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8 擒纵器和钟表

目录: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作者:见月明| 类别:历史军事

    隔天陈景恪去了一趟皇宫,在甘露殿见到了李世民和李承乾。

    今天李世民的状态和之前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看上去就精气神十足。

    至于原因吗,看看他桌子上薄薄的几本奏折,再看看李承乾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就知道了。

    不过李承乾状态也同样很好,对于他来说这也是梦寐以求的日子。见到陈景恪,也投以感激的目光。

    陈景恪朝他露出一口大白牙,顿时就把两个人都逗乐了。

    李世民笑道:“行了行了,知道你牙齿白,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景恪也不生气,道明来意:“我想要太史局的浑天仪图纸,过来问您讨一个条子。”

    李世民并不介意把图纸给他,虽然天文星象是谶纬之学不允许普通人学习,可明显不包括陈景恪。

    不过他也很好奇陈景恪要这份图纸做什么,就问道:“你要图纸做什么,难道想学天文星象了?”

    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对天文星象没兴趣,只是对浑天仪本身的结构感兴趣。”

    李世民疑惑的道:“浑天仪的结构?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陈景恪想了一下道:“就好像水车和各种水力工具一样,浑天仪的某些结构用好了,也能造出很神奇的机械。”

    李世民顿时就来了兴趣,水车和水力机械实在太好用了。

    经过大唐工匠们的努力,水力机械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对大唐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还有只停留在图纸和玩具阶段的火车、轮船、留声机等等,使得他对陈景恪所言的机械很感兴趣。

    所以一听说又有新的机械,就连忙问道:“说说,能造出什么机械。”

    陈景恪却神秘的道:“嘿嘿,先保密,等造出来您就知道了。”

    李世民尽管很想知道,但也没有追问,而是笑道:“行,那我就等着你的惊喜……要是不能让我满意,可是要受罚的。”

    陈景恪拍胸脯道:“您就放心吧,这个宝贝没人敢说它没用。”

    李世民也不再说什么,提起笔就写下了一张手谕。

    这玩意儿未经过宰相们认证,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至于原因前文已经解释过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

    不过陈景恪要做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去太史局复制一张图纸,有这张手谕就足够了。

    拿到条子他刚要离开就想起昨天的事情,就把和儒家结盟的打算告诉了李世民,连原因也一并说了。

    李世民一点都不奇怪,而是问道:“你就这么有把握,未来会变成你说的那个样子?”

    陈景恪肯定的道:“我百分之百肯定,我老家那边就是这个发展过程……家中长辈也进行了无数次推演,最终得出的也是这个结果。”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道:“所以你从一开始就强行推广华夏文明,笃定这条路是正确的,就是源自于此?”

    陈景恪道:“对,我在紫霄观建立格物研究班也是为此。先培养一批理科人才,把理科的框架搭建好。”

    “想实现这个目的,学政体系也非常重要。只有学政体系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所以未来我们还要对学校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学生们不能只学儒家或者道家的经典,而是百家的都学,理科也同样要学。”

    李世民质疑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本经典就足够研究一生了,又如何能通学百家。”

    陈景恪指了指自己,道:“您觉得我如何?”

    李世民不说话了,在学问上陈景恪确实‘博学多识’,但也仅仅占了一个‘博’字,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可谁敢说他无用?谁敢说他不是个人才?

    陈景恪继续说道:“当然了,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我这样博而不精的人,那也是一种失败。”

    李世民笑道:“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

    陈景恪气恼的瞪了他一眼,考虑到对方是皇帝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怏怏的道:“这种教学理念就在于,先博后精。”

    “小孩子正是增长见闻的时候,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尽量让他们多接触各种各样的学问和理念。”

    “等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阅历,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了,就让他们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去专研。”

    “比如喜欢算学的就专心研究算学;喜欢文学创作的,就让他们学习如何写诗词歌赋文章小说;对医学感兴趣的就去学医……”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只接受了第一阶段的教育,还没有进行第二阶段就来大唐了,对吧?”

    陈景恪摇头道:“不不不,还有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叫精益求精。”

    “就是从第二阶段中选拔最优秀的人,跟着最好的老师学习做研究……而我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教育。”

    李世民惊奇的道:“哦,那你第二阶段选择了什么?我怎么觉得你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擅长啊?”

    陈景恪气道:“写作写作,我第二阶段选择了写作。要不然您以为我为什么能抄……能写出西游记,能写出那么多文章啊。”

    其实他学的是新闻专业,至于为什么没有从事这个行业。

    就这么说吧,从事这个行业要么学着当睁眼瞎,要么就是已经进去了。

    他不愿意当真眼瞎,又昧不下良心,更不愿意进去,所以就选择了远离这个行业。

    写作也是新闻专业的必修技能,他说自己是学写作的也不算有问题。

    李世民意外的道:“你们竟然真的发展出了只学写作?”

    陈景恪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还有专门学种地的呢,我带来的水稻种子就是他们研究出来的。”

    “除了水稻种子还有亩产千斤的小麦,亩产八九百斤的棉花……哎,只可惜来大唐的时候我就带来了水稻。”

    庄稼高产当然不只是种子的问题,肥料也同样重要,但这些就没必要和李世民细说了。

    见他提到这些种子,李世民再无疑问。陈景恪带过来的水稻有多高产他是亲眼见过的,不知道被多少人视为祥瑞。

    结果在陈景恪的家乡竟然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而且还不只是一种。只能说差距实在太大了,大唐真是全方位落后于这个神秘家族。

    同时也坚定了他的信心,这些东西大唐也必须要有。陈家可以凭借家族之力在数百年时间内研究出这些,那以大唐的国力只会完成的更快。

    想到这里,他就说道:“把你老家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详细写下来交给我,我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陈景恪说道:“好的……不过,我们好像在说道儒结盟之事吧,您有什么意见?”

    李世民说道:“既然你有信心那就去做吧,不过要小心别再被人利用了。”

    陈景恪回道:“您放心,吃一堑长一智,不会了。”他不是相信自己,而是相信武舒。

    事情说完他就告辞离开,径直去了太史局。

    等他离开,李世民才问李承乾道:“对于他所说之事你如何看?”

    李承乾知道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就回道:“确实是个方向,什么学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大唐更加繁荣强大。”

    李世民说道:“你还是没有抓住重点,此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彻底终结某一家学说独大的局面。”

    李承乾沉吟片刻,颔首道:“确实如此,景恪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叫……嗯对,叫辨证的看待问题。”

    “以前我不理解,现在有些明白了。如果一个人从小就通学百家,确实能吸收各家之所长,辨证的看待问题。”

    李世民很是欣慰,提醒道:“但也不能太过于相信他所说的法子,倒不是他有什么坏心,而是陈家毕竟只是一个家族,比较好管理。”

    “大唐太大了,很多不起眼的小问题都会变成大问题。在他们家族那边可以使用的法子,到了大唐就不一定适用。”

    “所以他的法子可以作为参考,却不能尽信。”

    李承乾恭敬的道:“谢阿耶教诲,我知道了。”

    ……

    陈景恪一路到达太史局,顺利找到了李淳风。

    太史局上一任太史令傅弈在年初去世,享年八十多岁。李淳风这个二把手顺利扶正,成为大唐新一任太史令。

    在前世的历史上他一直干到死的那一天。

    李淳风也属于半神话级的人物,但他的寿命却和名气不相符,六十出头就死了。

    别说和王远知、孙思邈这些人比了,同时期的出名道士貌似都比他活的久。

    言归正传。

    李淳风早就着人抄录了一份浑天仪的图纸,见到皇帝的手谕就交给了陈景恪。

    之后两人又谈了一下和儒家结盟的事情,陈景恪道:“刚才我已经把此事告诉了陛下,并取得了他的支持,李道长可以放心去联络儒家了。”

    李淳风精神一振,道:“还是陈真人考虑周全,既如此那我就放心了。这几日我先准备一下说辞,等有把握了就去见孔学士。”

    陈景恪说道:“我倒是不急,你看着办就可以了。”

    又简单聊了几句,他就拿着图纸返回了紫霄观。

    回去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仔细的把浑天仪研究了个通透。越是研究他就越是感叹古人的智慧,这玩意儿确实领先时代。

    不过最让他感到佩服的不是浑天仪本身,而是它的动力结构。

    这个动力结构没有名字,只是作为浑天仪配套的东西发明出来的。后来有人根据它改造出了一个专用机械结构,擒纵器。

    而钟表最核心的结构就是擒纵器。

    是的,他准备造的东西就是钟表。

    前世陈景恪是见过擒纵器草图的,非常简单的一个结构。

    只是他一个学文的,对这方面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并没有记住具体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没办法复原。

    而他带过来的表都是电子的,想拆卸仿造都不行。

    所以穿越后他搞出了那么多发明创造,连蒸汽机和留声机都搞出来了,就是搞不定钟表。

    但他知道钟表的核心是擒纵器,而擒纵器最早就是浑天仪动力结构的一部分。只要找到浑天仪,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古代对天文星象学的管控是极为严格的,浑天仪这种东西连图纸都属于绝密,见过的人凤毛麟角。

    直到前段时间他听人说起太史局有一架浑天仪,是前任太史令傅弈打造而成的。

    既然傅弈打造了浑天仪,那他必定有图纸,大概率就藏在太史局,找李淳风一问果然如此。

    仔细研究过后他发现,此时浑天仪的动力结构,并不是后世所熟悉的擒纵器。

    好消息是,已经有了擒纵器的雏形。结合他脑海里残缺不全的擒纵器草图,完全能复原出来。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摸索出了擒纵器的草图。

    不过想把擒纵器变成钟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记得自己上辈子有没有拆卸过这玩意儿,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相关记忆。

    但也无所谓了,有了擒纵器剩下的都可以慢慢摸索。

    他并没有打算自己去摸索,而是准备交给格物研究班的人。一来是没那个精力,二来是鼓励一下格物研究班的学生。

    这些人已经来了大半年了,每天都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

    虽然期间也做了许多实验,亲手打造过一些机械。可那些图纸都是陈景恪提供的,让他们缺少了一些成就感。

    也是时候让他们自己搞出一项发明,以此来激励他们了。

    一般的小发明激励程度不够,太过于复杂的他们又搞不来,钟表这种最合适不过。

    想到这里他就来到外院,把李泰、程怀亮几人叫过来。

    把图纸展开给他们看了一遍,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甚至还画出了钟表的大致模样。

    “摆锤来回摆动提供动力……擒纵器把这种力均匀的传给指针,让指针匀速跳动……”

    “我计算过,一天十二个时辰可以分为二十四个小时,每个小时可以分为六十份,我称之为分钟。”

    “每一分钟又可以分为六十秒……嗯,一秒的大概也就比心脏跳动一下的时间长一点点……”

    说到这里,他把图纸推到众人面前,道:“擒纵器的图纸我画出来的,如何实现这个设想,就交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