商船挑选有用的东西,然后才将其击沉。

    于是,斯密特就有了在商船上安装重型武器,当德军潜艇误以为是普通商船而上浮水面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歼灭于疏忽大意之中。

    “Q”船方案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后,斯密特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

    不久,一艘“Q”船便展现在众人面前。

    乍一看,这只不过是一艘名为“法恩巴勒”号的普通商船,甲板上堆满了装货用的大木箱。

    其实,那些方方正正的大木箱里全是空的,它们也不是用来装货的,而是用来隐蔽船上的大口径火炮和深水炸弹发射装置。

    两部鱼雷发射器则罩在舰尾的蒙布下面。

    为了增强伪装效果,斯密特还挑选了一批水兵充当“演员”,反复“彩排”遇到德潜艇时的恐慌与忙乱。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Q”船出发了。

    出发前,海军统帅部用早就被德军破译了的密码发了份电报,电文称:

    “‘法恩巴勒’号3月2日离港,请加保护并清点货物。”

    德国海军统帅部获悉那份电报后就发出了俘虏或击沉英国“法恩巴勒”号商船的命令。

    德潜艇部队觉得只是艘普通商船而已,也就根本不当回事,便随便派出一艘前去执行该项任务。

    好戏终于要上演了。

    3月2日的英吉利海峡,风平浪静,天高云淡。

    “Q”船正如一艘满载的运煤商船一样,在英吉利海峡吃力地游弋着。

    甲板上,水手们忙进忙出,时不时地还有几个初次出海的水手拿着照相机拍照,陶醉在茫茫大海里。

    德军潜艇早就在预定海域的航道上发现了这艘英国商船,又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德国人欣喜不已——没有任何护卫舰保护的商船根本就抵挡不了潜艇的任何攻击。

    “鱼上钩了!”拍照的水手们很快就发现了探头探脑的潜望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