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见他直呼李鸿章姓名,后面连个大人也不带,马上猜到面前这位老者大有来头,心中一喜,站起来说道:“正是李大人,还想请教老先生,李鸿章大人何时返京?”袁世凯这句话问的别有动机,醇亲王没加思索,信口说道:“快了,最多不过三五日……”说完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失态,自己现在的身份进食一介布衣,如何会知道朝廷一品大员的机密行动?可是,身为亲王,洋务总理,又是李鸿章的顶头上司,自己岂能不知?这个书生小子好狡猾,一句话就套出了本王的身份。
袁世凯却装作没加在意,“那就好,等李大人回来,我在上门拜见,世凯进京述职候缺,报国之心一刻也不想闲置啊。”
这句话,醇亲王喜欢听,接着,袁世凯敬了醇亲王几杯,醇亲王也回敬袁世凯几杯。醇亲王平时在府中吃惯了山珍海味,今天乍一到这等小店,吃点素菜小酒倒也觉得新鲜有味,几杯酒下肚,打破了初识的陌生感,话也就多了起来。
“袁小侄,你看这当今的世道,大清的天下可怎么办?老的老,少的少,有能力的不当权,当权的没能力,男的怕女的,大清朝内部的官儿怕洋人的官儿,这成何体统?祖宗留下的几百年的基业就要完了!”醇亲王因为同治皇帝要修圆明园开始发牢骚。
“老先生,你小声点,这话可不能让外人听见,如果有人报告官府,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呀!”
“唉,小侄,这话,确实有点过了,别提它,来,干杯!”
“是,是!干杯!”
“小的们,再给上菜,有什么上什么。袁小侄你放心,今天我请你。”
“老先生,哪能让你破费!”
“这说什么话,我要钱有屁用?你要是暂时找不着李鸿章,也可暂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等李鸿章回来了,再去找他,如果他不理你,我去找他!哼,这个面子他还不敢不给!”
“这——,那就麻烦老先生了。”袁世凯心中一阵窃喜。
“唉,别客气吗!干大事不必顾小节。”
袁世凯忙接上去说道:“老先生,一定是做官的,要不然怎么能认识李鸿章大人?”
“别说这个,来,咱喝!说些别的事儿。”
“好,老先生,你喝,小侄今天能结识你,这是小侄的缘份,让小侄给敬你两杯。”
“好,好,我喝!”
“老先生,不瞒你说,小侄原是读书的,但我读了几天书就不想读了,觉得读书没用。”
“怎么?读书没用,怎能说出这混帐话,读书无用呢?”
“你别生气,听我说,人们不是常说,太平时代学文,动乱年代学武吗?
你看现在世道,表面太平,实际上这大清的天下是危机四伏。”
袁世凯向四周看了看,把声音放低了许多。
“你大胆的说,这里没有官府的人,怎么个危机四伏?”
“你看这大清朝内部的官员儿是那样,只要有钱,花个几十万两白银就可买到个大官儿当,到任后再加倍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回来。这科举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世凯决定投笔从戎。”
“恩,有道理。”
“还有,你没听传闻,这大清的南边有什么法国人也开始动起兵占了越南,听说西北新疆也闹得凶,东北的沙俄也闹得厉害,那东边的日本也在见机行事,这不是好看吗?他们都来吃大清朝的肉,这样下去,还不吃个净光。”
“唉,真是危机四伏,只可惜那些官儿一个个全他妈的饭桶!”醇亲王心中十分不是滋味,端起酒杯一抬头灌下一杯,不耐烦他说道:“别说这个!你还是说说如何抵御这四伏的危机,如果你有什么好的谋略,我一定向朝廷推荐你!”
“我哪能有什么治国良略,就是真有,你又怎能推荐了我呢?”
“有没有良略,你随便说说,能不能推荐那也要看机会。”
“好,我只是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说不上什么治国之道。”
“但说无妨!”
“小侄也不知你过去是做什么的,对于治军有何看法?”
“治军?略懂一些,你说说看。”
“这大清朝一天天被洋人所困,国力渐弱,弱就弱在军队太差,没有一支像样儿的部队,什么八旗兵,早就成了饭桶!”
醇亲王听这年轻人讲话如此狂妄,心中老大不快,八旗军可是我大清的看家军队,从首创立国至今不知立过多少汗马功劳,人人出生人死,冲锋陷阵,多次平定边疆,远征沙俄大获全胜,至于最近与洋人交战的失败,这却让醇亲王不能不承认袁世凯所言有理,说道。
“八旗兵弱在什么地方?”
“八旗兵的装备太古老、太陈旧,管理太死,指挥操练方略也太落后,不适应新军编制和战争要求。”
醇亲王不大服气,接着反问道:“那么新建的湘军和淮军怎样?”
袁世凯笑笑,举杯与醇亲王共于一杯,这才说道:“湘军作为新式军队与旧军相比进步了一些,但湘军只能算是新旧之间的过渡军队,装备上管理上都是如此,这一点上,淮军就做得较好,改变的步子迈得较大,装备上较先进,管理上也多采用现代军队管理方略,值得提倡,我钦佩李中堂李大人的治国治军谋略。可是,我们的战术观念,和西方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这事不用急,等等再说吧!按你说淮军就是最好的,值得推广了?”
“可以这么说,据听说在当年剿灭太平教匪时,淮军就显出较强的战斗力,但说淮军没有缺点也是不对的。”
“那你说淮军也要再改革改革啦?”
“不错,淮军的装备较先进,但在总体管理上尚欠缺,它属于私人招募的军队,地方势力严重,有排外情绪,调遣困难,不利于统一指挥。”
这一番话不能不让醇亲王从几分醉意中对眼前这位年轻后生佩服,自己这么多年领兵打仗,对于军队的了解也似乎不比这轻人多。心中想着,对袁世凯也多了几分喜爱,想不到随便碰得一人,谈论起来都有如此治国治军的远见,可见,这科举考试之外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想至此,又想考考这人,便问道:
“按你说应该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我虽不是读书做官走科举之路的料,但私下还真读了不少关于军事方面的书,对于治军略知一二。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在于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军队的强弱主要在于编制管理和军需装备上。”
醇亲王听了点点头,品一口酒听袁世凯谈下去。
“从这两个方面看,淮军较有发展前途,李鸿章李大帅也很有眼光,他从国外购买了全新的武器装备,军队操练上也多完全采用西方的治军方式,但管理上有点陈旧,带有明显的家长个人作风,把兵丁将勇看作自家的财产,外人不得插手,就是插手也指挥不动,不利于朝廷的统一调用。相反,这样的军队发展多了,人人各占一方,容易形成地方的割据势力。当年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就是这样的形势造成,最终架空了朝廷。大清初建国的时候,三藩也是个例子。”
“你的意思是取消地方军队或把他们收回朝廷所有,由朝廷统一指挥?”
“这只是小侄的一人之见,不登大雅之堂,如果传出去,吴大帅不但不会收留小侄,也许小侄的命也将保不住。老先生,这实在是小侄的信口开河,不必往心里去。”