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又是个祖大寿

目录:明末之席卷天下| 作者:金刀老炎| 类别:历史军事

    丁毅这人,向来注重信用,比如说发饷,都是每月二号。

    比如旅顺的伤兵,战死者,都由丁大人养。

    所以他很重视信用。

    此时的丁毅,正在一本正经的和部将们说话:“咱们明人,天朝上邦,礼仪之国,一定要说话算话,说用活着的阿巴泰换东西,一定要给他们活着的。”

    “如果回去的路上,阿巴泰死了,刘医士,我可饶不了你。”

    刘医生憋着没笑,也一本正经的道:“大人放心,我保证那阿巴泰能活着回到后金。”

    “三千蒙古人也能活着回去。”

    “恩”丁毅重重的点头:“咱们说话,一定要算话。”

    等丁毅走后,现场笑成一团,大伙都笑的停不下来。

    原来丁毅让人把阿巴泰给切成太监,又剁了他两只手。

    除了能走路,阿巴泰整个人就废了,而且回去坚持了半个月不到,还是伤重而死,简直把皇太极气疯。

    三千蒙古骑兵,则人人切了双手拇指。

    失去拇指的蒙古骑兵,以后根本不能骑射,连拿刀都有问题,基本就是退出军队。

    丁毅没做错啊,咱们协议就是拿活的阿巴泰和三千蒙古兵换你们的。

    你以为你们就是好货了?

    后金拿过来的六千匹马,基本也都是歪瓜裂枣的,绝大部份都是运输马,合格的战马没多少。

    大伙都在骗,都在玩文字游戏,你骗我,我骗你。

    丁毅的行径,彻底激怒了皇太极和后金勋贵。

    历史上都没有丁毅这么恶劣行为的汉人军将。

    完全没有武德和道德可言,连基本的信诺都没有。

    一天后皇太极清醒,满朝文武要求,集中大金全国兵马,再调集所有蒙古各部,所有汉军,集合十五万之众,举国之兵,去灭丁毅。

    皇太极虽然愤怒到了极限,但是还是很快冷静下来。

    怒不发兵,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当年刘备够生气吧,非要去打吴国,结果一气之下被团灭了蜀国几乎全部的精英人才,和一半兵马。

    皇太极好好冷静了三天才回过神。

    丁毅说两国两年不打,和平共处也是放放屁的,完全用来当诱饵,当然,皇太极也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但这次的交易,皇太极这边损失惨重是个现实。

    他内心实在是愤怒。

    仗打输了,死了好几千兵马,还赔了大量的银子。

    大金立国以来没有这么窝囊过。

    这要让崇祯知道,怕崇祯都要笑醒。

    但这事,必须要让崇祯知道,要让崇祯好好问丁毅,为什么,不把阿巴泰押到京城来?

    你丁毅,眼里还有圣上和朝廷吗?

    吃了这次亏后,皇太极真的想两年不理丁毅。

    事实上他也知道,若让明军建起北沟城,他在没有足够的兵力之前,是不可能再攻进复州境内。

    他知道要对付丁毅只有一个方法。

    就是集中十万以上,最好二十万以上的精锐,一步到位,一举打破旅顺,灭了丁毅这狗东西。

    但凡兵马少一点,都不起作用。

    他坚信自己的大金国,无论国力资源还是人口,早晚可以碾压丁毅。

    咱们走着瞧吧,笑到最后的,才是王者。

    皇太极最后决定,按原计划,休息下后,打黑龙江,在丁毅那里损失的,打蒙古人来弥补。

    可怜在黑龙江地区的蒙古人,后金在丁毅身上的愤怒,加倍的释放到他们身上。

    -------

    崇祯七年(1634)十月,京城。

    “砰”崇祯皇帝狠狠扔掉手上的折子,差点又掀翻了桌子,脸色气的通红,简直想杀人。

    “丁毅,丁毅,他眼里----还有朝廷?还有朕吗?”崇祯气疯了:“我大明朝廷,没给你银子和粮米吗?”

    丁毅打败了后金五千骑兵,原本轻描带写的上报了下,而活捉了后金七贝勒阿巴泰和三千蒙古兵的事,他居然隐瞒不报,用来和后金换银换米。

    可是,后金那边,很快有细作传到明廷,故意泻露给崇祯知晓。

    崇祯自然大怒,没有我崇祯看中你,你丁毅有今天吗?

    当然了,他把王卫忠升任总兵的事,眼下自然就忘了。

    旁看袁崇焕斩了毛文龙,再砍了袁崇焕的事,他也忘了。

    反正都是别人的错,我崇祯没错。

    原历史上明朝要亡了,他还在说是大臣们的错,和我崇祯无关,不是我的错。

    四周诸朝臣寂静无声。

    大伙都趴伏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

    “传旨,让丁毅进京。”崇祯突然冒出一句话。

    四周更加的安静。

    大臣们面面相觑。

    陛下你几次传旨祖大寿进京,人家都不吊你,你就别自取其辱了,大伙此时肯定都是这么想的。

    但眼下崇祯在气头上,也没人敢说。

    户部尚书候恂悄悄抬起头,硬着头皮道:“丁毅上次请饷,未复核。”

    寂静,大殿里一片诡异的寂静。

    这算不算当众打崇祯的脸?

    崇祯转过头,死死盯着他。

    候恂今年五月刚被提为户部尚书,到任后,虽然国储告匮,但他极尽努力,终于做到:“拮据兵饷,不事加派,而转运不乏。”

    意思就是在兵饷上省点,不要加派,仍然可以运转起来。

    这表现更得崇祯的欢心,多次受到表扬。

    崇祯要是一直重用候恂当户部尚书,经济形势肯定会越来越好。

    但在历史上,因为受到崇祯多次夸奖,他被温体仁等嫉妒,最后弹劾他“糜饷误国,坐屯豆事。”

    崇祯他不明真相,也不管之前人家做有多好,自己夸了他多少次,立马翻脸不认人,削了他的职,还下了狱,一直到崇祯十五年才复用,当然最后,还是又下狱。

    现在温体仁不在了,候恂做的更好。

    所以已经一年没给东江镇派饷。

    这两年主要的饷银,都派往关宁军和剿农民军的那,且节俭很多。

    候恂是提醒崇祯,你一年没发饷丁毅了,人家当然要拿阿巴泰换银换粮啊。

    又是我的错?朕怎么会错?崇祯脸色通红,又羞又怒,丁毅东江镇可以囤田种粮,又在海外,无敌入寇,我当然先把饷派向关宁军和打农民军的官军啊。

    就算朕欠着他的饷,你也不能拿阿巴泰与后金换啊?

    崇祯很生气,但生气之后,看着趴伏一地的大臣们,也终于慢慢回过神来。

    祖大寿都叫不过来,这丁毅能叫到京城来?

    但是不叫一下,他又不甘心。

    很快,愤怒过后的崇祯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

    他缓缓道:“可拟旨,宣丁毅进京,受赏。”

    “他是朕的第一爱将,朕到现在,还没有见过他的风采,堪是想念啊。”

    崇祯当然不是想见爱将,他想试试看,丁毅听话不?

    半个月后,东江传来消息。

    丁总兵偶染风寒,身体不便,改日再上京拜见陛下。

    “又是个祖大寿。”崇祯私下破口大骂,帝王仪态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