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学府重建的地址,最终选在了陈留城以南三十里一处靠近山林,环境清幽僻静的地方。
为何又是陈留?
因为陈留有一位文武皆巅峰的人物坐镇... 有异议的人基本上不敢来跟陆彦掰扯,毕竟上一个被陆彦晓之以理的人,在床上躺了两三个月才下得了床。
陈留郡百姓听说陆大将军又要招工开干工程了,纷纷蜂拥而至,差点挤破了临时设立在工坊处的招工大门。
耿良穿着新发下来的主簿官服,昂首挺胸,极有架势的在门口巡视,确保招工现场秩序井然。不过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主要维持秩序的还是从军屯里抽调过来的数百军卒。
陈留工坊被划归太学统管,官方为其命名为将作监。
将作监下设有监正,少监各一人,分别是陆彦和韩浩。但就跟校长和副校长一样,一般干活的都是副的那个... 少监正之下暂时只设立了主簿二人,分别是耿良和马均。
家里世代都是匠籍的耿良,竟然破天荒的当了官,这下简直就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了。
如今穿上官服的耿良,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以往那个逢人便笑的老耿,如今却也隐隐有了一丝威严。
人群排起了长龙,陈留百姓们对官方工程有着极大的热情。
不仅仅因为官方开出的待遇优厚,还因为某些人若是表现出了特殊的才能,很有可能会被工坊特招进去。 工坊的待遇让许多朝堂官员都甚为眼红,你说这些百姓们怎能不削尖了脑袋向往里挤。
“尔等听着!”耿良拿着个大喇叭冲着人群喊话,“此次太学院的建造由我将作监全权设计、全程监督建造!
大家如果干的快,干的好!那咱们的工钱绝对丰厚!
丰厚到你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那种!”耿良的话里里外外都透露着“豪横”二字。
“耿主簿!俺不要工钱,您只要让俺进工坊当个长工就行!”人群中有人大喊出声道。 “你个憨子!现在叫将作监!将作监!记得了吗?!”
“是是...将作监!”
不等耿良回话,又有人大声起哄道:“没门儿!将作监里都是手艺人,你除了会干饭还会干什么?”
“俺会搬砖啊!”
“滚!” “哈哈哈!”
耿良狠狠瞪了那位会搬砖更会干饭的铁憨憨一眼,随后再起举起喇叭,开始喊话维持着秩序。
太学院计划占地四万平方米,保守估计完全建成后,可以容纳两千到三千名学生。
不过这样浩大的工程不会一次性就做完,而是分成好几期来逐渐完成。
况且,太学院刚开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完全没必要一上来就整的那么高大上,显得太过铺张浪费。
学院的平面设计图纸全都来自将作监的匠人,而这些人的个人经验和技能如今都有专门的执笔小吏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编制成册,成为教授下一代的课本。
煌煌中华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的创造发明遗失在了历史的角落,陆彦也想把它们和文学知识一样,好好的传承下去。
不仅是太学院马上就要动工了,曹操治下的各州郡县,都会以官方的名义建立,即便是刚刚吞并的徐州也不例外。
从稚童启蒙开始,一直教到四书五经为止,而后学生们便可选择是否进行考试来进入太学。
由于数学和工科还太过新颖,而且在目前绝大部分人眼中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因此这两科并没在地方开设课程,只在太学中教授。
数学和工科将作为太学多样化的课程来设立。不管是百姓还是士族官宦子弟,要想进入太学院的数学和工科,只需通过基础的学识考试,以及相关类型的专业考试就行,就跟现代的体考、艺考类似。
至于太学中的军事、政治,则只会在太学院的学生中通过严苛的考核筛选后录取。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要想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那就必须得保证学生的根正苗红。
政治方面也一样,都是国之大器,务必保证不要出现叛徒。
军事,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政治,稳定天下,治国兴邦。
兵法谋略还好,寒门人士也多有学成者,比如郭嘉、戏志才、魏延等人。
但政治、行政这方面治国兴邦的学问,则历来都是被世家所垄断的。
常言打天下易,守江山难,为何世家不怕改朝换代?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大量治国安邦的知识和人才,可以快速帮助新的帝皇治理稳定和治理天下。他们知道哪些所谓的皇权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无所畏惧。
弘农杨氏,千年豪门,便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杨彪、杨修就是弘农杨氏之后,来自于一个真正传奇的家族。
弘农杨氏祖上是西汉丞相杨敞,这人还是司马迁的女婿。
其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不光如此,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都官至太尉,是东汉的“四世三公”。
杨彪咱们熟悉,他不光做过太尉,而且还做过司空、司徒,一个人就做过“三公”。
当初是他独立操持,与贾诩一起谋划了天子出逃长安之事。
可以说没有杨彪的话,但今天子恐怕早已命丧李傕郭汜之手。
杨修便是杨彪的儿子,以他家这样的家世,杨修恃才傲物恐怕也就合情合理了,关键是他确实有才,有这个傲物的资本。
历史上,杨修被杀的原因比较复杂,但绝不会是因为恃才傲物被杀。
曹操手下有才,脾气又怪的人多了去了,为何单单容不下一只杨修?
主要还是杨修与曹操的理念有些不同,而且还参与到了夺嫡之争,自己作死。
后来杨修虽然死了,但是家族的传奇故事依然在续写。
他们家族的后人杨超的三个儿子,杨骏与弟杨珧、杨济共同辅佐司马炎,权势滔天!
不光如此,杨家家族中的杨炳和武元皇后杨艳及武悼皇后杨芷也是积极帮助他们。
三杨专政期间,西晋统一大江南北后,国内一片繁荣。只不过后来因与司马家发生冲突,为人所灭,震惊全国。
虽然遭受重大的打击,但弘农杨氏苟延残喘了下来,而后又在北魏寻到了崛起的机会。
等到隋朝统一之后,隋朝的宰相杨素,便是弘农杨氏的后人。
甚至就连隋朝皇帝杨坚,杨广,也曾自称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只不过其真假就很难判断了。
让人不禁感慨感慨:千年家族,牛逼如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